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组建方案设计

目录

企业网组建方案设计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中小企业局域网概述

2.1企业网建设现状

2.2 企业网面临的挑战

2.3 企业网的发展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企业网络涉及信息点

3.2 企业网络系统图

3.3 用户安全需求分析

3.4 企业网络施工

3.5 企业网络端口

3.6 企业网络材料统计表

3.7 企业网络规划功能区

3.8 宽带环境需求分析

3.9 稳定可靠需求分析

3.10 用户网络需求分析

3.11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3.12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第四章 方案选定

4.1企业级组网模式

4.2 IP地址和VLAN划分

4.3 网络设备选型

4.4 接入层设备

4.5 汇聚层设备

4.6 核心层设备

4.7 无线设备

4.8 相关技术

4.8.1 三层交换技术

4.8.2 千兆以太网技术

4.9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4.10 建筑群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4.11 垂直干线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4.12 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第五章 项目实施

5.1 WLAN规划与配置

5.2 链路聚合规划与配置

5.3 VRRP规划与配置

5.4 MSTP规划与配置

5.5 DHCP规划与配置

5.5 防火规划与配置

5.6 OSPF规划与配置

第六章 验证测试

6.1 VLAN实现验证

6.2 链路聚合实现验证

6.3 VRRP实现验证

6.4 MSTP实现验证

6.5 DHCP实现验证

6.6防火墙实现验证

6.7 OSPF实现验证

6.8 内网连通性验证

6.9 服务器访问验证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

1.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加快,网络已成为中小型企业不可或缺的运营支柱,它不仅构成了企业管理的基础框架,还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日常运营效率。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网络设计需紧密贴合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确保高度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细致的需求分析,结合网络架构的科学布局与设备的精心选型,可以构建出既安全又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赋能。

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设计围绕着一个三层架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展开,利用eNSP工具进行模拟,以实现精准规划。接入层与汇聚层交换机部署MSTP(多生成树协议)与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旨在构建一个故障自动切换的机制,确保设备及链路的双重稳定性。此外,采用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动态路由协议优化路由管理,提升网络的自适应能力。

为简化IP地址管理,项目采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实现地址的动态分配。在网络边缘,设置防火墙作为安全闸门,有效隔绝外部威胁,同时实施SNAT(源网络地址转换)策略,保障内网用户顺利访问互联网资源。DNAT(目的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引入,则为外部访问公司内部服务器提供了便利通道,促进了内外网络的有序交互。

综合运用VLAN划分、OSPF、DHCP、NAT(包括SNAT与DNAT)、无线网络配置以及防火墙策略等关键技术,本网络设计方案通过详尽的规划与仿真验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既符合其发展需求,又具备高度安全性和灵活性的网络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提升了网络的运行效率,更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和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基础。

第二章 中小企业局域网概述

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将近1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左右。因此,中小企业的网络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还将对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2.1企业网建设现状

数据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兴起,正不断驱使企业加速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升级。根据赛迪顾问的最新调研,我国企业网络建设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但也揭示出一些待提升的空间。

调研数据显示,未构建内部局域网(LAN)的企业群体中,小微企业占比显著。而已拥有内部局域网的中小企业里,其网络覆盖的终端设备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连接终端数量在5至20个区间的企业占比达到31.8%,20至100个的占17.0%,而超过100个的仅占5.4%。这一现状反映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仍以独立操作为主,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低,网络化的集成应用尚未广泛普及。

此外,调研指出,在规划未来建设企业官方网站的中小企业中,比例高达42.7%,表明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态度和强烈意愿。然而,现实情况是,仅有37.9%的中小企业已成功搭建了自己的网站,显示出已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仍属少数。这一差距意味着,在推进电子商务活动和利用互联网拓宽业务渠道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尚有巨大的潜力未被挖掘。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在网络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外部网络互联与互联网应用深化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效率,促进电子商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显得尤为迫切。

2.2 企业网面临的挑战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确实暴露出了一些挑战与危机,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WTO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的界限日益模糊,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实体产品与服务层面,信息化水平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外国企业携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涌入中国市场,对本土中小企业构成严峻挑战。因此,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适应新竞争环境、化解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

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调整战略视角,将视野扩展至全球竞争格局之中。构建稳固的信息化平台,比如利用虚拟私有网络(VPN)和外部网络(extranet),形成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对于维持与拓展国际市场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能加强与海外客户的联系,提升响应速度和合作效率。

