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loader不同文件夹意义

本文详细解释了引导加载程序在计算机启动中的关键作用,包括硬件初始化、引导设备选择、加载内核、配置选项以及各阶段(BL1至BL33)的职责。同时介绍了FIP、build、soc和mk文件在引导加载程序构建和定制中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Bootloader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件,负责在计算机启动时加载操作系统。它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固件中,比如BIOS或UEFI,或者存储在硬盘或固态硬盘的引导分区中。引导加载程序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其具体功能包括:

  1. 硬件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会初始化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处理器、内存、外围设备等,确保它们处于适当的状态以便后续的操作系统加载和执行。

  2. 引导设备选择:在启动时,引导加载程序会确定从哪个设备启动操作系统,比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USB设备等。

  3. 加载操作系统内核:一旦确定了引导设备,引导加载程序会读取操作系统内核的引导扇区,并将其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4. 引导配置:引导加载程序还可能会提供配置选项,允许用户或管理员指定特定的启动参数或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如果存在多个操作系统)。

  5. 传递控制权:引导加载程序会将控制权传递给操作系统内核,以便操作系统能够继续启动并控制计算机的进一步操作。

       常见的引导加载程序包括GRUB(GNU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LILO(Linux Loader)、Syslinux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架构可能使用不同的引导加载程序。

​​​​​​​BootLoader签名

        Bootloader 签名(Bootloader Signature) 是一种用于保护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安全机制。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启动时加载的引导代码是经过验证和授权的,从而防止恶意代码或未经授权的修改。

以下是关于 Bootloader 签名的一些关键点:

1. 引导加载程序概述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是一个低级软件,它在计算机或嵌入式设备启动时首先运行。它的主要任务是初始化硬件,并加载和启动操作系统或主应用程序。

2. 签名机制

Bootloader 签名机制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 生成签名:开发人员使用私钥对 Bootloader 代码进行签名。这个过程会生成一个唯一的签名,确保代码的完整性和来源的真实性。
  • 存储签名:签名通常与 Bootloader 代码一起存储,或者以某种方式附加到 Bootloader 上。
  • 验证签名:设备启动时,Bootloader 会使用公钥验证签名。如果签名验证成功,Bootloader 将继续执行。如果验证失败,设备可能会停止启动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 公钥和私钥

  • 私钥(Private Key):由开发人员保管,用于对 Bootloader 进行签名。私钥必须保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签名。
  • 公钥(Public Key):嵌入在设备中,用于在启动时验证签名。公钥是公开的,但必须确保其在设备中的完整性。

4. 安全优势

  • 防止篡改:通过验证签名,可以确保 Bootloader 没有被修改或替换,从而防止恶意代码注入。
  • 验证来源:签名机制可以确保 Bootloader 是由可信赖的来源发布的。
  • 提升系统安全: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固件更新或替换,提升整体系统安全性。

5. 实施细节

  • 签名算法:常见的签名算法包括 RSA 和 ECC(椭圆曲线加密)。选择适当的算法取决于安全需求和计算能力。
  • 存储与验证:公钥通常存储在设备的只读存储器(ROM)或受保护的存储区域中。签名验证过程必须在启动的早期阶段进行,以确保整个引导过程的安全。

6. 使用场景

  • 嵌入式设备:在物联网(IoT)设备、智能家电、医疗设备等嵌入式系统中广泛使用。
  • 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通常使用 Bootloader 签名机制来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启动。
  • 计算机系统:某些高级计算机系统和服务器也采用类似的机制保护引导过程。

        总之,Bootloader 签名是确保系统启动过程安全的关键机制,通过签名和验证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恶意代码和未经授权的修改,从而保护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各个文件夹

bl1文件夹

  • BL1 是引导加载程序的第一阶段,在某些系统中也称为 Primary Boot Loader。它是系统上电后最先执行的代码,负责初始化一些基本的硬件,例如 CPU、存储设备等,并且通常会加载更高级别的引导加载程序。
  • 在 BL1 文件夹中,你可能会找到与初始化硬件相关的源代码、启动程序、配置文件等。

