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1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击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甚至致命的。以下是一些关于电击的基本信息:
1.1.1电击的原因
电击通常由以下情况引起:
- 直接接触带电体,如电线、插座、电器等。
- 间接接触,如通过潮湿的物体或地面接触到带电体。
- 高压电击,通常发生在高压电线附近或高压设备操作中。
1.1.2电击的伤害程度
电击的伤害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 电流强度:电流强度越大,伤害越严重。通常认为,超过30毫安(mA)的电流可能导致心脏停跳。
- 电流路径:电流通过心脏或其他重要器官时,伤害更为严重。
- 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伤害越严重。
- 电压:电压越高,电击的危险性越大。
- 人体状况: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可能对电击更敏感。
1.1.3电击的症状
电击可能导致以下症状:
- 疼痛
- 疲劳
- 疼晕
- 心悸
- 呼吸困难
- 昏迷
- 心脏停跳(严重情况)
1.2电伤
电伤是指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或由于电气设备引起的各种伤害。电伤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电流的强度、接触时间、电流的路径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以下是一些关于电伤的基本信息:
1.2.1电伤的类型
-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伤害,可能导致疼痛、心脏问题、呼吸困难等。
-
烧伤:电流通过身体时会产生热量,导致皮肤或内部组织烧伤。电烧伤通常分为:
- 表皮烧伤:只涉及表层皮肤。
- 深层烧伤:影响到真皮层及更深层组织,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
神经损伤:电流可能损伤神经,导致感觉丧失、麻木或肌肉无力。
-
心脏损伤:电流通过心脏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甚至心脏停跳。
-
肌肉损伤:电流可能引起肌肉收缩,导致肌肉损伤或撕裂。
1.2.2电伤的症状
电伤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和伤害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
- 疼痛或灼烧感
- 皮肤红肿、水泡或烧伤迹象
- 心悸或心律不齐
- 麻木或刺痛感
- 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 意识丧失或昏迷(严重情况)
2.电工安全用电常识
2.1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2.1.1电压数值范围
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 “安全特低电压” 是 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 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 24V,安全电流为 10mA。
在特别潮湿的环境或金属容器内等情况,安全电压等级应该是 12V。因为在这些环境中,人体的电阻会降低,较小的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例如,当人在潮湿的矿井下作业时,12V 的照明电压能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安全。
2.1.2安全电压的原理
人体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是决定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欧姆定律 I = U/R(其中 I 是电流,U 是电压,R 是电阻),当电压降低时,在人体电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也会相应减小。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在 1000 - 2000Ω 左右,当电压为 36V 时,通过人体的电流相对较小,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2.2不同电流对人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时,其影响取决于电流的强度、持续时间、路径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2.2.1 微小电流(小于 1mA)
-
在这个电流水平下,人体通常感觉不到电流的存在,因此不会造成伤害。
2.2.2 小电流(1mA - 10mA)
-
感觉:可能感觉到轻微的刺痛或麻木。
-
影响: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
2.2.3 中等电流(10mA - 100mA)
-
感觉:可能会感觉到明显的刺痛、肌肉抽搐,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
影响:可能导致心脏停跳,特别是如果电流通过胸部时。这个电流范围被称为“致命电流”。
-
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伤害越严重。
2.2.4大电流(100mA - 1000mA)
-
感觉:可能导致失去意识。
-
影响:几乎总是会导致严重伤害,包括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和严重的组织烧伤。
-
持续时间: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也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2.2.5 极大电流(超过 1000mA)
-
感觉:通常会导致立即失去意识。
-
影响:几乎总是致命的,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烧伤、心脏停跳和呼吸停止。
2.2.6电流路径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也会影响其影响程度:
-
通过心脏:电流通过心脏区域可能导致心室颤动,这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
通过头部:电流通过头部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2.3常见的触电及防触电措施
2.3.1 家庭电器触电
-
原因:使用损坏的电器(如漏电的电热水器、洗衣机等)或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如浴室、厨房)时,容易发生触电。
-
预防:定期检查电器,确保绝缘良好,使用漏电保护器。
2.3.2电线触电
-
原因:在维修或附近工作时不小心接触到裸露的电线或损坏的电缆。
-
预防:在进行电气维修前,务必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工具。
2.3.3 插座触电
-
原因:用湿手插拔插头,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插座。
-
预防:确保手干燥后再插拔插头,使用合格的插座和插头。
2.3.4 高压电线触电
-
原因:在高压电线附近工作或接触高压设备时,可能因电弧或直接接触而触电。
-
预防:在高压区域工作时,遵循安全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2.3.5 潮湿环境中的触电
-
原因:如在雨天或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水会增加导电性,导致触电风险增加。
-
预防:尽量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确保设备防水。
2.3.6 电焊触电
-
原因: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因电弧或接触电源而触电。
-
预防:使用合格的电焊设备,佩戴绝缘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
2.3.7 儿童触电
-
原因: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手指或金属物体插入插座或接触电线。
-
预防:使用插座保护盖,教育儿童电器安全知识。
2.4电工作业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装备(PPE)
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和防护眼镜:这些装备可以保护电工免受电击和电弧伤害。
使用防护服:在必要时,如进行焊接作业,应穿戴防火防护服。
佩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免受高噪音的损害。
工作前的准备
了解电路:在开始工作之前,了解电路的布局和电压等级。
检查设备:确保所有电气设备和工具都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或磨损。
切断电源:在进行任何维修或安装工作之前,务必切断电源,并使用标签或锁定装置来标识已断电的区域。
安全操作
