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
1. 同步电机,转速与旋转磁势同步(n=ns=60f/p,f为电网频率,p为电机极对数,ns为同步转速),而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则低于电磁转速(负载转矩越大,转子转速越低);同步电机不论负载大小,只要不失步,转速就不会变化,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时刻跟随负载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同步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频率,同步转速就可以进行精确的控制。
2. 二者转动的原理不同。同步电机,定子和转子都产生磁场,即定子绕组通三相交流电以后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磁场可由直流励磁线圈或者永磁体产生,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就像两块磁铁一样,同性相吸;由于定子磁场以电源频率在旋转,所以就带动转子一起旋转运动,两者速度相同。因为转子角速度等于同步速度(与电源频率一致),所以称为同步电机。异步电机,以鼠笼式为例,只有定子绕组通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鼠笼”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组闭合的导线,本身没有电流,也没有磁场。当定子的旋转磁场切割转子“鼠笼”的导体时(反过来就是导体切割磁力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转子上产生感应电流;这时候,由安培定律可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作用力,驱动转子运动。但是,转子速度永远无法达到定子旋转磁场的速度,因为一旦他们相等了,相当于转子和磁力线相对静止,导体就不切割磁力线了,也就无法产生感应电流了,没有电流就没有安培力了,没有安培力驱动转子在负载力矩的作用下就会减速,减速后转子速度就又低于同步转速,导体就又开始切割磁力线了......,因此转子速度始终达不到同步转速(即由电源频率决定的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这也是异步电机的“异步”的由来。这就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同步电机的启动为什么要找零位?
同步电机启动时需要找到电机运行的零相位位置,这是因为同步电机的转子没有起动能力,必须在公共交点处与电网同步,同步后才能启动。如果没有找到零位,电机无法与电网同步,也无法启动。
而且在同步电机运行时,输入的电流相位与反电势相位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找零位的目的是知道此时的转子所处的电角度。
当给转子一个与旋转磁场相同转向的初始速度,这时旋转磁场和转子磁场极性相反的两极相互吸引,他们会自动互锁,也就是转子的速度与旋转磁场的转速相同。但转子没有初始转速,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虽然转子的N极会被旋转磁场的S极吸引,转子会以旋转磁场的方向转动,但由于转子的机械惯性,启动时转速会很低,与此同时,旋转磁场的S极被N极所代替,这时候吸引力变为排斥力,结果为转子无法开始转动。所以同步电机的启动困难,为了使同步电机可以自启动,在转子磁极的顶部安装了鼠笼导条,启动时,转子的励磁线圈不通电,通过旋转磁场的转动,鼠笼导条会感生出电流,此时转子的转动方式与感应电机相同,当转子达到最大的速度,转子的励磁绕组开始通电,转子的磁极会与旋转磁场的磁极相互锁定,然后转子会以同步转速运行。鼠笼导条与旋转磁场之间就没了相对运动,也就意味着鼠笼导条所受的力和导条内的电流都为0,因此鼠笼导条不会影响电机的同步运行。
两种永磁同步电机特点说明—表贴式和内置式
根据永磁体转子位置上的位置不同,三相PMSM的转子结构可以分为表贴式和内置式两种。
其中表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体的用量较小,磁链谐波分量较少,更容易产生正弦波磁动势;内置式无轴承永磁电动机能够产生较大的电感、转矩与悬浮力。内置式转子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转子磁路不对称所产生的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使得电机的动态性能较表贴式转子结构有代所改善,制造工艺也较简单,但漏磁系数和制造成本都较表贴式转子大。可以根据Ld与Lq的大小关系,判断隐极电机还是凸极电机。
从结构上:对于表贴式电机而言,交直轴的差异很小,相应的其交直轴电感的差异也很小,近似有Lq=Ld,因此表贴式电机即为隐极电机。
对于内置式电机,只考虑气隙和永磁体的磁阻(因为空气的相对磁导率为1,而高级永磁体的相对磁导率近似为1,并且可以忽略铁芯磁阻,因为其磁导率很高,数量级为,因此与气隙相比,其磁阻可以忽略不计)则有直轴和交轴的磁阻之比为Rd/Rq=lg/(lg+lm),理解为直轴有永磁体和气隙,而交轴只有 气隙,因此在永磁同步电机中交轴电感大于直轴电感,即𝐿𝑑>𝐿𝑞,即内置式电机为凸极电机,两者的不等,也表示会存在磁阻转矩。(绕组电感正比于匝数平方,反比于磁路磁阻)
应用方面:
1.控制策略上 内置式:采用MTP+A弱磁控制比较多;表贴式:id=0 矢量控制比较多
2.应用领域上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场合大多是工业控制类,内置式多用于电动汽车,似乎在说明内置式功率密度强于表贴式,而表贴式控制性能强于内置式。
3.dq轴电感上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相等;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感不等,且Lq大于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