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六)

Android系统

Android系统简述

       “ Android”来源于一名法国作家的科幻小说,意思是“外表像人的机器”,在国内通过音译取名“安卓”。 Android公司在成立 22 个月的 2005 年被互联网巨头Google(谷歌)收购。至 2007 年, Google宣布与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并发布了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在开发团队的努力下,加入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如HTC、三星、 LG等, 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国内,曾经占有绝对优势的塞班系统,原有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Android替代。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1)开放性。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平台开发的手机系统,是市场上难得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开源平台。开源是吸引众多手机制造厂商选择 Android 的重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机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

(2)资源丰富。 Android 操作系统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应用程序,如搜索、地图、浏览器等,开发人员可以合理利用资源进行设计。同时,官方网页 http://developer.android.com/index.html也为开发提供详尽的资料,不仅可以方便下载到系统不同版本的开发包,还可以在 Reference(参考)中找到各个组件的介绍与范例,更是准备了各种开发工具供设计者使用。

(3)不受运营商限制。早前的手机市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运营商往往决定了手机究竟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这样显得十分被动。随着 3G网络的到来,且运营商同样加入了开放手机联盟, Android手机的网络不必受制于运营商,有了更加开阔自由的开发环境。

     以下是对 Android 系统的简要描述:

  1. 开放源代码

    • Android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由 Google 领导的开源项目进行开发和维护。其开放的特性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的参与,推动了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2. 基于 Linux 内核

    • Android 操作系统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利用了 Linux 内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制和优化,以适应移动设备的需求。
  3. 应用生态系统

    • Android 拥有庞大的应用生态系统,通过 Google Play 商店等渠道,用户可以下载和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涵盖了各个领域,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
  4. 多设备适配性

    • Android 可以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等,具有良好的多设备适配性。
  5. 用户界面

    • Android 提供了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采用了触摸屏和图形化界面,支持多点触控、手势操作等功能,使用户操作更加便捷和流畅。
  6. 定制性

    • Android 允许厂商和开发者进行系统的定制和个性化开发,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界面定制、功能增强等操作,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7. 安全性

    • Android 系统提供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应用权限管理、应用签名验证、沙箱机制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8. 持续更新

    • Android 操作系统持续进行更新和升级,引入新的功能和改进,修复已知的漏洞和问题,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ndroid系统架构

      Android系统的内部架构图如图所示,架构清晰、层次分明,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 Android运行时库及系统核心库层、 Linux内核层四层:

(1)应用程序层

        Android 内部包含大量丰富、便捷的应用软件,如通讯录、短消息、浏览器、电子邮件等,这些程序均放在应用程序层。该层中的所有程序都由 JAVA 编程语言实现,也是在最大程序体现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应用层是 Android 系统的最顶层,包括了用户直接使用的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浏览器、相机、日历等。这些应用程序是由开发者开发并安装在 Android 设备上的,它们通过 Android 应用框架层提供的 API 与系统进行交互,并提供丰富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2)应用程序框架层

       该层用于存放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调用的一些标准接口。开发人员可以平等地使用。内部框架提供的应用接口,也可以依据硬件基础、后台服务等,自行设计适合的应用程序框架。各类管理器组成了Android系统这个强大的框架层。应用框架层提供了开发 Android 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 API,包括活动管理、资源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视图系统、位置服务等。Android 框架层是开发 Android 应用的核心,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 API,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创建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

(3)Android 运行时库及系统核心库层 

        Android的运行时库主要由核心库和虚拟机组成。核心库不仅包含了像Android.net等核心API,还为JAVA提供了大部分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 Dalvik虚拟机提供了可以同时运行的多个虚拟系统的功能。系统库是内核层与应用框架层进行联系的桥梁, 这些库透过框架层为开发人员提供函数库给应用程序的组件使用,这些库多数为C或C++语言。系统运行库层包括了一系列的 C/C++ 库,包括了用于图形渲染的 OpenGL ES、用于媒体处理的 OpenSL ES、用于网络通信的 libc、用于数据库访问的 SQLite 等。此层提供了许多与平台相关的库,为 Android 应用提供了访问底层硬件和系统功能的接口。

(4)Linux 内核层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出,内核层提供了显示、蓝牙、视频等模块的驱动。除此之外,该层还负责内存、进程、电源管理等,是其他层强有力的支撑。Android 使用 Linux 内核作为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核心的硬件抽象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驱动程序支持等功能。Linux 内核层负责管理硬件资源,与硬件交互,并提供了基本的系统调用接口供上层应用和服务调用。

以下是Android 系统内部架构图:

Android组件模型

        Android 组件模型是指 Android 应用程序的各种构建模块,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组合和交互,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 Android 应用。以下是 Android 组件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

