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IEEE33节点潮流计算matlab程序——

IEEE33节点潮流计算matlab程序——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

改进牛顿法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一种新的配电网潮流算法——改进牛顿法-拉夫逊法

牛顿法是改进牛顿法的基础,对牛顿法作科学的近似,即雅可比矩阵做一些更改,使得每次计算得出的修正量都有所改变,但由于收敛精度恒定,最终计算出的结果误差较小,计算其结果可取,有意义。对系统进行条件假设:

  1. 不存在对地支路(并联电容器组)。
  2. 支路两端电压差值小。

假设(1)是当系统并联电容器组、恒定阻抗负载或较大导纳值时,这是不合理的,但当以上并联支路通过电压转换为节点功率或注入电流后,假设(1)将可以被接受。由于配电线路较短,潮流不大,假设(2)通常将会被默认接受。

由于假设(1)与(2)成立,又,则公式(22)中雅可比矩阵元素可简约为:

                      31

因为每个节点一般只与3-5个节点形成支路,固NHLJ 与导纳矩阵 Y 都有稀疏性,同时又具有对称性。可把(31)简化为:

                          (32)

                                (33)

其中, DBDG为对角阵,仅由支路参数决定,对角元素分别为和;An-1为除源节点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为上三角阵,主对角元素取 1,非零非对角元素取-1,在程序中无须真正形成,可通过系统拓扑结构获得。

因此,公式(22)作进一步修改为:

           (34)

对节点与支路进行编号,可得An-1。本文按离根节点的距离,对支路进行分层编号,从而可以形成An-1阵。在已编号的网络中,支路方向指向源节点,节点与支路都要编号,支路入端节点编号为支路编号。

若定义:

                       (35)                                

                         (36)                                         

                          (37)

则公式(34)可写成

                                                (38)                                               (39)

                         (40)

公式(39)对应回代计算,而公式(40)对应计算的前推过程。在前推计算时可以求出EW阵的逆为对角阵,对角元可用线路阻抗表示

                            (41)

                     (42) 

                                           (43)

RijXij分别为支路 ij 之间的电阻和电抗。

当系统接有分散的发电机时,若发电机的接点表征PQ节点,则算法不变;当表征PV节点,则公式(34)中未知,而已知为零,得:

                           (44)

其中,Xb部分元素已知,bx部分元素未知。且Xb已知元素与bx未知元素属方程组同一行。进而公式(44)可改为:

                          (45)

                          (46)

公式(45)中b1包括所有已知元素,将未知元素置为零。公式(46)中b2只有未知元素,其余元素则为零。这样就可解出X1X2中的元素。

当系统中由环路时,即对重要的用户采用两端供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这个环只可能在负荷点。假设i点为为环中被选的解裂点,分成m点和n点,则存在如下的边界条件:

,       

,        

对U进行一次行变换,对UT进行一次列变换,UDUT*X=b可以化成公式(44)。这样,对点mn的处理与上述处理PV节点的方法相同。

病态网络不收敛的原因,一般是初值选取不当,也可能是雅可比矩阵自身缺陷所引起的。近似处理时,雅可比矩阵为UDUT形式,该阵被用来决定搜索的方向,它的线性潮流方程被用作前推回代的基础,以计算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其中,D为对角阵,有助于避免显式形成,进而避免病态。U为仅由系统拓扑决定的上三角阵。改进牛顿法具有前推回代法的收敛性,但与前推回代法还是有很大区别,后者根本不需要计算潮流方程的偏微分,是根据欧姆定律、KVLKCL,对网络进行前推回代,可求出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

综上所述可知,改进牛顿法的优点在于,UDUT形式的矩阵不需要显式形成,而是直接进行前推回代,可避免雅可比矩阵和LU分解因子相关的可能的病态。另外,它是牛顿法,可以用于状态估计。在牛顿法中,潮流方程的偏微分就是雅可比矩阵,用以决定搜索方向, 再用LU分解的因子进行前推回代,以计算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

以IEEE33节点为例进行算例计算分析:

IEEE33节点系统结构如下:

 IEEE33节点系统结构参收如下:

 潮流计算程序流程如下:

①选取恰当的电压及功率基准值,并得出电压、功率与阻抗标幺值。

②给支路与节点标号。本文使用的标号方法为对支路进行分层标号。根节点标号为零,支路入端节点作为支路编号。

③根据系统拓扑求取矩阵An-1,其主对角线元素为1。-1元素的确定:第m条支路入端节点为n时,其元素An-1(m,n)= -1。

④求得导纳矩阵

⑤赋予节点电压与相位初值。

⑥计算功率偏差并判断是否收敛。是,则输出,否,则进行下一步计算。

⑦求出电压与相位的修正量。

⑧对电压与相位进行修正并从步骤⑥重新开始计算。

程序流程图:

 部分程序展示如下: 

clc;
close all
Ub=12.66;%电压基准值kv
Sb=10;%电压基准值MVA
Zb=Ub*Ub/Sb;%阻抗基准值
......
%% 求导纳矩阵
Y=zeros(33,33);
for m=1:33 
for n=1:33
Y(m,m)=sum(1./Z0(m,:),2);
if n==m
Y(m,n)=Y(m,n);
else 
Y(m,n)=-1/Z0(m,n);
end
end
end
G=real(Y);
B=imag(Y);
........
%% 初始值
U=ones(33,1);%电压初值
thelta=zeros(33,1);%相位初值
Req=zeros(32,1);
Xeq=zeros(32,1);
P=-importdata('p.dbf')/1000/Sb;%读取dbf文件表格参数(pq有功量),并标幺化
deltaP=zeros(32,1);
Q=-importdata('q.dbf')/1000/Sb;%读取dbf文件表格参数(pq无功量)
PQ=zeros(32,1);
deltaQ=zeros(32,1);
Circulation=0;%循环次数
.....
%% 计算迭代
while Precision>10^-5%收敛精度
    Circulation=Circulation+1;
      
   for m=2:33 
        Sp=0;%计算功率偏差
       Sq=0;
       for n=1:33           
             Sp=Sp+U(m)*U(n)*(G(m,n)*cos(thelta(m)-thelta(n))+B(m,n)*sin(thelta(m)-thelta(n)));%
             Sq=Sq+U(m)*U(n)*( G(m,n)*sin(thelta(m)-thelta(n))-B(m,n)*cos(thelta(m)-thelta(n)));%  
       end
        PQ(m-1)=Sp+Sq*1i;        
       deltaP(m-1)=P(m-1)-Sp;
       deltaQ(m-1)=Q(m-1)-Sq;      
   end   
  Precision=max(abs(deltaQ));%收敛条件
 for m=1:32
    S(m)=deltaP(m)+deltaQ(m)*1i; %定义S
 end 
   SL=A\S;      %SL   
   %求矩阵W的逆
   Req(1)=X(1,2)/(U(1)*U(2)*cos(thelta(1)-thelta(2)));
   Xeq(1)=R(1,2)/(U(1)*U(2)*cos(thelta(1)-thelta(2)));
   ......
%% 输出结果  
U
thelta
Circulation
%% 画图
figure
plot(U)
xlabel('节点序号')
ylabel('节点电压标幺值')
title(' 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电压分布')
figure
plot(thelta)
xlabel('节点序号')
ylabel('节点相位')
title(' 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相位分布')
  • 计算结果如下:
  • 潮流计算电压分布:

潮流计算各节点相位分布:

  • 6
    点赞
  • 10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2
    评论
### 回答1: 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模拟工具,其目的是对IEEE标准33节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IEEE33节点电力系统是一个经典的电力系统模型,用于研究和分析电力系统中的潮流、短路、稳态和暂态等问题。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通过使用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节点代表着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电源或者负载,节点之间通过线路相互连接。模型考虑到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并能够根据设定的输入条件计算出节点之间的潮流、损耗、电压稳定性等信息。 使用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析,比如潮流分析、短路分析、故障分析等。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和条件进行调整和模拟,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总之,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回答2: 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是基于Simulink平台开发的一个电力系统仿真模型。该模型是根据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标准进行搭建的,用于模拟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个模型包含33节点,其中包括变压器、母线、发电机、负载等不同部件。通过对各个节点的参数设置和连接方式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仿真。 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基于Simulink平台的图形化编程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拖拽和连接图形模块来构建电力系统模型。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来调整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观察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变化。 该模型具有直观、易用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用户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还可以模拟实际操作,从而预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和稳定性。 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对于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工程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电力系统结构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帮助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总之,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是一个基于Simulink平台开发的电力系统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对于电力系统设计和优化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回答3: CSDN IEEE33节点的Simulink模型是一个用于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模型。IEEE33节点是一个由33节点组成的电力系统网络,其中包括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和负载等设备。 Simulink是MATLAB软件中的一个可视化建模和仿真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电力系统研究和设计过程中更方便地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和优化。在CSDN的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中,可以通过图形界面直观地构建电力系统的网络拓扑,并设置各个设备的参数和特性。 通过Simulink模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各种仿真和分析,比如进行稳态和暂态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还可以进行电力系统控制策略的验证和优化,例如设计和测试自动发电机控制器、变压器控制器和功率因数控制器等。 使用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性能,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通过与实际电力系统的对比,可以验证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优化模型的参数和控制策略。 总之,CSDN IEEE33节点Simulink模型是一个用于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有力工具,它提供了一个直观和高效的仿真环境,是电力系统工程师们研究和设计电力系统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电磁MATLAB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