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谱体例:探索家谱文化的千姿百态
中国家谱的谱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由先秦以前谱无定式,到司马迁首创的简单图列式,再到班固的四世一转式,再到南北朝时期的图传分列式,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直至今天家谱的编撰体例也有了新的发现,现在主要有六种比较常见的家谱样本,是各个家族在修谱过程中比较常用的。
欧式
宋仁宗统治年间,为了适应当时社会上对族谱功能、编撰体例的新需求,欧阳修将儒家学说中的“五服之情,九族之亲”的传统伦理道德引入谱学,在总结前人修谱法则的基础上,同北宋儒学大家苏洵一道创立了“五世图式”的家谱体例,带动了整个宋代私修家谱的蓬勃发展,这个家谱格式也延续至今。
欧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排列,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家谱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会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
苏洵吸收了欧阳修的编撰方法。一方面强调从纵的方面,注意诸多父子相继关系,主张五世则迁的小宗之法:另一方面,又强调从横的方面,对兄弟分支加以区别,总的是以五世为图,五世之外,亲尽服穷,图表不载,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更进而尊近而旺远,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比欧氏家谱要更加严格
苏式家谱格式又称垂珠体式,它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牒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