寻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上网并构建高效的企业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网络建设为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信息共享与协同:促进企业内外信息的快速流通与资源共享,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速度。

品牌塑造与公关:企业网站成为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窗口。

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覆盖面。

网络安全防护:强化网络的防病毒能力和安全管理,保障企业数据安全,是企业网络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化竞争和WTO带来的新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构建高效、安全的企业网络,不仅能够抵御外部冲击,还能抓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机遇,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2.3 企业网的发展

尽管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真正实现信息化转型,还需克服多重障碍。当前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几个关键方面:

资金壁垒显著 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在开发外部网络(extranet)、构建企业网站及部署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初期投资成本高昂。加之企业对网络技术认知有限,后续的运维管理亦需持续资金支持,这对于资金实力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个挑战。

地域发展不均衡 企业互联网应用的程度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如北京、广东、山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其网络应用更为活跃,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网络角色定位模糊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缺乏明确的战略导向,往往仅是出于跟风心态,而非真正意在通过网络平台推动业务升级和电子商务应用。这导致企业网络建设缺乏持续性投入,网站沦为摆设,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忽视内容更新和品牌推广,网站内容单一,未能有效整合内外资源。

战略规划缺失 企业网络建设普遍缺乏长远的发展蓝图,未能将内部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及电子商务视为一个连贯的发展过程。企业经营思维未能与时俱进,未能形成适应网络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流程优化。

综合性解决方案需求迫切 中小企业在寻求网络建设服务时,往往期待获得包含业务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网络硬件的搭建。遗憾的是,许多系统集成服务商难以提供这样深度定制的服务,原因在于他们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理解不足,难以提出前瞻性、实效性的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推进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需面对资金、地域、战略定位、综合解决方案等多方面的挑战,这要求企业在网络建设的每一步都需更加审慎规划,同时寻求更全面、深入的合作与支持。

第三章 需求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原有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需求逐日增加。办公局域网营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高效、快捷、安全的办公环境,也使计算机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章将详细介绍组建办公局域网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组网特点、方法、步骤和一些具体的网络应用。

3.1 企业网络涉及信息点

在规划与设计中小型企业网络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有六个不同的部门,他们的业务需求都不一样,具体信息点如下表3-1所示。

表2-1 企业信息表

部门

电脑节点数

业务信息点

市场部

20

处理大量的市场数据、市场调研报告、客户信息等

研发部

30

计算资源来支持软件开发、测试、编译和部署等

人力部

15

处理员工档案、招聘信息、培训记录等人力资源任务

财务部

10

处理财务报表、会计凭证、预算管理等财务管理任务

行政部

25

负责办公室管理、文件管理、会议安排等行政事务

综合以上这些信息点涵盖了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中小型企业网络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要通过综合考虑这些信息点,就可以建立稳定、安全与更高效的企业网络。

3.2 企业网络系统图

企业网络规划系统图通常包括整体网络架构、各个子网的划分、网络设备的布局和连接方式,以及安全设备的部署等内容。系统图会清晰展示企业内部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数据中心、办公区域、服务器架设位置、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布置和连接关系。此外,系统图还会呈现出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路径、带宽分配情况以及安全策略的实施,为企业网络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

图3-1 企业网络系统图

3.3 用户安全需求分析

在讨论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共通的挑战,特别是针对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复杂性与封闭性:企业信息系统由于历史遗留和业务多元化,常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封闭性,不同应用间交互频繁却缺乏统一标准,数据类型繁多,导致IT资产管理困难重重。

架构与数据管理难题:庞大的应用架构和海量数据使得管理层难以全面掌握应用布局、数据分类及其重要性,进而难以制定合理保护策略。权限管理不精细,系统间交互控制不足,增加了安全风险。

安全意识与资源匮乏: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安全团队,加之行业安全规范不健全和法律法规支持不足,导致安全建设与系统应用发展脱节。

安全建设与业务脱节:传统的安全建设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忽略了与实际业务场景的紧密结合。安全策略和措施若不能紧密围绕业务需求展开,其效果和价值将大打折扣。

3.4 企业网络施工

企业网络规划施工图通常是基于系统设计图的详细展示,包括具体的布线方案、设备安装位置、各种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以及线缆走向等。此图能清晰展现出整个网络的物理架构,帮助施工人员准确实施布线和设备安装,确保网络设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施工图也会标注有关网络设备的型号、数量、安装要求等信息,以便工程人员按照图纸完成实际的网络建设工作。