bl2文件夹

  • BL2 是引导加载程序的第二阶段,也称为 Secondary Boot Loader。它在 BL1 初始化完毕后被加载,负责进一步初始化系统硬件,如内存管理单元(MMU)、外设等,并且准备加载更高级别的引导加载程序或操作系统。
  • BL2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用于初始化系统硬件和加载下一阶段引导加载程序或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启动程序、配置文件等。

bl30文件夹

  • BL30 是 ARM 架构系统中的一个组件,它是 ARM Trusted Firmware(ATF)中的一部分。BL30 负责执行引导加载程序的早期阶段,通常用于启动芯片的安全子系统、执行一些基本的初始化和安全检查等任务。
  • 在 BL30 文件夹中,你可能会找到与安全子系统初始化和安全检查相关的源代码、配置文件等。

bl31文件夹

  • BL31 是 ARM Trusted Firmware(ATF)中的一个组件,它负责实现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的初始化和管理。TEE 是一个安全执行环境,用于运行安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并且通常在普通操作系统(例如 Linux)之上运行,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 在 BL31 文件夹中,你可能会找到与 TEE 初始化、安全状态管理、安全监控等相关的源代码、配置文件等。

bl32文件夹

  • BL32 是 ARM TrustZone 中的一个组件,它与 BL31 类似,也是用于实现安全执行环境。BL32 负责管理 TrustZone 中的安全世界(Secure World),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和执行环境,确保敏感数据和操作受到保护。
  • 在 BL32 文件夹中,你可能会找到与 TrustZone 安全世界初始化、安全状态管理、安全监控等相关的源代码、配置文件等。

bl33文件夹

  • BL33 是引导加载程序的第三阶段,它是引导加载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引导加载程序会启动操作系统的加载和执行。
  • BL33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用于加载操作系统、初始化硬件、设置启动参数等操作的源代码、配置文件等。

bl40文件夹

        在 ARM 架构系统中,BL40 文件夹通常是与引导加载程序相关的文件夹,但是与之前提到的 BL30、BL31、BL32 文件夹不同,BL40 通常不是 ARM Trusted Firmware(ATF)的一部分。

        BL40 文件夹可能指代不同的内容,具体取决于系统的架构、芯片的型号以及开发者的需求。通常情况下,BL40 可能用于存放引导加载程序的一些附加模块、扩展功能或者特定平台的定制内容。

        例如,在某些平台上,BL40 可能包含用于初始化特定硬件、执行特定启动过程或者与底层固件交互的代码。这些内容可能是由芯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者提供的,用于定制引导加载程序以满足特定的需求或者平台的特殊要求。

        因此,BL40 文件夹的具体内容和用途可能会因系统和开发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在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时,开发者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理解和使用 BL40 文件夹中的内容,以确保引导加载程序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

fip文件夹

        BootLoader 中的 FIP 文件夹通常指的是 Firmware Image Package(固件镜像包)文件夹。FIP 文件夹包含了一系列固件和配置文件,用于构建和组装一个完整的引导加载程序镜像。

FIP 文件夹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BL1、BL2、BL31、BL32 等各阶段的二进制文件

    • 这些文件是引导加载程序的不同阶段的二进制文件,例如 BL1、BL2、BL31、BL32 等。它们负责引导系统的不同阶段,并进行硬件初始化、安全处理等操作。
  2. 配置文件

    • FIP 文件夹中还会包含一些配置文件,用于描述固件镜像的组成结构、各个阶段的加载地址、依赖关系等信息。这些配置文件通常以文本格式存储,便于修改和管理。
  3. 签名和验证文件

    • 为了确保固件的安全性,FIP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用于签名和验证固件镜像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包括数字证书、签名密钥、验证脚本等,用于验证固件镜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 其他依赖文件

    •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FIP 文件夹中还可能包含一些其他依赖文件,如文档、说明文件、脚本等。这些文件通常用于帮助开发者理解和配置固件镜像的构建过程。

        总的来说,FIP 文件夹是用于构建和组装一个完整的引导加载程序镜像所需的所有文件的集合。这些文件包括各个引导加载程序阶段的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签名和验证文件等,用于确保引导加载程序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build文件夹

