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物理层

目录:

一、前提须知 :

二、物理层的基本介绍:

三、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数据的传输方式: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关于信道的后续相关介绍:

四、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技术的分类: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五、数据交换技术:

主要分类:

电路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的之间的比较:

虚电路技术:

六、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FDM):

时分多路复用(TDM):

码分多路复用(CDM):

七、传输介质:

引导性传输介质:

非引导性传输介质:

通信卫星:

八、物理层协议:

定义与作用:

相关设备:

几个常用的物理层接口:


一、前提须知 :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

TCP/IP 是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学习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二、物理层的基本介绍:

物理层的作用:将比特从一台机器传输到另一台机器。

基本思想:

  • 将比特数据转化为某种信号,依靠信号的传播完成数据传输

功能:

  • 为数据终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道。

  • 在数据通道上传输数据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三、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改变诸如电压或电流等某种物理特性的方法可用来在电线上传输信息

什么是信息、数据与信号?

信息(Information):客观事物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征(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运动状态)。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记录的物理符号(可以理解为“信息的数字化形式”)。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压或电磁编码。

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与解释,信号是数据的编码。(换句话说:信息承载在数据上由信号传输!

通信:广义上将,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介质将信息从一地送到另一地,均称为通信。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者计算机。

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发送器:信号变换设备,可以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转换为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接收器:信号变换设备,可以将传输系统中传输过来的信号转换为能够被信宿处理的数据。发送器和接收器通常集成在一起,如调制解调器(Modem)。

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数据的传输方式:

分类一:

并行传输

一次发送n个比特,大小取决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线路数量。

串行传输

一次只发送一个比特,发送端和接收端只有一条线路。用于远距离传输。

 

分类二:

异步传输:

以字符作为独立的传输单位,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对字符内的比特进行同步,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定的。

因此,异步传输时,每个字符的起始和终止处需要有相应的标志。

同步传输:

以包含若干字符或比特的数据块作为传输单位,数据块内比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只需要在数据块的起始处和终止处有相应的标志。

采用同步传输,收发双方必须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时钟同步,实现的方式有两种:外同步法内同步法

外同步法:

  • 接收方的同步信号由放松方事先送来。在实际发送数据之前,发送方先向接收方发送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方按照这一时钟脉冲的频率和时序锁定接收方的接收频率,以便在后续的数据接收过程中始终和发送方保持同步。

内同步法:

  • 在数据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譬如局域网中常采用的曼彻斯特编码)

 

分类三: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速率:

定义:又称为比特率,是指在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

单位:比特/秒,记作bit/s或者bps。

计算公式:S = (log_{2}N)/T

公式解释:

  • T表示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情况)或者重复周期(归零码情况),单位为秒。
  • N为一个码元 所取的有效离散值的个数,又称为调制电平数。(譬如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电平数为2,此时N=2,一个码元携带一位二进制信息)

 

那么什么是码元呢?

码元时间轴上的一个信号编码单位。对于数字通信来说,一个数字脉冲就是一个码元;对于模拟通信来说,载波的某个参数或者几个参数的变化就是一个码元。无论在数字通信还是在模拟通信中,一个码元所携带的信息量是由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的个数(状态值)所决定的

 

信号传输速率:

定义:又称为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它是指每秒信号状态变化的次数或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单位:波特

计算公式:若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N,则一个码元所携带的二进制位数为log_{2}N。因此数据传输速率S与信号传输速率B具有以下的关系:S=Blog_{2}N或者B=S/log_{2}N

 

信道容量:

定义:信道容量 C 代表着传输数据的能力,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单位:bit/s

模拟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受模拟信道带宽制约的,对于该问题,奈奎斯特和香农展开研究,提出了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

奈奎斯特定理:

 在理想的低通道信道中(不考虑噪声干扰),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速率的极限值 B 与信道带宽 H 之间的关系为——B=2H。

  • 由该定理可知,码元的传输速率是受限制的,不可以任意提高,否则在接收端会导致码间串扰而无法判断码元边界。实际信道中,最高码元速率比奈奎斯特定理得出的理想值还要小。

  • 由此可知,在理想低通信道中,信道容量(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 = 2Hlog_{2}N

 

计算举例:使用带宽为3kHz的信道传输二元调制信号,根据奈奎斯特定理,求解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 H = 3000,因为是二元调制信号,所以 N = 2,故求解可得C = 6000bit/s = 6kbit/s.

香农定理:

因为奈奎斯特考虑的是无噪声的理想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分子热运动,随机热噪声总是存在的,所以不存在无噪声信道。

  • 热噪声可以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进行衡量,即信噪比。
  • 如果将信号功率记作 S ,噪声功率记作 N,则信噪比为 S/N 。
  • 人们通常不使用信噪比本身,而是使用10lg(S/N),该值为分贝(dB)

香农在考虑热噪声存在的条件下,给出了信道容量(即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的计算公式:C = Hlog_{2}(1+S/N),其中S/N表示信噪比,H为信道宽度。

计算举例:求解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的信道的容量C。

根据香农定理,C = 3000 x log_{2}(1+10^{30/10})  = 3000 x log_{2}(1+1000) = 3000 x log_{2}(1024) = 30kbit/s.

 

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定义:二进制数据位在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公式:误码率 = 出错的位数 ÷ 传输的二进制位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 误码率\leq 10^{-6},而且可以通过差错控制机制检错和纠错降低误码率。


关于信道的后续相关介绍:

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通道)

 

那么信道有了,如何认识信号呢?

 

用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单值函数f(t)来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值,就可以对信号的行为进行建模,并用数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

信号建模:傅里叶分析

傅里叶证明了:任何一个周期为T的函数g(t),都可以表示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组成的无穷级数

 

那么信道有了,信号也有了;我们能直接发送信号了吗?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那么什么是调制呢?调制有哪些又是怎么做的?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种过程称为编码 (coding)。

通带调制:使用载波 (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

通带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解决了传输上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解决以下原材料的问题(即传输的数据)!

 

数据分为两大类:

模拟数据:也称为模拟量,取值范围是连续的变量或数值。

数字数据:也称为数据量,取值范围是离散的变量或数值。

 

相应的就对应着两大类信号!

  • 5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我会尽力回答你的问题。关于通过UDP传输音视频,我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学习笔记: 1. gstreamer是一个流媒体框架,用于创建、处理和播放多媒体流。它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可以通过插件扩展功能。 2. 通过gstreamer可以使用UDP协议传输音视频数据。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但是传输效率高。 3.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gstreamer的pipeline,包括音视频源、编码器、UDP发送端等组件。例如: ``` gst-launch-1.0 -v filesrc location=test.mp4 ! decodebin ! x264enc ! rtph264pay ! udpsink host=192.168.1.100 port=5000 ``` 这个pipeline的作用是从test.mp4文件读取音视频流,解码后使用x264编码器进行压缩,然后使用rtph264pay将数据打包成RTP数据包,最后通过udpsink发送到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 4. 接收端需要创建一个gstreamer的pipeline,包括UDP接收端、解包器、解码器等组件。例如: ``` gst-launch-1.0 -v udpsrc port=5000 ! application/x-rtp, payload=96 ! rtpjitterbuffer ! rtph264depay ! avdec_h264 ! autovideosink ``` 这个pipeline的作用是从UDP端口5000接收音视频数据,使用rtpjitterbuffer解决网络抖动问题,使用rtph264depay将RTP数据包解包成原始的H.264数据流,然后使用avdec_h264解码器进行解码,最后使用autovideosink播放视频。 5.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带宽限制、网络延迟等问题,以保证音视频传输的效果。 希望这些笔记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