遵循标准程序:按照既定的电气安全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
使用正确的工具:使用适合特定任务的绝缘工具和设备。
避免接触裸露电线:不要直接接触裸露的电线或电缆。
保持干燥: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水可以增加导电性。
环境安全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确保工作区域没有杂物或障碍物,以减少绊倒和触电的风险。
使用适当的照明: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照明,以便清楚地看到工作区域。
应急准备
了解急救程序:熟悉基本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CPR)和触电急救。
准备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团队合作
与同事沟通:在进行电工作业时,与同事保持沟通,确保每个人都了解作业的进展和潜在的风险。
监督和协助:在必要时,由有经验的电工监督和协助新手。
特定作业注意事项
电气焊接: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高空作业:使用安全带和适当的支撑设备。
地下作业:在挖掘前确认地下没有电线或管道。
持续学习
参加培训:定期参加电气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
3.人体触电的可能性
3.1单项触电
- 定义:单相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到一根相线(火线),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的触电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触电事故类型之一。
- 原理:在三相四线制(TN - C 系统)或三相五线制(TN - S 系统)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当人体接触到一根相线时,人体就相当于接入了电路。以我国的低压配电系统为例,相电压(火线对零线电压)为 220V,人体接触火线后,在人体和大地之间形成回路,有电流通过人体。根据欧姆定律(I=U/R,人体电阻一般在 1000 - 2000Ω 左右),会产生较大的电流,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 常见场景:比如在家庭中,有人用潮湿的手去拔插电源插头,如果手指不小心接触到插头的金属插脚(火线),就可能发生单相触电。另外,在一些电器设备出现漏电,且外壳没有良好接地的情况下,当人接触到设备外壳(设备外壳带电与火线相连)时,也会发生单相触电。
3.2两相触电
- 定义: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相线(火线),电流从一根相线通过人体流入另一根相线的触电方式。
- 原理:在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电压(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为 380V。当人体同时接触两根相线时,人体承受的电压为 380V,这个电压比相电压(220V)更高。同样根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会更大,对人体的伤害也更为严重。
- 常见场景:在一些工业场合,如电机检修等操作,如果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带电情况下同时接触三相电源中的两根火线,就会发生两相触电。不过这种触电情况相对单相触电来说比较少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不会同时接触两根火线。
3.3接触电压触电
- 定义
- 接触电压触电是指人体触及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这个电压是设备的对地电压与人体站立点的对地电压之差。在电气安全领域,这是一种较为复杂但又很重要的触电类型。
- 原理
- 接触电压触电(也称为接触电击)是指由于直接接触带电体(如电线、设备或电器)而导致的电流通过人体,从而引发的电击事故。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电气设备故障、绝缘失效或人为错误的情况下。
- 当人体接触该带电外壳时,电流就会通过人体形成回路。人体相当于一个电阻,根据欧姆定律(为人体电阻),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事故。人体电阻通常在左右,接触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就越大。
- 常见场景
- 工业厂房:在一些工厂车间,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配电箱、电机等。如果这些设备的接地系统不完善,绝缘损坏后,当工人接触到设备的金属外壳时,就可能发生接触电压触电。例如,一台车床的电机长期运行导致绝缘老化,电机外壳带电,工人在操作车床时接触外壳,就会面临触电风险。
- 家庭环境:家庭中也存在接触电压触电的可能。比如一些老旧的电器,如洗衣机、电热水器等,其内部的电气绝缘性能下降,当外壳漏电时,人体接触到外壳就会发生触电。特别是在浴室等潮湿环境中,人体电阻会降低,接触电压触电的危险性更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现在的电热水器等电器都要求有良好的接地措施,并且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4跨步电压触电
- 定义: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时,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此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两脚之间(人的跨步一般按 0.8m 左右考虑)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 原理:大地有一定的电阻,当电流流入大地后,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会产生电压降。离接地体越近,电压越高;离接地体越远,电压越低。当人的双脚站在不同电位的地面上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电流大小取决于跨步电压和人体电阻。
- 常见场景:在高压线断落地面的情况下,在落地点周围会产生跨步电压。一般规定,当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 4m 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 8m 以内。如果在这个范围内行走,就很可能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总结
安全用电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安全用电原则:
预防为主:在设计和使用电气设备时,应优先考虑安全因素。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避免湿手操作电器:水是电的良导体,湿手操作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不要私拉乱接电线:私拉乱接电线容易造成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
不要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电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电器容易导致触电。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电线承载着电流,晾晒衣物容易导致电线损坏,引发事故。
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不要在电气设备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易燃易爆物品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触电急救:
立即切断电源: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流继续伤害触电者。
进行急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如心肺复苏等。
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遵守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触电的可能性,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使用合格的电器和设备,确保其有良好的绝缘和接地。
-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
-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及时更换老旧或损坏的设备。
- 接触电器时保持手干燥,避免在操作电器时使用湿布。
- 教育和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通过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触电的风险,保障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