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CP1654(datasheet)
1、功能特征
连续工作模式(CCM),PWM定频模式,电感的电流来进行调节,外部器件较少。
特征:1、平均电流是连续的模式。2、速度快,外部器件少。3、的预驱动方式(和MOS管的开通速度有关系,越大越快)。4、工作频率(65K/133K/200K)定频。5、PWM控制。6、内部参考电压。7、欠压锁定保护。8、软起动。9、关电的功能。10、无铅器件。11、脉冲电流检测。12、过压保护。13、开环检测。14、过电流的限制。15、限制功率
2、内部框图
DRV:内部具有电阻 MOS管打开(充电) Isou=100mA,9R<Roh<20R
MOS管关断(放电) Isink=-100mA 6.6R<Roh<18R
充电时间 60ns,放电时间40ns(开通慢,关断快)
PWM:0%-97%(较宽的占空比调整范围)
或门简单理解:一真则真
与门:一假则假
V/I(电压转电流) I/V(电流转电压) V/f(电压转频率) f/V(频率转电压)
D触发器(瞬间大电流,实现阶越)
CLK(PWM) | D | R | Q | Q/ |
↑(第一个上升沿) | 1 | 0 | 1 | 0 |
↓(第一个下降沿) | 0 | 0 | 1 | 0 |
↑(第二个上升沿) | 0 | 0 | 0 | 1 |
1 | 0 | 1 |
上升沿来临的时候,把D的值赋给Q
注释:当CLK检测到下降沿的时候,RS触发器会把这一个状态的Q的值锁存在内部,直到下一状态(上升沿)来临,当R一旦为高的时候,Q一定为0
RC深度滤波
电阻电容的值都比较大,波形滤除的效果好,叫做深度滤波(频率被滤掉)
交流变直流,且幅值只有一半。不管幅值怎么变化,深度滤波之后的波形不受影响(均为直线),反映当前电压的值高或者低
负压(对输出的影响)
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由负的电压变为正的电压,应该为双电源供电,且应该大于输出的电压。比较器上升沿比较缓(建立负反馈网络)上升沿比较陡(建立正反馈网络),让输入的压差更加的大,比较器加速的上升,输出的波形急剧的变陡。
三极管(NPN)射级电压为负影响集电极输出的电压。
基极电流流过来的时候,会产生一个Ic,正常情况下,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减小了,只有60倍的放大倍数,这时候,Ic就减小了,R2上面的分压电压就减小了,基极的电压不变,射级电压减小,压差增大,Ib增大,Ic增大,对电路进行调节,直到达到稳定状态,同理当R2上面分压的电阻过大的时候,基极与射级之间的压差减小,Ib减小,Ic减小,继续对电路进行调节,来保证R2上面流过的电流是恒定值。电阻R2上的电压降低,Vbe增加,电阻R2上的电压增加,Vbe减小,即R2为负反馈电阻。Vr稳定,即电流稳定,为恒定的有限值,故三极管工作在恒流状态,即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确定基极电压
当R2下面接地的时候,
当R2下面接负压的时候,
当Vb确定的时候,如果射级上面流过的电流过大之后,R5上面的压降就变大了,Vbe之间的电压差就变小了,Ib变小,Ic变小,Ic变小之后,R5上面的压降就会变小,射级的电压就会变大,,Vbe就会增大,Ib增大,Ic增大,最终达到稳定的值。
注意:P管和N管反馈电阻均加在射级
另外一种做法,为稳定Vbe的值,采用钳位的方式
流过R5电阻上面的电流为0.35mA,即Ic=0.35mA,Ib=0.0039mA,Ib电流工作在500mA以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精确的控制Ib
镜像电流源
控制Ib电流(使基极电流相等),输出Ic电流(工作在放大状态)
镜像电流源,Ic1是控制源,Ic2跟随Ic1,其他的受控于我,设计简单且可控,一个控制多个。
恒流源和电压源对电容充电的区别
充电速度和放电速度大概相等(充电时R14上面有回路)对于电压源来说,充电不充满,放电不放完(取三角波)
恒流源充电:电压在跟随电容电压的上升,不变的是电流
PFC--->实现电流与电压跟踪
PFC需要解决的问题-------电感电流IL跟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保持相对的稳定。
Vin,Vout,IL(平均腰线电流)
如果电压相位和幅值均满足PFC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功率校正,变换器的内阻就是一个定值且有效。变换器内阻(Re)
在任何一个时刻,瞬间输入电压(Vg)瞬态输入电流(Ig) Vg=Re*Ig
Vout= 即
,把采样电阻引入到公式里面,检流电阻(RS)
,变换得:
,同时得:
,令
,得:
(做成一个电路),
(做成一个电路):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体现在斜率上面有交角
开关在OFF的时候,开关是闭合的,在ON的时候,开关是断开的,Vm对时间的积分的上升曲线
对时间进行积分(对时间进行控制,在一个周期内部实现一个交点)
3、典型应用
4、描述性说明
对该电路进行描述,先有15V的电源,后PFC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