  1. Activity(活动)

    • Activity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基本组件,代表用户界面的一个单独的屏幕,用户与之交互。每个 Activity 都是一个独立的、可重用的模块,可以包含用户界面元素、逻辑和功能。通过 Activity 可以实现应用的不同界面之间的切换和交互。
  2. Service(服务)

    • Service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后台组件,用于执行长时间运行的操作或者在后台处理数据。Service 可以在不与用户界面交互的情况下运行,并且可以与其他应用组件进行通信,如 Activity、BroadcastReceiver 等。
  3. BroadcastReceiver(广播接收器)

    • BroadcastReceiver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组件,用于接收系统广播或者应用内部的广播消息。它可以监听系统事件、应用内部的状态变化等,并在接收到广播消息时执行相应的操作。
  4. ContentProvider(内容提供者)

    • ContentProvider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组件,用于对应用内部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共享。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接口,使得应用可以安全地对数据进行访问和共享,同时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5. Fragment(片段)

    • Fragment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可重用的 UI 组件,代表了 Activity 的一部分用户界面或者行为。Fragment 可以包含在 Activity 中,并且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移除和替换,从而实现灵活的用户界面布局和交互。
  6. Intent(意图)

    • Intent 是 Android 应用中的一个通信机制,用于在不同组件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通过 Intent,可以启动 Activity、启动 Service、发送广播等,从而实现组件之间的解耦和消息传递。

        这些组件模型共同构成了 Android 应用的基本结构,开发者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组件进行组合和使用,从而构建出丰富多彩、功能强大的 Android 应用程序。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要进行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必需有 Android 开发环境的支持,搭建开发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Java 开发环境的搭建

        Android 应用程序开发依赖于 Java 语言, Java 是 Sun( 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公司于 1995 年推出的跨平台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与 JavaSE、 JavaEE、 JavaME 集合平台的总称。Java 开发环境的搭建主要有三个步骤:a) 下载 JDK( Java Development Kit)。先登录甲骨文官方网站: http://www.oracle.com/,在 Downloads 目录下选择【 Java for Developers】—【 Java Platform( JDK)】,在此页面下根据电脑的配置选择对应的 JDK 下载。

(2)安装 JDK。

       与普通应用软件的安装类似,按照页面提示一步步执行。完成 JDK 安装后,会自动跳出 JRE 安装页面。 JRE( Java Runtime Environment)是 Java 的开发环境,一样按提示完成安装。安装路径中不要出现中文字符和空格。

(3)设置环境变量。

      右键进入【我的电脑】—【高级】—【环境变量】,在系统变量中设置三个变量:①找到 Path 变量,输入之前安装的 JDK 中 bin 的路径(与其他路径用“ ;”隔开),若没有该变量则新建一个。此变量使系统能够识别 Java 命令;②以同样方法将 JDK 根目录设置在“ JAVA_HOME”变量内,以此指明 JDK 的安装路径;③在变量“ CLASSPATH” 中指明 Java 类库的路径,可以只输入“ .”,系统便在之前的 Path 路径中搜索,也可以将具体路径输入。经过以上步骤, Java 环境搭建完毕。 Windows 系统可以通过命令提示符来确认安装情况。如果输入“ java -version”能正确显示 Java 版本信息,输入“ JAVAC”能显示 JAVAC 的用法。说明安装正确,如图所示: 

Android SDK 的安装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为开发提供了类库的支持,安装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下载 SDK。进入官方开发网站: http://developer.android.com/index.html,点击【 Get theSDK】—【 Download the SDK】进入下载页面,同意官方的条款并选择计算机的位数,变可以下载 SDK 了。

(2) 安装 SDK。本项目选择在线安装,解压下载的 SDK 安装包,在文件夹中找到 SDK Manager.exe 并双击执行,等待安装完毕。

(3)安装好 SDK,选择所需的 Android 版本及 Google 提供的一些工具执行下载安装,这部分耗时较长。本课题下载的版本为 Android 4.2.2( API 17)。

(4) Eclipse 及 ADT 插件的安装 

      之前下载的 SDK 安装包也包含了 Eclipse 的文件夹,可以直接使用该文件夹中的Eclipse.exe。打开 Eclipse 后,先配置工作区( Workplace)。 Eclipse 可以安装多种插件,其中ADT 是 Google 提供的开发 Android 的工具。点击菜单栏里的 Virtual Device Manager(虚拟设备管理器),创建新的模拟器:设置好名字、设备 CPU、内部存储空间大小、 SD 卡大小等点击确定。之后就可以使用该模拟器来模拟 Android 手机来实现开发,图 6-4 显示了该虚拟器的界面,左边为 Android 手机界面,右边为键盘:经过以上几步,本课题完成了 Android 开发环境的搭建。 

