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 【01】操作系统简介(运行机制、体系结构、中断、系统调用)

1、操作系统概念

【层次结构】:
- 纯硬件:
	CPU、内存、硬盘;
- 操作系统:
	负责管理协调硬件、软件等计算机资源的工作;
	为上层的应用程序、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服务;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而不是硬件;
- 应用程序;
- 用户;

【操作系统】:
- 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
	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的功能

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需要提供什么功能

- 处理机管理;
- 存储器管理;
- 文件管理;
- 设备管理;

作为用户和硬件之间,提供什么功能

- 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
	联机命令接口:如在cmd中进行输入,交互式命令接口;
	脱机命令接口:批量处理命令接口;
- 程序接口: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
- GUI:图形用户接口;

为硬件提供什么功能

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扩展;

3、操作系统的四个特征

并发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

并行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

共享

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互斥共享方式】:系统中的某些资源,虽然可供多个进程使用,但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如:QQ和微信视频,摄像头只能分配给其中一个;
【同时共享方式】: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允许一个时间段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
	微观交替发生;

虚拟

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虚拟技术】:
- 空分复用技术;
- 时分复用技术;

异步

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4、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手工操作阶段

通过打孔机写代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缺点:用户独占全机,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

单道批处理系统

引入脱机输入/输出技术(用磁带完成),并监督程序负责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
【优点】:减少了程序的输入输出时间;
【缺点】:内存中仅有一道程序能允许,资源利用率低;

多道批处理系统

每次往内存输入多道程序;
【优点】:并发执行,共享计算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缺点】:用户响应时间长,没有人机交互能力;

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

实时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
【主要特点】:及时性、可靠性;
【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时间片排队;
【种类】:
	硬实时系统:必须在绝对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
	软实时系统:能接受偶尔违反时间规定;

5、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

5.1 运行机制

代码和指令的区别

一条高级语言的代码翻译后可能会对应多条指令;
【指令】:CPU识别、执行的最基本命令;
	- 特权指令:如内存清零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CPU运行前会判断指令类型);
	- 非特权指令:如普通的运算指令;

CPU如何判断当前时分可以执行特权指令

规定了处理器状态:用户态0和内核态1,用程序状态寄存器(PSW)中的某标志位来标识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
若CPU处理的是用户态,则CPU只能执行费特权指令;
若CPU处理的是内核态,则CPU能执行所有指令;

【程序】:
	- 内核程序:是系统的管理者,可执行所有指令,运行在内核态;
	- 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5.2 内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时钟管理】:实现计时功能;
【中断处理】:负责实现中断机制;
【原语】:是一种特殊程序,处于最底层最接近硬件,运行具有原子性,不可中断,运行时间短,调用频繁;
【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大内核】: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内核态;
	- 高性能、但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只把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 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但需要频繁在用户态和核心态切换,性能低;

6、中断和异常

6.1 中断
- 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内核态;
- 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 对干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比如进程切换、分配I/o设备等)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
要从用户态转为内核态,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即可知用户态到内核态是通过中断实现的;
6.2 中断分类
【内中断】:异常、例外、陷入,CPU内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
	- 自愿中断(指令);
	- 强迫中断:硬件故障或软件中断;
【外中断】:外设请求、人工干预,CPU外部与当前的指令无关;

【外中断处理过程】:
- 每条指令执行结束后,CPU检查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
- 若有外部中断信号,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
- 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 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返回原进程继续往下执行;

7、系统调用

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的接口(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特殊函数),向系统调用请求来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 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 相关处理涉及到对系统资源的管理、对进程的控制,需要一些特权指令才能完成,故需要在核心态下进行;

7.1 分类
设备管理:完成设备的请求/释放/启动等功能;
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读/写/创建/删除等功能;
进程控制:完成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功能;
进程通信:完成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信号传递等功能;
内存管理:完成内存的分配/回收等功能;
7.2 系统函数与库函数的区别
【普通程序】:可之间使用系统调用或库函数;
【库函数】:由编程语言提高,将系统调用封装成库函数;
【系统函数】:由操作系统提供;
7.3 系统调用过程
传递系统调用函数 -> 执行陷入指令 -> 执行系统调用服务程序 -> 返回用户程序
- 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从而CPU进入核心态;
- 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
- 陷入指令是唯一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而不可在核心态执行的指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xiepc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