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的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对文本、数据等进行聚类,有轮廓系数和手肘法检验

K-means算法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用于将数据点分成不同的组(簇),使同一组内的数据点彼此相似,不同组之间的数据点相对较远。以下是K-means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步骤:

工作原理:


初始化: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点(质心)。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接近的聚类中心,形成K个簇。
更新:根据每个簇中的数据点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迭代: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算法步骤: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分配: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分配给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聚类中心,使用该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迭代: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稳定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优点:


简单且高效,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对于球状簇具有很好的效果,易于解释。


缺点:


需要预先设定聚类数K。
对异常值和噪声敏感。
结果可能受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影响。


应用领域:


图像分割、文本聚类、市场分析、推荐系统等。

实现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读取数据:从Excel文件中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去重和缺失值处理。
特征选择:选择用于聚类分析的特征列,如'地区发展程度'、'时间间隔'、'评论回复数'、'评论点赞数'等。

df.drop_duplicates(subset=['评论'], keep='first', inplace=True)
df.dropna(subset=['评论'],axis=0,inplace=True)
# 将评论时间列转换为时间格式
df['评论时间'] = pd.to_datetime(df['评论时间'])
# 计算每个时间点距禖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单位:秒)
current_time = datetime.now()
df['时间间隔'] = round((current_time - df['评论时间']).dt.total_seconds().astype(int)/86400,1)
print(df.info())
# 创建一个字典,用于映射地区与发展水平的关系
region_mapping = {
    '发达地区': ['北京省', '上海省', '天津省', '上海省'],
    '普通地区': ['广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福建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安徽省', '江西省', '山东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发展地区': ['重庆省', '河南省', '四川省', '陕西省', '天津省', '山西省', '内蒙古省', '河北省', '广西省', '海南省', '河南省',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省', '宁夏省', '青海省', '甘肃省',
             '陕西省', '新疆省'],
    '未知': ['设置了隐私'],
}

数据标准化:

使用StandardScaler对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使数据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data = scaler.fit_transform(X_data)

确定聚类数目:

使用“肘部法”和“轮廓系数法”等方法确定合适的聚类数目。

# 构造自定义函数,用于绘制不同k值和对应总的簇内离差平方和的折线图
def k_SSE(X, clusters):
    # 选择连续的K种不同的值
    K = range(1, clusters + 1)
    # 构建空列表用于存储总的簇内离差平方和
    TSSE = []
    for k in K:
        # 用于存储各个簇内离差平方和
        SSE = []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k)
        kmeans.fit(X)
        # 返回簇标签
        labels = kmeans.labels_
        # 返回簇中心
        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 计算各簇样本的离差平方和,并保存到列表中
        for label in set(labels):
            SSE.append(np.sum((X[labels == label, :] - centers[label, :]) ** 2))
        # 计算总的簇内离差平方和
        TSSE.append(np.sum(SSE))

    # 中文和负号的正常显示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Microsoft Ya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设置绘图风格
    plt.style.use('ggplot')
    # 绘制K的个数与GSSE的关系
    plt.plot(K, TSSE, 'b*-')
    plt.xlabel('簇的个数')
    plt.ylabel('簇内离差平方和之和')
    plt.title('手肘法')
    # 显示图形
    plt.show()

聚类分析:

使用自定义的KMeans类或Sklearn中的KMeans进行聚类分析,传入特征数据和确定的聚类数目。
获取聚类标签并将其与特征数据关联。

n_clusters = 5
km = KMeans(n_clusters=n_clusters).fit(X_data)

#% 降维后画图显示聚类结果
#将原始数据中的索引设置成得到的数据类别
X_rsl = pd.DataFrame(X_data,index=km.labels_)
X_rsl_center = pd.DataFrame(km.cluster_centers_) #找出聚类中心

降维可视化:

使用TSNE对聚类结果进行降维处理,将高维数据降至二维或三维。
利用降维后的数据和聚类中心绘制散点图,根据聚类结果进行着色展示。

tsne = TSNE()
tsne.fit_transform(X_rslwithcenter) #进行数据降维,并返回结果

结果输出:

将聚类标签与原始数据关联,将聚类结果输出到Excel文件中。

  • 16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