Android系统在项目中的作用

     在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中,Android 系统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数据展示和管理

    • Android 系统可以作为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管理平台,通过开发应用程序,实现环境参数数据的实时监测、图表展示、报警提示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 Android 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查看实时数据并进行操作。
  2. 远程监控与控制

    • 基于 Android 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远程访问户外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 Android 设备远程监测环境参数,并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
  3. 数据存储和分析

    • Android 系统可以负责环境参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本地数据库或者云端存储中,并提供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帮助用户了解环境变化趋势和历史数据。
  4. 报警和通知

    • Android 应用程序可以实现环境参数异常时的报警和通知功能,当监测到环境参数超出设定阈值时,通过 Android 设备发送警报通知用户,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系统设置与配置

    • Android 系统可以作为系统设置和配置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Android 应用程序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和调整,如报警阈值设置、采样频率调整、数据存储位置选择等。
  6. 用户交互体验

    • Android 系统提供了友好直观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交互体验,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使用户外环境监测系统,并快速获取所需的环境信息和数据。

运行与调试

       在硬件调试的过程中,利用AD绘制完原理图,根据原理图设计好电路板后,对板进行了检查,确认整体的电路设计没有问题后,确定无误后再进行元器件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对焊接的地方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虚焊或者漏焊,确认没问题后。再针对电源供电部分进行检查,看MCU等各个部分的供电是否正常。然后下载之前在开发板上调试过的程序,看是否在本系统中是否能正常运行。在软件调试时,利用MDK5进行了程序的开发,分步进行了各个模块的初步调试,待每个模块都可完成基本的功能后,再对整体的功能进行调试,最后再和Android进行通讯测试。虽然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经过各种排查和解决,终于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功能。

注意事项

     在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中,进行运行与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源供应

    • 确保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以避免由于电源不稳定导致系统工作异常或损坏。
  2. 环境适应性

    • 在户外环境中运行系统时,需要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等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3. 外围设备连接

    • 检查外围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屏等)与 STM32 微控制器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数据传输正常。
  4. 软件功能测试

    • 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通信功能等,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5. 实时性和稳定性测试

    • 测试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6. 调试工具

    • 使用调试工具(如串口调试工具、逻辑分析仪等)对系统进行调试,定位和解决问题。
  7. 固件更新

    • 如果需要更新固件,确保在更新过程中电源稳定,以免由于断电等意外情况导致固件损坏。
  8. 异常处理

    •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传感器故障、通信异常等,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9. 数据验证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持续监控

    •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控系统的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运行和调试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在户外环境中。

项目总结

        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项目,涉及到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个项目的一个简要总结:

  1. 项目背景

    • 介绍项目的背景和动机,说明为什么选择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需求分析

    • 对项目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等要求。
  3. 系统架构设计

    • 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确定采用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STM32 微控制器型号、通信协议、数据存储介质等。
  4. 硬件设计与制造

    • 根据系统架构设计,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 PCB 布局设计,并制造出实际的硬件原型。确保硬件设计满足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
  5. 软件开发与调试

    • 开发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包括驱动程序、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通信协议和用户界面等。进行软件调试和测试,确保软件功能正确、稳定。
  6. 系统集成与测试

    • 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整体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并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7. 性能评估与验证

    • 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验证,包括数据准确性、实时性、稳定性、功耗等方面的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优缺点。
  8. 问题与挑战

    • 总结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集成测试等方面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9. 经验与教训

    • 总结项目开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包括技术经验、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收获和反思。
  10. 展望与改进

    • 展望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包括功能扩展、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对项目的总结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项目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项目质量。

项目注意事项

     在基于 STM32 的户外环境监测系统项目中,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1. 环境适应性

    • 考虑到户外环境的恶劣条件,如高温、低温、湿度、紫外线辐射等,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元器件和材料,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
  2. 电源管理

    • 在户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电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选择适合户外使用的功耗低、效率高的电源管理方案,以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3. 防水防尘

    • 由于户外环境的湿润和尘土,需要设计防水防尘的外壳或者罩子,以保护电路板和元器件免受损坏。
  4. 传感器选择

    •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确保能够准确、稳定地监测环境参数。
  5. 数据传输和存储

    • 考虑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存储介质,如UART、SPI、I2C通信协议和SD卡、EEPROM存储介质等。
  6. 实时性和稳定性

    • 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7. 功耗优化

    •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注意功耗的优化,选择低功耗元器件和合理的工作模式,以延长系统的电池寿命或者减少能耗。
  8. 软件设计

    • 在编写软件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9. 安全性

    • 考虑到户外环境的安全性,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盗、防破坏等,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或者损坏。
  10. 测试和验证

    • 在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稳定可靠地工作,在实际环境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户外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电源管理、防水防尘、数据传输存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户外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 36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