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数据库(MIMIC)是由计算生理学实验室开发的公开数据集,其中包括与数千个重症监护病房入院相关的去识别化健康数据,致力于推动临床信息学、流行病学和机器学习的研究。
MIMIC数据库于200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生理学实验室、美国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和飞利浦医疗公司共同建立。
MIMIC 数据库目前已经产生了MIMIC Ⅱ、Ⅲ、Ⅳ三个版本,包含了BIDMC所有内外科ICU患者的数据。MIMIC Ⅲ数据库收集了BIDMC 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ICU收治的53423例成年患者数据和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7870例新生儿重症患者数据。MIMIC Ⅳ数据库在MIMIC Ⅲ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包括数据更新和部分表格重构,收集了2008至2019年BIDMC收治的超过19万名患者、45万次住院记录的临床数据。
数据库收集了三类数据:临床数据,从ICU信息系统和医院档案中汇总;高分辨率生理数据,从床边监护仪获得;死亡数据,来自社会保障局死亡档案。
2024.5.8-2024.5.14PubMed数据库“标题/摘要:MIMIC-IV”搜索发现,共发表5篇MIMIC-IV论文。其中2篇一区,2篇二区。
外国学者文章
1.外国学者文章介绍(一)
文章题目:立即开始有创通气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死亡率的影响:一项目标试验模拟。
研究目的:有创通气是重症监护的基本治疗方法,但其确切时间难以确定。本研究旨在评估在没有直接插管原因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开始有创通气与等待对一年死亡率的影响。
数据来源:使用单中心数据库(MIMIC-IV)模拟目标试验,该数据库包含有关临床状态的细粒度信息。
方法:模拟目标试验,以评估在低氧血症的前 48 小时内患者中立即开始有创通气与等待相比的益处。符合条件的人群包括 SpO 2 /FiO 2 ≤ 200 且 SpO 2 ≤ 97% 的非插管患者。连续估计每小时接受机械通气的概率。主要结局(1 年死亡率)和次要结局(30 天死亡率)的风险比使用加权 Cox 模型估计,该模型具有稳定的逆概率权重,用于调整测量的混杂因素。
结果:299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92例在48 h内插管。在非侵入性支持设备中,通过面罩使用氧气是最常见的(75%)。与插管概率相同但未插管的患者相比,插管降低了入住 ICU 后第一年的死亡风险 HR 0.81 (95% CI 0.68-0.96,p = 0.018)。插管的 30 天死亡率 HR 为 0.80 (95% CI 0.64-0.99,p = 0.046)。
结论:在这项模拟目标试验中,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开始机械通气降低了死亡风险。
2.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一)
文章题目:脓毒症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 28 天全因死亡率的关联:基于机器学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和预测模型建立。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严重形式。脓毒症的特征是明显的应激状态,表现为对疾病的非特异性生理和代谢变化。先前的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比(SHR)可以作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不良结局的可靠预测指标。然而,关于 SHR 与感染性疾病患者不良结局之间关系的研究有限,尤其是在脓毒症危重患者中。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SHR 与脓毒症危重患者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
数据来源:从MIMIC-IV(2.2)数据库中提取2312例脓毒症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
方法:从MIMIC-IV(2.2)数据库中提取231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SHR的四分位数,研究人群分为四组。主要结局是28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是住院死亡率。利用限制三次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和Kaplan-Meier曲线探讨SHR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采用Boruta算法评估SHR的预测能力,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分析了2312例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的数据。限制三次样条显示 SHR 与存活率之间存在U 形关联,表明 SHR 的增加与不良事件风险的增加有关。与较低的 SHR 相比,较高的 SHR 与脓毒症患者的 28 天死亡和住院死亡率风险增加显着相关 (HR > 1,P < 0.05)。Boruta 特征选择表明 SHR 具有更高的 Z 分数,使用 rsf 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出最佳性能 (AUC = 0.8322)。
结论:SHR与脓毒症危重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和住院死亡率呈U型关系。高 SHR 与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因此表明这是脓毒症患者不良结局的潜在预测因子。
3.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二)
文章题目:肺炎与肠道感染之间的双向关联:MIMIC-IV数据库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患者肠道感染的患病率以及肠道感染对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肺炎与肠道感染的双向关联。。
数据来源:利用重症监护 IV (MIMIC-IV) 数据库调查 ICU 患者肺炎发生与肠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肠道感染对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首先将入组患者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主要结局为患者发生肠道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阐明肺炎与肠道感染患病率的相关性,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和治疗加权逆概率(IPTW)验证研究结果。然后,根据肺炎患者是否并发肠道感染将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析肠道感染对肺炎患者28 d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结果:这项研究包括 50,920 名患者,其中 7493 名被诊断患有肺炎。与非肺炎患者相比,肺炎患者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OR 1.58(95%CI 1.34-1.85;P < 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合并感染对肺炎患者28天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223)。肠道感染组患者在ICU和住院时间比无肠道感染组患者长(P < 0.001)。
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肺炎患者更可能与肠道感染有关。此外,并发肠道感染的存在会延长肺炎患者的ICU和住院时间。
4.中国学者文章介绍(三)
文章题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危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相关。
研究背景:在急性心力衰竭 (AHF) 期间,急性肾损伤 (AKI) 在危重患者中非常普遍。后一种情况的发生增加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目前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风险与急性肾损伤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非常有限。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多模式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入院临床记录和易于收集的表格数据来提高心力衰竭(HF)医院结果的评估精度。
数据来源: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了重症监护 IV(MIMIC-IV,2.1 版)数据库中的数据。
方法:我们在研究中纳入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AHF患者。共纳入急性心力衰竭危重患者1310例。
结果:老年营养危险指数(GNRI)(0.694)的AUC略优于控制营养状况(CONUT)(0.656)和预后营养指数(PNI)(0.669)。Log-rank 检验显示,营养风险高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更高 (p < 0.001)。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表明,高 GNRI(校正 HR 0.62,p < 0.001)与 AHF 患者住院期间 AKI 风险降低相关。最终亚组分析显示,除糖尿病亚组和通气亚组外,所有亚组均无显著的GNRI交互作用(P:0.057-0.785)。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GNRI与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5.中国学者文章介绍(四)
文章题目: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一项回顾性研究。
研究背景:评估主动脉瓣狭窄 (AS) 患者的风险分层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阐明AS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测价值。
数据来源:MIMIC-IV数据库的大队列。
方法:采用限制三次样条、Kaplan-Meier方法、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探讨AS患者RDW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多因素调整、倾向评分匹配和加权以及亚组分析以排除混杂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曲线,评估RDW的预测性能。
结果:共纳入1,148例AS患者。他们的死亡风险随着RDW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多变量调整的 90 天 (OR:2.12;心率:1.90;p = 0.001)和 1 年(OR:2.07;心率:1.97;p < 0.001) RDW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更高≥14.7%,在倾向评分匹配和亚组分析后,亡率仍然稳健。对于RDW高的AS患者,75岁<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75≥患者。在90天和1年随访中,RDW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和0.75,在预测AS患者的预后方面表现出与急性生理学评分III相当的表现,并优于其他危重疾病评分。DCA曲线还表明,RDW具有广泛的净收益。
结论:高RDW与AS患者90 d和1年全因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预后预测能力强。
一个专门做公共数据库的公众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