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节学习了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以及3.2节学习了在经济循环中国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分配之后,3.3节考察生产的产出是如何使用的。
在第2章中,了解到GDP的支出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为了简化分析,书中在这一章假设经济是一个封闭经济,没有进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净出口为0。那么就如上图也就是书中图3-1演示的经济循环流程图中所示,封闭经济的产出有三种用途: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Y = C + I + G。分别是家庭消费经济的部分产出,企业和家庭投资于经济的部分产出,政府为公共目的购买经济的部分产出。
1.消费
消费的概念很好理解,当我们吃饭、买衣服和生活用品、去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在消费经济的部分产出(家庭购买新住房属于投资,不属于消费)。既然消费是GDP支出的组成部分,很自然我们会关心它在GDP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书中提到美国所有形式的消费总计占到GDP的大约2/3,由于它占的比例如此大,宏观经济学家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家庭如何作出消费决策,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将详细考察这一主题。这里只考虑最简单的消费者行为。
从经济循环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家庭从生产要素市场中因为它们的劳动和资本所有权而得到收入,向政府纳税后,剩余的部分用于消费和储蓄。正如3.2节所讨论的,家庭得到的收入等于经济的产出Y,假设政府向家庭征收税额T,那么家庭的税后收入为Y-T,定义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假设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就会越多,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消费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表达式如下:C = C(Y-T)。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美元(货币)时消费的变化量,即用于描述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引起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PC = ,也就是如下图即书中图3-6所示是消费函数的斜率。
<补充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567881979697595&wfr=spider&for=pc):
各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是不同的。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在2024年1月7日,在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发布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方向和路径研究报告》中表示:
我国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大概是38%的样子。从国际比较看,这一比重与美国70%左右、日本约65%的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到2035年,我们能否把居民消费率提升到60%,特别是其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能提高到60%左右。这对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评估我国现代化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消费背后,可支配收入是关键因素。现在,我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约为43%,未来能否把这个指标也提高到60%甚至更高一些,这对评估经济发展质量意义非常大。这里面有很多环节可以入手:比如说第一次分配中,劳动生产率能否提高?第二次分配在税收方面能否以转移支付等形式,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2.投资
这里的投资是经济学的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谈到的投资不同。这里的投资是指以一个经济生产产品和服务为目的投入资本,例如企业建造新厂房、家庭购买新住房。我们日常生活中谈到的投资经常是指对金融市场的投资,比如买股票、债券等。
美国的总投资平均为GDP的15%左右。
投资品的需求量取决于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衡量为了投资而融资的资金成本(融资支付的利息)。一个投资项目要想有利可图,它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如果利率上升,则融资成本上升,那么需求则下降。
书中以企业建立工厂为例说明利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假设一家企业打算投资100万美元建一个工厂,工厂建成后估计每年会有10万美元的收益,即收益率10%。那么企业会比较收益率和借入100万美元的成本。如果利率低于10%,该企业就会从金融市场借款来进行投资。如果利率高于10%,企业就该放弃建造工厂。
如果企业用自有资金建厂,也会把将钱存入银行或货币市场基金赚取的利息和10%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后决定是否投资建厂。
个人购买新住房也是一种投资面临类似的决策问题,个人通常通过抵押贷款购买新住房,假设贷款10万美元,如果利率为6%,则每年的成本为6千美元;如果利率为8%,则每年的成本为8千美元。随着利率上升,拥有新住房的成本增加,对新住房的需求就会减少。
经济学家将利率分为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和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这类似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利率是通常所报道的利率,是投资者为了借入资金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将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效应进行校正后的利率。如果名义利率是8%,通货膨胀是3%,则实际利率是5%。实际利率衡量了借款的真实成本。
类似的,引入投资函数的概念来表明投资与实际利率的关系。用I表示投资量,r表示实际利率,。
如上图即书中图3-7显示,投资函数的曲线向下倾斜,因为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量减少。
*参考资料之许多不同的利率
书中这个参考资料解释了为什么关于经济金融类的媒体报道中有很多不同的利率,介绍了它们主要在三方面的差别:
期限 term
经济中的贷款有偿还期限的差异,短期的比如隔夜、几天,几个月,长期的比如1到5年,甚至30年及以上。通常短期的利率要比长期的利率低,但有时也有例外。(短期的利率比长期的利率高的现象被称为利率倒挂)
信贷风险 credit risk
债务人不能偿还贷款的概率,风险高意味着债务人不能偿还贷款的概率高。法律允许债务人通过宣布破产而不偿还贷款,这就给债权人带来无法追回贷款的损失。通常信贷风险高的利率也高,反之亦然。通常政府债券可以认为几乎无风险而支付低利率。垃圾债则是对财务上不可靠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的称呼,这种债券支付高利率以补偿不能偿还的风险。
税收待遇 tax treatment
不同类型的债券的利息在征税时也有差别。书中说的是美国的情况,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s)持有人获取的利息不用缴纳联邦所得税。由于具有这样的税务优势,市政债券支付更低的利率。
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利率,经济学通常忽略它们的差别,因为各种利率往往同时上升或下降,假设只有一种利率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3.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政府对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包括购买军需品、政府办公用品、建立学校、付给政府雇员工资、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美国的政府购买约占GDP的20%。
政府支出的另一类是对家庭的转移支付。例如给穷人的公共援助和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不是为了交换经济的部分产品与服务的产出,不包含在变量G中,也不计入GDP。转移支付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有间接影响,因为转移支付可以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回顾消费函数的表达式:C=C(Y-T),转移支付影响了T(即从单纯的税收变为税收减去转移支付)。所以可支配收入Y-T既包括税收的负效应使可支配收入减少,也包括转移支付的正效应使可支配收入增加。
如果政府购买等于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即G=T,则认为政府有平衡的预算(balanced budge);如果G>T,即政府入不敷出,称为政府有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就是到金融市场上借款来维持政府的运营;如果G>T,则政府有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政府可以使用盈余偿还债务。
书中把政府购买和税收作为外生变量,是固定的而不由国民收入模型决定。消费、投资和利率为内生变量,下节将讨论这些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