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33节点潮流计算matlab程序——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
改进牛顿法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一种新的配电网潮流算法——改进牛顿法-拉夫逊法
牛顿法是改进牛顿法的基础,对牛顿法作科学的近似,即雅可比矩阵做一些更改,使得每次计算得出的修正量都有所改变,但由于收敛精度恒定,最终计算出的结果误差较小,计算其结果可取,有意义。对系统进行条件假设:
- 不存在对地支路(并联电容器组)。
- 支路两端电压差值小。
假设(1)是当系统并联电容器组、恒定阻抗负载或较大导纳值时,这是不合理的,但当以上并联支路通过电压转换为节点功率或注入电流后,假设(1)将可以被接受。由于配电线路较短,潮流不大,假设(2)通常将会被默认接受。
由于假设(1)与(2)成立,又,则公式(22)中雅可比矩阵元素可简约为:
(31)
因为每个节点一般只与3-5个节点形成支路,固N、H、L、J 与导纳矩阵 Y 都有稀疏性,同时又具有对称性。可把(31)简化为:
(32)
(33)
其中, DB和DG为对角阵,仅由支路参数决定,对角元素分别为和;An-1为除源节点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为上三角阵,主对角元素取 1,非零非对角元素取-1,在程序中无须真正形成,可通过系统拓扑结构获得。
因此,公式(22)作进一步修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