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没有python的一天(大物实验‘利用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报告和大物复习)

今天呢,由于不知道啥时候报了个粤语课,上午跑去上粤语课去了,整个下午在看物理实验ppt 研究数据的处理,晚上才把上次做的实验报告写完,顺便挤时间看了下大物的振动的一小部分,所以今天就是没有继续学习python了。
今天本来是不想写博客了,等明天看了python在分享的。想想还是要坚持一下,不想断更,于是,我就记录下今天做的日常。
首先是 我的实验报告,关于 利用牛顿环测量曲率半径 (都是纯手工制造,尤其是图,默默吐槽一下,老师非要求黑笔画,所以每次搞完,还要描一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在数据上的处理也不是很难,就是自己有点拖延症,好几次看了两下就仍那不管了,导致自己就每次都要从头开始研究计算。
这里的牛顿环,其实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在凸透镜和玻璃板之间 空气层的厚度不同,导致光程差的差异(波长整数倍为明环,奇数倍为暗环),从而在表面形成了 明暗交替的牛顿环。公式我这里就不写了,感兴趣可以自己在网上查,也可以用我的图勉强看看。 由于牛顿环表面可能不光滑、不干净或者玻璃形变等,就会导致系统误差很大。于是 就利用逐差法 可以完全消除这个误差 ,然后利用逐差法 推导出来的公式进行计算曲率半径。
然后在后面数据处理中,比较麻烦就是 计算不确定度。由于曲率半径是利用公式间接得出,所以在不确定度上 是要利用微积分推到 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 由于我也是第一次去算这种鬼东西,所以 看ppt和网上论文研究了很久,发现也没有那么难,这边建议 直接套公式就好,不要想着自己去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A类不确定度,就是

uA=贝塞尔公式/√n

B类不确定度,为

uB= Δ仪器/√3
注意:Δ仪器(即 仪器误差限) 如果书上没有直接给,就利用课本给的 最小分度值乘以1/2

然后 总的不确定度

u= √((uA)²+(uB)²)

得出来(直接测量出来的数据)的不确定度,再利用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公式,直接带入公式,注意 一般先求出相对不确定度,然后利用 相对不确定度✖平均值(最后所求的东西,比如我这里就是 曲率半径R的平均值,至于R平均值怎么来,就是用公式里能直接测量的数据 平均值带入,得出来的就是R平均值)
还有消耗我大量时间的一点是:中间计算那些 杂七杂八的 很容易计算错,特别是 平方和之后又要再开方 ,还有我想吐槽的就是 电脑计算器,无论是自带还是网页,都不是很好用,尤其是自带的 每按一次等号会重复上次操作,导致数据很乱。算了好几遍外加叫同学帮忙算 最后结果稳定下来才算是 安心了。
今晚的大部分时间 也是在完善报告(虽说我不是物理专业的,但还算是尽心尽力了)
剩余的时间看了下 大物的复习视频,比较少就刚看振动的一丢丢,随手写了下简单的思维导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都是振动参数之间比较基础的关系,利用方程和旋转矢量图就很好的 描述一个物体的简谐振动。
(今天就到这里了,本来想着自己不是物理专业,报告随便应付下也能过,唉,可能是自己是个偏完美主义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所以可能就在这上面耗了比较久的时间,明天可能会写下次物理实验的预习报告,然后把大物振动看完,习题都重新做一遍,剩下的时间应该能挤出来一点 看看python的书,毕竟千里迢迢跑到图书馆借来的,落灰就不好了)

  • 12
    点赞
  • 5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