        BootLoader 中的 build 文件夹通常是用于存放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和最终输出文件的目录。这个文件夹在引导加载程序的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1. 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 这些文件是各个阶段引导加载程序的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或二进制文件。根据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多个可执行文件,如 BL1、BL2、BL31 等。
  2. 固件镜像文件

    • 在 build 文件夹中,可能会生成包含所有阶段引导加载程序的固件镜像文件。这个文件是最终的引导加载程序文件,可以直接烧录到目标设备中进行引导启动。
  3. 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

    • 在编译过程中生成的一些中间文件和临时文件可能也会存放在 build 文件夹中。这些文件通常是编译器、链接器等工具在编译过程中生成的,可以用于排查编译错误或者进行调试。
  4. 日志文件和构建输出

    • 构建过程中生成的日志文件和构建输出信息通常也会存放在 build 文件夹中。这些文件记录了编译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包括编译器输出、警告信息、错误信息等。

        总的来说,build 文件夹是引导加载程序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放了编译生成的各个阶段的可执行文件、固件镜像文件、中间文件和构建输出信息等。这个文件夹对于理解和管理引导加载程序的构建过程非常重要,开发者通常需要在这个文件夹中查找和管理构建产物。

soc文件夹

       BootLoader 中的 soc 文件夹通常包含与特定系统芯片(SoC)或处理器相关的代码、配置文件和驱动程序。这个文件夹的内容通常是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进行优化和定制的,以确保引导加载程序能够正确地初始化和操作目标设备的硬件资源。

soc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1. 设备驱动程序

    • soc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用于初始化和操作特定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代码。这些驱动程序通常包括对处理器、存储设备、外设(如串口、网络接口等)等硬件的初始化和控制代码。
  2. 硬件描述文件

    • soc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描述目标设备硬件资源的文件,如设备树(Device Tree)文件、硬件配置文件等。这些文件描述了处理器、内存、外设等硬件资源的布局、属性和连接关系,供引导加载程序在初始化阶段使用。
  3. 引导加载程序配置文件

    • soc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用于特定硬件平台的引导加载程序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通常包括引导加载程序的编译选项、硬件初始化参数、启动参数等,用于定制引导加载程序以适配特定的硬件平台。
  4. 平台相关代码

    • soc 文件夹中可能包含针对特定硬件平台的定制代码或者补丁文件。这些文件通常用于解决特定硬件平台上的兼容性问题、优化性能或者添加特定功能。

       总的来说,soc 文件夹是 BootLoader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与特定硬件平台相关的代码、配置文件和驱动程序。这些文件对于引导加载程序正确初始化和操作目标设备的硬件资源至关重要,开发者通常需要在这个文件夹中查找和管理与目标硬件相关的代码和配置。

mk文件

        BootLoader 中的 mk 文件通常是 Makefile 文件的简称。Makefile 是一种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规则和命令,用于告诉构建工具如何编译和构建软件项目。在 BootLoader 中,mk 文件通常用于描述引导加载程序的编译和构建过程,以及相关的编译选项、依赖关系等信息。

mk 文件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编译规则

    • mk 文件中包含了一系列编译规则,描述了如何将源代码文件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或者固件镜像文件。这些编译规则通常包括源文件列表、编译器选项、链接器选项等。
  2. 依赖关系

    • mk 文件中描述了源代码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编译规则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通常用于确保在编译过程中正确地处理依赖关系,避免重复编译和构建无关的文件。
  3. 编译选项

    • mk 文件中包含了用于配置编译过程的各种选项,如编译器选项、链接器选项、优化选项等。这些选项通常根据目标设备的硬件平台和系统需求进行配置。
  4. 目标文件

    • mk 文件中指定了编译过程的目标文件,即最终输出的可执行文件或者固件镜像文件。这些目标文件通常是引导加载程序的各个阶段的二进制文件,用于在目标设备上进行引导启动。

        通过编写和配置 mk 文件,开发者可以定义引导加载程序的编译和构建过程,以及相关的编译选项和依赖关系。这样可以确保引导加载程序能够正确地在目标设备上运行,并满足系统的需求和要求。