3.5 企业网络端口

企业网络端口管理系统表格如下表3-2所示,确保网络基础设施有序管理与高效识别的核心文档。此表详尽登记每一网络元件的端口信息,包括其编号、功能指向及链接实体,旨在促进网络设备的系统化管控与端口追踪。其内容涵盖了设备的唯一标识、设备类别、端口序号、端口通讯协议(例如以太网、串行接口等)及对应的连接详情或用途描述。通过这样一份详实的编排,网络管理人员得以显著提升日常运维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无论是配置调整、例行检查还是故障诊断,皆能依托此表迅速锁定目标端口,加速响应过程,从而有力保障企业网络的顺畅运行与严密监管。

表3-2 企业网络端口管理系统表格

3.6 企业网络材料统计表

网络规划材料统计表用于详细记录和跟踪建设一个网络系统所需的所有材料。这份表格对于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控制预算以及高效管理库存至关重要。以下是创建网络规划材料统计表时可能包含的关键内容。

表3-3 企业网络材料统计表格

3.7 企业网络规划功能区

在规划和设计针对中小企业的综合网络架构时,全面考虑上述功能区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网络既能够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能灵活应对未来的变化与增长。以下是每个功能区的关键要点总结,以及其对企业运营的积极影响:

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数据和应用的核心,通过高效配置和管理服务器、存储系统及数据库,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快速访问,同时灾难恢复方案的实施为业务连续性提供坚实保障。

本地区域网络(LAN):构建高效、可靠的局域网络,支撑企业内部高效沟通与资源的无缝共享,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的基础。

无线局域网(WLAN):通过安全的无线接入服务,提升员工移动性和访客体验,同时严格的加密和认证机制确保无线环境的安全性不受侵害。

互联网接入:作为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合理的配置管理边界设备,既能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又能够确保必要的对外访问畅通无阻。

远程访问:通过VPN等技术实现的安全远程工作能力,是当前灵活工作模式下企业运作的关键,确保员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高效接入企业资源。

电话系统:无论是传统电话还是先进的VoIP服务,高效、稳定的通信系统是企业内部沟通及客户服务的基石,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安全监控:通过实施全面的安全监控措施,如SIEM系统,企业能够主动识别并响应潜在威胁,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风险,保护企业资产。

管理和维护: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是网络稳定运行的保障,定期的维护计划、快速的故障响应机制,以及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网络性能最优,减少业务中断风险。

综上所述,这样全面且细致的网络规划不仅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当前的运营需求,还为其长期发展铺设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3.8 宽带环境需求分析

企业内部为了实现网络硬软件的共享,要求企业内部所有计算机之间实现文件共享即搭建 FTP 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要求企业内部实现打印共享,即企业内部所有计算机能够连接到远程打印服务器进行打印操作;要求实现internet 共享即企业内部所有计算机通过企业网络连接到 Internet 的 Web 服务器进行 WEB 网页的浏览。

3.9 稳定可靠需求分析

现代企业的网络可靠性设计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当从三个核心维度出发,精心规划和实施网络架构,以确保即使在面对设备故障、链路中断等突发情况时,依然能保持业务的稳定运行

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此环节着重于确保网络基础设施的坚固性与容错能力。这不仅仅意味着关键组件如电源、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要有冗余配置,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服务中断,还涉及到网络设备的整体架构设计,如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维护和升级,以及选用具备高性能处理引擎的设备来应对高负载和复杂应用的需求。此外,设备应支持热插拔功能,即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更换故障部件,以及具备高效的散热和能耗管理机制,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

业务的可靠性设计:重点在于确保即便网络出现局部故障,企业核心业务仍能不间断运行。这意味着要采用先进的故障切换技术,如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生成树协议(STP)的快速收敛机制,以及多路径协议(如MPLS TE/FRR、ECMP)来保证数据包在主路径失效时能迅速切换到备用路径传输,不影响用户感知。同时,设计业务部署时应考虑负载均衡策略,分散业务流量,避免单点过载,确保业务连续性和用户体验。

链路自愈与快速重路由支持:网络的自愈能力是指当链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网络能够自动检测并迅速恢复数据传输的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启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的快速收敛特性,以及部署链路聚合技术(LAG/LACP)来增加带宽和提供链路级别的冗余。此外,实现快速重路由(FRR)技术可以在毫秒级完成故障路径的切换,几乎消除数据传输中断,对于实时性强、对延迟敏感的业务尤其重要。

3.10 用户网络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计划构建一个全面覆盖所有办公区域的高效网络,如图3-3为部门需求表,具体方案如下:

