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89C52 使用 LCD 1602
基本概述
引脚说明
- 第 1 脚: VSS 为电源地
- 第 2 脚: VDD 接 5V 正电源
- 第 3 脚: VL 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 10K 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 第 4 脚:RS 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 第 5 脚:R/W 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当 RS 和 R/W 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 RS 为低电平 R/W 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 RS 为高电平 R/W 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 第 6 脚:E 端为使能端,当 E 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 第 7-14 脚:D0~D7 为 8 位双向数据线。
- 第 15 脚:背光源正极。
- 第 16 脚:背光源负极。
模块控制指令
开发逻辑
- 在哪写?
- 写什么?
时序参数
写时序图
分析:
- RS : 高电平时为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为指令寄存器。 1 或 0 。
- RW : 0 低电平为写操作
- E :0 低电平 -> 到高电平,间隙时间 tps1 最小为 30 ns。
- DB0-DB7 : 开始写入数据,持续时间 tpw 最小值为 25 ns。
- E : 高电平 -> 低电平,其中间隙时间 tpw + tf 。
代码如下: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
RS -- P1.0
RW -- P1.1
E -- P1.4
*/
#define databuffer P0 //定义8位数据线,Po端口组
// 寄存器选择位 , 高电平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选择【指令寄存器】
sbit RS = P1^0;
// 读写控制位 ,高电平为【读操作】,低电平为【写操作】。
sbit RW = P1^1;
// 使能型号
sbit E = P1^4;
/*
写指令
*/
void Write_Cmd_Func(char cmd )
{
RS = 0 ; // 寄存器选择
RW = 0 ; // 读写寄存器
E = 0 ;
_nop_();
E = 1 ;
databuffer = cmd ;
_nop_();
E= 0 ;
}
/*
写数据
*/
void Write_Data_Func(char dt)
{
RS = 1 ; // 寄存器选择
RW = 0 ; // 读写寄存器
E = 0 ;
_nop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