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2 运行结果

2.1 整体模型

​2.2  电导增量法仿真各参数曲线 

2.3 扰动观察法仿真各参数曲线

🎉3 参考文献

🌈4 Simulink仿真实现


💥1 概述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

该模型是为了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而设计的,主要包含光伏电池模块、直流升压模块以及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模块。

在扰动观察法(P&O)中,系统会定期给予工作电压一个可正可负的增量,并观察系统功率的变化情况。如果功率增加,则继续施加相同方向的增量;反之,则施加相反方向的增量,直到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P&O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其最大功率跟踪过程如图所示。

电导增量法则是利用光伏电池特性曲线上仅有一个最大功率点来进行跟踪控制。在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中,输出功率P是关于输出电压U的函数,输出电流I也是关于输出电压U的函数。通过对输出功率P对输出电压U求导,得到导数dP/dU。根据导数dP/dU与零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当前工作电压与最大功率点处的电压大小关系。

在模型中,这两种方法相结合,通过对光伏电池模块进行电导增量法和扰动观察法的控制,实现了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这种综合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光伏电池的特性曲线,确保系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通过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和调试,可以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这样的模型可以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帮助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 运行结果

2.1 整体模型

2.2  电导增量法仿真各参数曲线 

2.3 扰动观察法仿真各参数曲线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付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DOI:10.7666/d.D426344.

[2]杨元培,杨奕,王建山,等.光伏发电系统电池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18, 35(6):6.DOI:10.3969/j.issn.1006-9348.2018.06.026.

[3]栾军山.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J].  2012.DOI:10.3969/j.issn.1004-9649.2012.11.016.

[4]栾军山冯涛陈华.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 2012, 045(011):74-77,95.

🌈4 Simulink仿真实现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变步长电导增量(Adaptive Step Size Conduction Increment,简称ASSCI)是一种用于仿真模型的方。它是一种针对非线性系统仿真,主要用于模拟电路和电子系统的性能。 在ASSCI方中,仿真模型根据电路设定的电导增量进行步长的调整。在每一步中,根据电路的导电性质和电导的变化情况,计算出当前步长内的电流和电压变化。通过不断调整步长的大小,使得仿真结果更加准确。 ASSCI方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路中非线性元件的仿真问题。这些非线性元件在电流和电压变化时,其导电性质会发生变化,导致仿真结果的不准确。采用ASSCI方可以根据导电性质的变化,动态调整步长,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仿真结果。 ASSCI方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电路的特性和仿真的目的,设定一个初始步长。然后,在每一步仿真中,根据电路的导电性质和电导的变化情况,计算出当前步长内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利用这些变化计算出下一步的步长,并根据步长的大小调整仿真的精度。 总而言之,变步长电导增量(ASSCI)是一种用于电路仿真模型的方。通过根据导电性质的变化调整仿真步长,它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仿真结果。这种方在电子系统设计和电路仿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回答2: 变步长电导增量是一种常用的模拟仿真,用于电路和系统的数值计算。该方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系统的输出和输入电压之间的电导关系,通过不断调整仿真步长来逼近系统的稳态解。 在csdn中,可以找到一些与变步长电导增量相关的模拟仿真模型。这些模型通常以MATLAB或Simulink为基础,通过建立电路或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使用变步长电导增量来求解系统的动态响应。 这些模型的实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具体的电路或系统,使用电路分析方系统辨识方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2. 设定仿真参数:包括仿真的初始条件、仿真的总时长、仿真的步长等,其中步长即为变步长电导增量中需要不断调整的参数。 3. 设置仿真循环:通过循环计算的方式,不断更新仿真步长,直到系统达到稳态。 4. 计算系统响应: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步长,计算出系统在每个仿真时间点的输出电压或响应。 5. 绘制结果图:将系统的输出结果绘制为时间响应曲线、频率响应曲线等,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系统的性能。 通过csdn上的这些变步长电导增量仿真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学习该方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展,以满足特定问题的仿真需求。 ### 回答3: 变步长电导增量是一种常用的仿真模型,主要用于解决电路和系统的非线性问题。该方将电路模型离散化,并利用电导增量进行逐步演进,从而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 在仿真模型中,首先需要将电路模型转化为离散形式。离散形式表示电路和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接着,根据电导增量,将系统的状态变量以一定的步长进行迭代计算。这种增量计算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系统在不同时间点的响应。 变步长电导增量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步长。步长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运行速度。如果步长过小,计算量将会大大增加,导致仿真速度变慢;而步长过大,则可能会引入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针对具体的系统特性来确定最佳步长。 另外,变步长电导增量还需要考虑初值问题。通常情况下,系统的初值是通过仿真前面的状态得到的。这样可以保证准确性和连续性。 总之,变步长电导增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仿真模型。它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模拟电路和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以及处理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转换。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选择步长和处理初值问题,可以得到准确且高效的仿真结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荔枝科研社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