网络架构设计:

核心交换层:作为网络心脏,将不同楼层和部门通过万兆光纤紧密相连,确保高速、稳定的内部通讯。

接入层:每层楼设置接入交换机,提供千兆到桌面的有线连接,同时支持无线AP接入,方便移动办公。

互联网接入区:设立专用通道,一方面保证员工可以顺畅访问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使外部用户能安全浏览企业公开的网页服务。

主要目标:

满足日常办公:建立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各部门员工可以高效协同工作,无论是文件共享、邮件沟通还是视频会议都能流畅进行。

互联网访问:为内外部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联网访问途径,支持远程办公和外包团队的在线协作。

无线网络融合:实现有线与无线网络的无缝整合,无论员工使用何种设备,在公司任意角落都能自由接入网络。

服务器访问:确保员工能够安全快捷地访问内部服务器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表3-3 部门需求表

部门信息

部门需求任务

市场部

市场调研和营销活动

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研发部

软件开发和测试

协作和沟通工具

人力部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员工福利和绩效管理

财务部

财务数据管理

合规性和数据保护

行政部

办公自动化工具

稳定性和可靠性

3.11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网的规划与设计中,网络管理需求分析是相当至关重要的。这其中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设备的管理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行等设备的,用来确保网络设备的稳定与安全性问题;网络性能的管理需求,包括了带宽管理、流量监控与性能优化性等等,用来确保网络可以足企业日常运营的需求;除了这些,网络安全的管理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还包括了ACL、身份认证、漏洞管理等等,用来保护企业网络免受安全威胁。

3.12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网的规划与设计中,无线网络需求是相当分析至关重要。首先,需要考虑覆盖范围与密度问题,确保了无线网络覆盖到企业所有需要的区域,并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用户密度需求。其次,安全性是关键因素,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WPA2/WPA3加密、访客网络隔离等,保障无线网络的数据安全性。另外,性能和稳定性也是考虑的重点,需要选择适合企业规模和需求的无线设备,并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和优化,以确保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四章 方案选定

4.1企业级组网模式

 网络的设计原则包括三方面:

(1)可靠性原则:一是业务稳定运行,二是故障恢复时间快。

(2)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符合实际并且便于扩展。

(3)安全性:公司设备和链路必须具有冗余备份和内容安全性一个网络的拓扑图能够最直观的呈现这个网络的设计思想,几种经典的网络拓扑结构各有特点。我们使用最标准的三层架构。要求任何一台设备都不能宕机,所以所有交换机必须要有双机热备冗余备份。公司的网络拓扑如下图4-1所示

4-1 企业级网络拓扑图

在网络设计中,确实需要根据实际的信息点数量和应用需求来灵活选择合适的层级结构。以下是针对不同规模网络的简化设计指导思路:

小规模网络(5-250信息点)

简化架构:对于这类规模较小的网络,考虑到成本与管理的便捷性,可以直接采用单层或两层设计,即跳过传统的接入层和汇聚层,使用一台或少量高性能的交换设备直接连接所有终端设备,同时承担起路由与交换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维护复杂度,同时满足基本的连通性和性能需求。

中等规模网络(100-500信息点)

汇聚层直接接入:在这个范围内,网络设计可以适度复杂化以适应更多信息点的管理。可以考虑省略接入层,直接由汇聚层设备来管理信息点的接入。汇聚层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策略实施能力,如VLAN划分、访问控制列表(ACL)等,来保证网络的隔离与安全。这样的设计减少了网络层级,但仍能有效控制广播域,提升网络效率。

大规模网络(250-5000信息点)

标准三层架构:在大规模网络中,经典的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成为首选。这是因为:核心层:确保高速数据传输,采用高端交换机实现网络的高速互联,强调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如双机热备)增强稳定性。

汇聚层:作为中间层,实施策略控制(如VLAN路由、QoS管理、安全策略等),同时聚合接入层流量,减轻核心层负担,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接入层:直接服务于终端用户,负责用户接入和基本的接入控制,如DHCP服务、接入认证等,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交换设备。

总结

4.2 IP地址和VLAN划分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在逻辑层面上将单一的物理局域网(LAN)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广播域。在同一VLAN中的主机可以无障碍地进行通信。然而,不同VLAN之间的直接通信是受限的,这种设计有效地将广播数据包的影响范围限制在单一的VLAN之内。任何一个网络基础都是IP地址,网络设计也都是从IP地址和VLAN划分开始的。划分VALN是隔离广播域最有效的方法。子网划分和vlan划分是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次VLAN的划分根据需求出发每个区域划分单独的VLAN,使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更便于管理。本次设计的VLAN和IP地址划分如表1-1所示:

表4-1地址规划

部门

VLAN ID

网络地址

市场部

10

10.0.10.0/24

采购部

11

10.0.11.0/24

技术部

12

10.0.12.0/24

生产部

13

10.0.13.0/24

质检部

14

10.0.14.0/24

工程部

15

10.0.15.0/24

项目部

16

10.0.16.0/24

财务部

17

10.0.17.0/24

经理部

18

10.0.18.0/24

综合管理部

19

10.0.19.0/24

4.3 网络设备选型

企业网多数都是员工数量多、终端连接需求量大的一个综合性的场所。因此对企业网的稳定性、带宽、网速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综合校园网络的建设需求以及对比市面上的设备。

4.4 接入层设备

在本次网络升级规划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的网络性能和稳定性,具体设备清单及选型理由如下:

接入层交换机:华为S5735-L24P4X

该型号具备24个千兆电口,适合满足多数办公终端的连接需求,同时配备4个万兆光口,确保上行带宽充足,能够无瓶颈地向汇聚层传输数据。支持POE+功能,最大功率输出380W,能够直接为无线AP、IP电话等POE设备供电,简化布线,节省成本。其336Gbps的交换容量和126Mpps的包转发率确保了设备在高负载下的稳定运行,是众多企业信赖的选择。

汇聚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应选择具备更高性能和更多接口,支持VLAN划分、QoS策略和链路聚合等功能,以处理来自接入层的汇聚流量,并准备送往核心层。

核心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要求极高可靠性与带宽,通常采用全万兆或更高速的接口,支持高密度的10GE/40GE/100GE接口,具备强大的路由和交换能力,以确保园区内部数据的高速转发。

图4-2 华为CloudEngine S5731S-H48T4X-A

表4-2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1

交换机

华为CloudEngine S5731S-H48T4X-A

5台

4.5 汇聚层设备

选用华为S5731-S24P4X-A作为厂区和综合楼汇聚交换机,这一型号的交换机以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丰富的业务特性。其24个千兆以太网端口和4个万兆SFP+光口的设计,选择该设备的原因是它能够满足企业汇聚层设备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和高速上行带宽的需求,确保网络流畅和高效运行,如图4所示:

4-3 S5731-S24P4X-A汇聚层交换机

表4-3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2

交换机

华为CloudEngine S5732-H24S6Q

2台

4.6 核心层设备

选用华为S6730S-H24X6C-A作为综合楼核心交换机,选择此设备是因为该核心交换机配备了24个万兆SFP+光口用于下行连接,以及6个支持100GE/40GE速率的光口用于上行链路,确保了与上层网络的高速互联。交换机设计了最多4个可热插拔的风扇单元,以实现有效的散热,保障设备在高负载下的稳定运行。同时,设备采用了双电源系统,提供了电源冗余功能,以避免因单一电源故障导致的网络中断。这些高速的上行接口满足了企业对核心层交换机高速数据转发的业务需求,还确保了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网络的整体性能,如图4-4所示:

图4=4 S6730S-H24X6C-A核心层交换机

表4-4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3

交换机

华为CloudEngine S6735-S24X6C

3台

4.7 无线设备

无线控制器选用华为AirEngine 9700S-S,配置了10个千兆以太口,2个万兆SFP+光口,含AC/DC 电源适配器,需要配合无线AP使用,选择该设备的原因是这台AC可管理数最大达到128个AP,可满足企业对AP管理数量多的需求,如图4-5所示:

图4-5 AirEngine 9700S-S无线控制器AC

表4-5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5

无线控制器

华为AC6805

2台

无线AP选用华为AirEngine5762S-11,采用吸顶的方式安装,选择该设备的原因是它能够并发32个用户数同时高速率上网,整机最大数率2.975Gbps,,覆盖距离直径可达30m,满足企业办公无线网络流畅的运行,如图4-6所示:

图4-6 AirEngine5762S-11无线AP

表4-6 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6

无线接入点

华为AirEngine 5762-16W

防火墙选用华为USG6305E-AC,USG630-AC防火墙的多功能集成特性,使其成为网络安全的多面手。选择该设备的原因是它不仅具备传统防火墙的基本功能,还整合了VPN、IDS/IPS、防病毒、内容过滤和应用控制等高级安全技术。这种集成化设计,不仅节省了公司的硬件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简化了安全管理,提高了安全防护的效率。这种设计使得USG6305能够灵活适应多变的网络环境,满足企业的网络接入的安全性高需求,如图4-7所示:

图4-7 USG6305E-AC防火墙

表4-7设备清单表

序号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

4

防火墙

华为USG6565E

1台

4.8 相关技术

4.8.1 三层交换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集二层交换与三层路由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局域网络中的高性能数据转发和灵活管理。它不仅支持多种网络接口(如10/100M、千兆、FDDI、ATM),还引入了VLAN和标签技术,增强了网络的组织与控制能力。通过支持IP、IPX、AppleTalk等协议,三层交换机能执行复杂的路由任务,同时利用策略管理进行网络优化和安全控制,使得管理员能更灵活地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网络配置。

相比单纯的二层交换,三层交换在子网管理与广播控制上更为出色。尽管传统路由器加交换机组合也可达成类似效果,但三层交换机凭借其紧凑设计、简化布线、成本效率及卓越性能,成为更优选方案,特别是在需要高性能和精细化网络策略管理的场景下。

4.8.2 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作为一种前沿的网络技术革新,以其超高速度和宽带容量,为解决网络拥堵和响应迟缓问题提供了全新途径。它兼容快速以太网标准,能够在现有网络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平滑升级,无须改动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

遵循IEEE 802.3标准,千兆以太网的核心结构包括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与物理(PHY)子层。技术实现主要分为两大类:1000BASE-X系列和1000BASE-T。

1000BASE-X 包括1000BASE-CX、LX和SX等多种形式,尽管它们共享8B/10B编码机制以优化数据传输,但因介质和信号传输方式的差异,导致在物理层面上各有特色。

1000BASE-T 利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最长传输距离可达100米,适合于从100BASE-TX等旧有线网络的无缝升级,无需重新布线即可实现数据传输速度十倍提升,且采用独特编码和信号调制技术。

构建企业级网络时,选择千兆以太网主干交换设备需考量:

扩展性与模块兼容性:确保设备具有足够的扩展槽位以备未来升级,并兼容多种模块(如光纤、双绞线、高速以太网、ATM、电源模块等),支持热插拔。

VLAN支持:兼容IEEE802.1q标准,便于在主干上配置基于端口或策略的VLAN,增强网络安全性与灵活性。

三层交换能力:融合二、三层交换优点,加速路由处理,提升网络骨干设备至千兆以太网路由交换级别,利用Link Safe等技术确保冗余性和可靠性,即使部分网络故障也能维持稳定连接。

边缘交换设备选择时,推荐采用百兆级别交换机(二级交换),它们通过1Gb/s速率与骨干相连,同时以100Mb/s服务于桌面或更低级别的交换机。边缘交换机选择需关注:

堆叠能力:便于网络扩展;

网络管理:便于故障诊断;

协议支持:如ICMP、GVRP;

多媒体适用性:支持高质量多媒体应用;

端口配置:满足实际连接需求。

综上所述,千兆以太网技术的部署需综合考虑网络核心与边缘设备的特性,以确保高效、灵活且可靠的网络架构。

4.9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灵活且模块化的网络结构,旨在实现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统一的传输线和接插件,将语音和数据信号整合到同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传输。这种系统与特定设备和线路无关,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兼容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其主要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信息传输需求。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如图4-8所示:

图4-8 综合布线图

4.10 建筑群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是连接不同建筑或建筑群的通信网络的桥梁,确保了大规模网络环境中的数据流畅和高效传输。根据企业的地理布局及其特定地点特征,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采用了直埋敷设法,即通过地下方式铺设6芯多模光缆,以此实现中心机房到每栋建筑的设备间机房进行通信。根据天津某电力企业网络的物理综合布线得到建筑群子系统网格布线图如图4-9所示:

4-9 建筑群系统网格布线图

4.11 垂直干线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

本次设计是将企业各楼层的网络机房的光纤配线架,通过光缆铺设到弱电井内,到楼栋的管理机房的光纤配线架,如图4-10所示:

图4-10 垂直干线子和管理子系统网格布线图

4.12 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指由RJ-45跳线与安装在办公空间内墙面或地面的信息插座相互配合形成的局部网络接入点,它直接服务于终端设备,如电脑、电话、打印机等。本设计将管理间的配线架上通过天花桥架布线方式,一路延伸至办公区域,在墙上安装嵌入式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再连接终端设备。如图4-11所示:

4-11 系统网格布线图

项目实施

5.1 WLAN规划与配置

对两个不同类型接口的配置,旨在将它们设置为能够处理多个VLAN的数据流量。具体而言,首先配置了一个快速以太网接口Ethernet0/0/1,将其链接类型设定为trunk模式。这意味着该接口将允许来自VLAN 2至VLAN 4094的数据通过。接着,配置了一个千兆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0/0/1,同样将其设置为trunk模式,并允许相同的VLAN范围内的数据通过。这样的配置使得这两个接口可以用于多VLAN环境中,实现VLAN间的数据传输和互联,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5-1数据。

表5-1 VLAN模式表

接口

模式

范围

Ethernet0/0/1

trunk

2 to 4094

GigabitEthernet0/0/1

trunk

2 to 4094

interface 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 4094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 4094

5.2 链路聚合规划与配置

以太网链路聚合,也称为Eth-Trunk或简单的链路聚合,通过将多个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为一个逻辑链路,达到提升链路带宽的目标。创建了一个名为"Eth-Trunk1"的聚合接口。然后,将该接口设置为trunk模式,这意味着该接口允许多个VLAN的数据通过。具体来说,配置允许从VLAN 2到4094的所有VLAN数据通过该接口。接下来,进入名为"GigabitEthernet0/0/23"的物理接口的配置模式,并将该接口加入到"Eth-Trunk1"聚合接口中。最后,同样地,将名为"GigabitEthernet0/0/24"的物理接口也加入到"Eth-Trunk1"聚合接口中。通过这样的配置,这两个物理接口就形成了一个聚合链路,共同承担数据传输任务, 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5-2数据。

表5-2 链路聚合表

接口

聚合口

GigabitEthernet0/0/23

eth-trunk 1

GigabitEthernet0/0/24

eth-trunk 1

以核心交换机1为例:

interface Eth-Trunk1    //创建聚合接口1

 port link-type trunk  //设置为trunk模式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 4094 //允许所有VLAN通过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3  //进入接口0/0/23

 eth-trunk 1     //加入聚合接口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4

 eth-trunk 1

5.3 VRRP规划与配置

通过将多个路由器集成在一起,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创建了一个单一的虚拟路由设备。用户的默认网关设置为这个虚拟设备的IP地址,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与外部网络进行交互。如果网关设备出现故障,VRRP协议能够通过选举机制选择新的网关设备来处理数据流,这样可以保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5-3数据

表5-3  VRRP表

Vlanif号

虚拟网关

优先级

10

10.0.10.1

120

interface Vlanif10      //创建并配置VLANIF10配置IP

 ip address 10.0.10.2 255.255.255.0  

vrrp vrid 10 virtual-ip 10.0.10.1//创建VRRP备份组指定虚拟IP

 vrrp vrid 10 priority 120

 dhcp select relay

 dhcp relay server-ip 10.0.20.100

5.4 MSTP规划与配置

配置生成树协议(STP)的区域设置。它定义了两个实例,每个实例都指定了不同的VLAN范围。第一个实例的VLAN范围是10到15,以及额外的VLAN号100和200。第二个实例的VLAN范围是16到20。最后一行命令激活了这个区域配置, 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5-4数据。

表5-4 MSTP实例模式表

实例

vlan范围

instance 1

10 to 15 100 200

instance 2

16 to 20

以核心交换机HX-1为例: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region-name Mstp          //指定了区域的名称为"Mstp"

 instance 1 vlan 10 to 15 100 200     //实例1的配置

 instance 2 vlan 16 to 20        //实例2的配置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激活这个区域配置

5.5 DHCP规划与配置

为局域网主机动态分配IP地址、网关、DNS等,可以将繁琐的手动配置过程自动化,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地址冲突的问题。每个地址池都包含一个网关列表、一个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及一些被排除的IP地址和DNS服务器列表, 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3-5数据。

表3-5  DHCP分配表

网关

子网掩码

排除地址

DNS地址

10.0.10.1

255.255.255.0

10.0.10.2~10.0.10.3

10.0.20.26

ip pool 10  //创建地址池10

 gateway-list 10.0.10.1    //配置网关

network 10.0.10.0 mask 255.255.255.0      //MASK

 excluded-ip-address 10.0.10.2 10.0.10.3    //排除地址

 dns-list 10.0.20.26       //DNS地址

5.5 防火规划与配置

配置了三个千兆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0/0/0, GigabitEthernet0/0/1, GigabitEthernet0/0/2),并为它们分配了不同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GigabitEthernet0/0/0 被赋予了别名 GE0/MGMT,并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GigabitEthernet0/0/1 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2.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GigabitEthernet0/0/2 设置了IP地址为1.1.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并且指定了防火墙区域为"local",优先级为100。

