本章作为导言的第一部分对宏观经济学做了一个概括性地介绍,然后讲解了本书将如何展开对这门学科的学习。
本章以Albert Einstein的一句名言“整个科学只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炼”作为开头,阐明了宏观经济学的学习目的是精炼读者对经济学的日常思考,使我们的思考不再随意而是更加严密。同时,点明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的经济学领域。
本章分为3节。
标题第1节说明宏观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以及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这门科学研究的是国家的经济问题比如收入增加或减少、通货膨胀或紧缩和失业率上升或下降等以及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应对这些问题发生的频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宏观经济事件比如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看上去似乎很抽象,其实它们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企业运营者制定决策,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关心价格的变动,找工作的成年人。正因为宏观经济影响着每个人,因此宏观经济问题在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的政治舞台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世界各国领导人负责制定经济政策,而宏观经济学家的工作则是解释经济作为整体如何运行。宏观经济学家通过收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关收入、价格、失业与其他许多变量的历史数据,试图形成一般性的理论来解释。历史数据既驱动了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又提供了检验这些理论的数据。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观察和分析不但有助于解释经济事件,而且有助于制定经济政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济问题,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的上升,20世纪80年代通货膨胀率下降了但是又有巨额的联邦预算赤字问题,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股市一派繁荣,联邦预算从赤字转变为盈余。但是当克林顿离开白宫时,股市掉头向下,经济步入衰退。2001年,布什总统实行减税来帮助结束衰退,但减税使预算赤字死灰复燃。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人们担心危机会演变成大萧条。
标题第2节解释了经济学家如何思考
经济学家用模型来理解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是模型的输入,内生变量是模型的输出,模型的目的就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简化是模型构建的必要组成部分,模型的构建不能完全反映现实,否则模型会复杂到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同时模型的假设必须保留对要处理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否则可能误导我们得出在现实世界不成立的结论。
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它假设价格是弹性还是黏性的。根据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的看法:弹性价格模型描述了长期经济,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中的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描述。
经济学家用模型来处理所有这些问题,但没有一个单一的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研究。当我们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我们必须考虑经济个体的决策。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标题第3节说明了本书如何安排来阐述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
第1章和第2章构成了本书的第1篇 导言,第2章讨论经济学家如何衡量总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经济变量。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介绍了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古典模型。古典模型的关键假设是价格具有弹性,即市场出清。
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建立在古典模型的基础上,它保持了价格弹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但新增了对资本存量、劳动力和技术知识等的增长的强调。增长理论旨在解释经济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如何演进。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考察了当价格具有黏性时经济的行为。它最适用于分析我们观察的月度之间或年度之间的经济变动。
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 涵盖了对我们的长期和短期分析起补充、加强和精炼作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