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看了《情境领导者》一书,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经验所做的学习笔记。
领导应该具有判断力,但我们不应过分强调领导者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当被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和意愿发生变化的时候,领导者应该有能力察觉并能感受到前后之间的差异。然而,即使领导者有很好的判断技能,如果他不能根据环境的要求而选择相适应的领导风格的话,他的领导也不会有效。
对于每一种职业来说,工作的基础都是一个可学习的、可重复的过程。医生在实施治疗措施前需要先进行诊断。当症状和条件发生变化时,治疗措施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不是反复实验或随意的尝试,而是一个合理的过程。领导者们需要一种相似的结构来为他们提供领导过程基础。
在文章:【情境领导者】领导风格——四种基本的领导风格-CSDN博客 我们知道了根据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我们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四种。
但仅仅知道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可供选择是不够的。做为领导还需要考虑到每种独特情境,以便了解哪种领导风格是最合适的。
结合【情境领导者】评估情境——准备度水平-CSDN博客文章所说的被领导者对于某项特定工作或活动所表现出的准备度水平。那么在做领导风格的选择时,就有三个要素需要我们进行评估。
1.领导者采用的工作行为数量
2.领导者采用的关系行为数量
3.被领导者对某项特定工作或活动所表现出的准备度水平
这套行为模式的目的是帮助领导者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它使人们深刻的了解到有效的领导风格与被领导者的准备度水平之间的关系。能力和意愿决定了个人或群体的准备度水平,而领导者所选择的领导风格必须与被领导者的准备度水平相匹配。
举例:
一位教授在教学方面有很高的准备度,他总能在教室里取得成功,但同时教授在做书面工作上的准备度可能很低。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准备度水平将最终影响系主任对两种工作的监督方式和过程。
就教学任务来说,系主任完全可以不用过问,教授可以自己控制整个局面。但如果系主任想得到一份完整的报告,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亲自到教授办公室跟他讲:“这份报告很重要,请你照这个方式完成这份报告”。
在试图影响他人行为时,有效的领导者知道应该如何调整他们的领导风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境中,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个人或组织的领导风格。大多数为达到领导的有效性而采取的方法,都没有采用“将领导风格与被领导者的需要相匹配”这一实用的方法。
当你试图影响他人时,你要做的工作是:
1.判断被领导者在面临特定工作时的准备度水平。
2.选择与其准备度水平相匹配的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