有没有想过,像使用U盘一样升级STM32固件,非常简单,非常方便 1: 插入电脑USB接口 2: 把升级固件拖到设备盘符 3: 升级完成 抛弃繁琐的USB DFU,抛弃落后的串口升级,让我们来谈谈U盘升级STM32 1. 为什么设计这个BOOT LOADER 在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经常是先开发出一个简单可用的版本,然后逐步迭代升级,修复bug,并增强系统功能 一个稳定,简单,安全的升级方式,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常见的升级方式为 串口升级(私有协议或者X-Modem) USB升级(DFU) U盘升级(OTG) 网络升级 无线升级(OTA) 从技术来说,这几种升级方式大同小异,原理类似:都是一个Loader代理接收数据通道的数据,然后解密,烧录到FLASH中;但用户体验完全不同,拿串口升级来说,首先用户需要一个串口软件,然后对于没有硬件串口的PC来说,就需要一个USB转串口设备,对于不同PC平台,串口软件就不一样,这需要学习成本,过程繁琐;所以在一些需要用户自行升级远程设备的情况下,即便是通过电话指导,80%的用户仍然不知道怎么升级,导致失败 USB的DFU升级,也是类似的问题,它设计的初衷就是面向专业用户的,而不是小白!所以需要安装DFU软件,按照手册来一步步升级 OTA升级和网络升级,体验好些,可用做到无感升级,但不适合所有场景 而U盘升级,用户学习成本最低,U盘大家都知道,然后拷贝一个Bin文件进去,插入设备,重启设备,就完成升级了,非常简单。类似的变种,比如手机升级,是最先进的,直接将手机模拟成U盘,然后用户拷贝数据到手机,重启就好了,非常简单 在嵌入式系统中,还没这么方便的升级手段,虽然ARM的Mbed有一种类似的固件更新功能,但它是专门为调试器设计的,不能内嵌到用户MCU中 所以,我将手机升级的方案引入到嵌入式系统中,从而为大家提供一个实现稳定,安全,零学习成本的升级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有了这个USB MSD Bootloader 2. 功能特点 只占用15K FLASH空间 简单易用,直接拖拽文件进行固件升级,无需任何专业知识 采用USB大容量设备类,不用安装任何驱动 支持各种系统(Windows/Linux/Mac/Android) 不用开发任何上位机,提高产品效率 支持各种加密算法(AES256等),轻松安全升级 自动识别Bin,Hex,自定义加密固件(后缀为sec)文件 支持MD5文件校验机制,保证固件升级的完整性 显示设备升级状态信息 支持长文件名升级 多种措施保证系统健壮性,保证Bootloader不会被误擦除,保证APP合法性 支持用户自定义加密算法和完整校验算法,极致安全 3. 系统原理 系统开机上电后,Bootloader接管系统,初始化USB硬件,等待USB连接 Bootloader在启动后1秒内,检测USB是否连接PC:如果连接PC,则进入固件升级模式,执行第3步;超时则跳转第8步,尝试执行用户APP Bootloader模拟成MSD设备,构建FAT16虚拟文件系统,U盘名为”Bootloader”,容量为100M,但具体实际可用空间,根据用户MCU来确定,建议不要复制除APP之外的无关文件 当用户复制文件到U盘时,Bootloader会判断文件后缀和判断文件size,如果size大于实际的MCU可用FLASH或者文件后缀不合法,则进入错误状态,更新状态文件,重新枚举USB 文件后缀和size通过检测后,Bootloader会截获PC发送文件数据流,并写入MCU 对应的Flash中 如果写入过程中出错,则终止操作,擦除APP内容,进入错误状态,更新状态文件,重新枚举USB 成功写入后,Bootloader更新状态文件,重新枚举USB,显示升级完成;但不会运行APP,只有拔掉USB后,再次重启,才会进入第8步,尝试运行APP Bootloader检查APP固件的栈和入口函数合法性,只有通过检测后,才开始执行APP。检测判断条件是栈指针必须在RAM地址空间内,入口函数地址必须处于THUMB模式,并LSB为1 停止USB设备,关掉所有的中断,执行APP,APP开始接管系统 4. 支持芯片 STM32F101/3/5/7 重点来了,点击下面链接,下载固件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