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冷热电气多能互补的微能源网鲁棒优化调度》
摘要:随着能源结构调整,集成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输入、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互补输出的微能源网得到了逐步发展,如何协调调度微能源网内冷热电气源网荷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建立了冷热电气多能互补的微能源网在孤岛/并网模式下的协调调度模型,并利用供热/供冷系统的热惯性和热冷负荷的柔性,发挥供热/供冷系统的“储能”功能,以电转气(P2G)装置实现电-气网络双向互通模型采用鲁棒线性优化理论将随机优化模型进行确定性转化,取得经济性和鲁棒性的适当折中算例仿真验证了温度负荷储能特性对微能源网灵活调度的优化作用和鲁棒性指标对优化结果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 微能源网;多能互补; 温度负荷; 储能特性
1引言
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开发与利用模式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卫。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不确定性的特点给微电网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微能源网能通过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的协调规划与统一调度.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实现能源的就地生产消纳,降低能源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本文考虑供热/供冷系统的热惯性,并根据室内采暖/采冷效果进行柔性供热,供冷发挥热/冷温度负荷的“储能”能力;利用 P2G 装置实现电一气网络间能源双向协调调度。建立的冷热电气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在孤岛/并网模式下的协调调度模型中,风/光不确定性用期望值与波动区间来描述,采用 KRO 理论实现随机优化模型的确定性转化,克服对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依赖性。算例仿真显示了温度负荷“储能”特性对提升微能源网协调调度灵活性的效果,以及鲁棒性指标对优化结果经济性和鲁棒性的协调作用。
本文考虑供热/供冷系统的热惯性,并采用柔性供热/供冷控制方式,发挥了热/冷温度负荷 的“储能”功能;引入 P2G 装置实现了电-气网络的闭环互联。建立了冷热电气多能互补的微能源网在孤岛并网模式下的协调调度模型,并采用鲁棒线性优化理论对随机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克服了对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依赖性。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温度负荷“储能”特性能有效提升微能源网协调调度的灵活性,以及鲁棒性指标的控制能方便协调优化结果的鲁棒性和经济性。
本文模型还可以针对以下情况进一步研究。
1)微能源网中可以包含更多的机组,考虑机组组合问题
2)热/冷温度负荷的惯性在更小时间尺度上考虑,从而与风电预测时间尺度相匹配。
2 热/冷负荷的柔性
用户对热环境的舒适度体验具有模糊性,将供热/供冷负荷由固定值转换为柔性值,可进一步提高供热/供冷系统“储能”容量。
预测平均投票数(predicted mean vote,PMV)指标为最常用的室内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指标之一.国内现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室内环境热舒适度标准为:[-1,1] 。PMV 指标值的数学方程式为:
3算例
本文算例数据参考海宁尖山新区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微燃机为 18 MW,光伏发电为4.5 MW,风电为 6.5 MW,其他基础参数见附录 B表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