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分布式水文模型——Frozen Soil Model 冻土模型原理

目录

1 概述

1.1 冻土在水文过程中的作用

1.2 VIC冻土算法概述

2 VIC冻土算法

2.1 热通量求解

 2.2 湿通量求解

3 总结


1 概述

1.1 冻土在水文过程中的作用

冻土会影响水文过程。土壤中的冰会减少渗入地表的降水量和融雪量,足够高的含冰量会使土壤几乎不透水。冻土还能在冬季储存更多的土壤水分。冻土的土壤水分无法排出或蒸发,因此有冻土的地区春季土壤水分含量会明显高于没有冰冻土壤的地区。

1.2 VIC冻土算法概述

VIC的冻土算法分为两种,分别为Liang et al. (1999) 提出的采用土壤热通量方程(soil thermal flux equations),另一种是Cherkauer and Lettenmaier (1999) 提出的一种更明晰的数值技术,土壤温度在土壤柱中的几个“热节点(thermal nodes)”处求解,节点的数量和位置可由用户定义。目前后者使用更为广泛

土壤热通量(soil thermal flux)和湿通量(moisture flux)是一个耦合过程,当土壤温度低于0℃时,土壤水分开始冻结。由于土壤内部的压力以及与土壤颗粒的相互作用,即使土壤温度远低于0℃,仍有一部分土壤水分可以保持不冻。冰不会从土层中排出,也会减少渗入土层的新水量。冰还会改变土壤的热特性。与水相比,冰具有更高的导热性和更低的体积比热,且当水结冰时会释放出潜热,使得周围的土壤温度升高。

VIC分两个阶段处理这种耦合关系

首先,模型求解土壤柱的能量平衡。这涉及到地表能量平衡的求解,地表能量平衡包括来自土壤薄表层的热通量和热储量。对地表温度进行迭代求解,以找到最接近于封闭能量平衡方程的值,每一步还计算出了每个土壤热节点的热通量。

接着,当求解出满足精度的地表温度时,得出的土壤热节点温度将用于确定土壤层的含冰量,进而计算出湿通量。时间步长结束时土层含冰量和含水量将用于估算下一时间步长开始时的土壤热属性。

2 VIC冻土算法

2.1 热通量求解

通过土壤柱的热通量方程如下

C_s \frac{\partial T}{\partial t}= \frac{\partial}{\partial z}(\kappa \frac{\partial T}{\partial z})+\rho _iL_f (\frac{\partial \theta_i}{\partial_t})

式中,κ为土壤的导热性(W/m/K),Cs为土壤体积比热(J m-3 K-1),T为土壤温度(℃),ρi为冰的密度(kg/m3),Lf为潜热(J/kg),θi为土层中的含冰量(m3/m3),t为时间(s),z为深度(m),从地表向下为正方向。式子右边的最后一项表示因冻结而引起的潜热变化,因此仅适用于土壤冻结的情况。

Liang et al. (1999) 的算法为根据地表温度Ts,第一层土壤表面温度T1,土壤柱底层温度Tb来预测土壤柱的热通量,T1和Tb之间的温度分布假设为指数分布,而Ts是作为地表能量平衡的一部分来求解。然而初步测设表明,上述三个温度不足以准确求解土柱中的土壤冻融状态。

Cherkaure and Lettenmaier (1999)的算法则不使用指数温度曲线,而是在用户定义的土壤柱节点(如上图的T1-T6)上明确求解土壤温度,Ts,T1和Tb的定义不变。测试表明,减少节点数量不仅会减少计算时间,还会降低求解精度。VIC目前该算法使用广泛。

对上面方程的求解采用显式有限差分,下边界条件Tb设置为年平均气温,上边界温度或地表温度,作为地表能量平衡计算的一部分进行预测。当数值格式计算新的地表温度时,通过土壤柱计算热通量,以提供最新的地表热通量输入。当数值模式将地表能量平衡误差最小化到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数值模式停止计算。

其中地表能量平衡积分基本方程

R_n=H+\rho_wL_eE+G+\Delta H_s

式中,Rn为净辐射(W/m2),H为感热通量(W/m2),ρw为水的密度(kg/m3),Le为蒸发潜热 (J/kg), E为蒸发(mm),ρwLeE为潜热通量(W/m2),G为地面热通量(W/m2),ΔHs为地表空气层的能量储存量变化。

封闭模式:①土壤导热性κ采用Johansen (1975) 提出的计算公式求解;②体积比热Cs采用Flerchinger and Saxton (1989)的公式求解。

 2.2 湿通量求解

将土壤层的含冰量纳入模型可以模拟冻土对水分传输的影响,含冰量通过两种方式被纳入土壤水分传输模式:(1)通过可利用的水分储存;(2)通过可用于传输的水分。

首先,如前图所示,每个三层土壤柱都被细分为解冻层、冻结层和未解冻层,每一层的厚度取决于温度曲线。当没有冻土层时,每一层都默认为非冻土层,模型功能同没有冻土算法一样。不过,当存在冻土层时,冰层的含冰量是根据子层的平均温度确定的。


土壤中能保持不冻的最大水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具体表面积和温度。颗粒更细的土壤具有更大的表层面积,能够保留更多的液态水,使其温度更低。Fuchs et al. (1978) 研究表明,土壤的冰点降低于土壤水势之间的关系为

\phi =\pi+\psi =\pi+\frac{L_fT}{g(T+273.16)}, T< 0^{\circ}C

式中,Φ为土壤水总势(m),Π为土壤渗透势(m),φ为土壤湿度势(m),Lf为潜热(J/kg),T为土壤温度(℃),g为重力加速度(m/s2)。

在大尺度模型中,不模拟壤中流,故渗透势项被忽略。因此含冰量就是超过湿度势的土壤水分。


方式一:通过可利用的水分储存

Flerchinger and Saxton (1989) 从上面的式子中得出了不结冰的水量比例为

W_i=W_i^c[(\frac{1}{g\psi_e})(\frac{L_fT}{T+273.16})]^{B_p}

 式中,Wi为第i土层中的液体水含量(mm), Wic为第i层中最大水含量,Lf为潜热(J/kg),ψe为空气进入势(m),Bp为孔隙分布。该方程将土壤柱中可保持未冻结的土壤水分于土壤组成、温度和最大含水量联系起来。

方式二:通过可用于传输的水分

通过渗透和排水来影响土壤水分传输。渗透计算基于上层的总含水量(包括冻结和未冻结)。因此,在径流计算中,含冰量较高的底层会显得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土壤中水分通量是使用未冻结的含水量计算的,因此,含冰量高的土层看起来更干燥,只有极少的水分可以排到下一层。

3 总结

 测试表明,冻土算法通过增加冬季土壤湿度和增加春季洪水事件,影响了寒冷地区的模型流量预测。因此在寒冷地区需要使用冻土算法。而在模型中具体如何设置冻土模式,将在本系列的后文中介绍。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