定义了四个防火墙区域(trust, untrust, dmz)并设置了它们的优先级。"trust"区域的优先级设置为85,并将GigabitEthernet0/0/0、GigabitEthernet0/0/1和GigabitEthernet0/0/8接口添加到该区域。"untrust"区域的优先级设置为5,并将GigabitEthernet0/0/2接口添加到该区域。"dmz"区域的优先级设置为50;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5-6数据。

表5-6  防火墙区域表

区域名字

优先级

local

100

trust

85

untrust

5

dmz

5

local

 priority is 100

 interface of the zone is (0):

#

trust

 priority is 85

 interface of the zone is (3):

    GigabitEthernet0/0/0

    GigabitEthernet1/0/0

    GigabitEthernet1/0/1

#

untrust

 priority is 5

 interface of the zone is (1):

    GigabitEthernet1/0/2

#

dmz

 priority is 50

 interface of the zone is (0):

5.6 OSPF规划与配置

第一个OSPF路由器(router-id为192.168.3.1),指定了router-id为192.168.3.1。定义了一个区域(area)0.0.0.0,配置了两个网络,分别是192.168.3.0/24和10.0.0.0/8。

第二个OSPF路由器(router-id为192.168.1.1),指定了router-id为192.168.1.1。定义了一个区域(area)0.0.0.0,配置了两个网络,分别是192.168.1.0/24和192.168.2.0/24。这段代码展示了两个OSPF路由器的配置,包括它们的router-id、区域和所连接的网络。这些配置用于在OSPF网络中实现路由选择和数据传输。具体见下方配置与表3-7数据。

表3-7  OSPF表

进程号

router-id号

区域号

1

192.168.3.1

0

100

192.168.1.1

0

ospf 1 router-id 192.168.3.1

 area 0.0.0.0

  network 192.168.3.0 0.0.0.255

  network 10.0.0.0 0.0.0.255

ospf 100 router-id 192.168.1.1

 area 0.0.0.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network 192.168.2.0 0.0.0.255

验证测试

为确保企业网络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进行一系列细致的测试流程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执行DHCP自动获取地址测试以验证网络中的设备是否能够正确自动分配到IP地址和其他必要的网络配置参数。这通常涉及检查DHCP服务器的配置、作用域和租约时间,并确保客户端能够成功续订地址。

接下来,内网连通性测试通过使用ping命令或traceroute工具来确认内部网络中的设备之间是否可以互相通信。此测试可以揭示任何存在的网络分割问题或硬件故障,并有助于确定数据包在网络内的传输路径是否正确无误。

服务器访问测试则更进一步,它不仅检验了网络连接的可靠性,还确保用户能够访问网络上的关键服务,如文件共享。这一步骤包括验证服务的可用性,以及用户权限和网络安全策略是否正确配置。

VRRP冗余与负载均衡测试则关注网络中两台或多台路由器之间的高可用性配置。通过模拟路由器故障,我们可以验证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是否能将流量无缝切换到备用路由器上,从而保证不间断的网络连接和均衡的流量分配。

最后,NAT测试是检查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的重要步骤。这包括验证私有IP地址到公共IP地址的映射是否正确,以及相关的端口转发和安全策略是否得当。正确的NAT配置对于维护网络的安全边界和优化IP地址资源的使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这些测试流程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网络验证框架,确保了从基本的IP地址分配到复杂的网络服务和高可用性配置都经过了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从而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且高效的网络环境。

6.1 VLAN实现验证

在交换机上通过命令行接口(CLI)或网络管理软件来验证,将交换机上的特定端口分配给相应的VLAN。这涉及到对每个端口进行配置,使其成为某个特定VLAN的成员。支持VLAN的终端设备连接到被配置为特定VLAN成员的交换机端口,具体如下图5-1所示。

图6-1 VLAN验证

6.2 链路聚合实现验证

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旨在通过同时利用多个物理链路来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在接入层交换机上查看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验证具体如下图5-2所示。

图6-2 链路聚合验证

6.3 VRRP实现验证

在交换机的 VLAN 接口上配置 VRRP,通过display vrrp brief命令来查看是否配置成功,在核心层HX-1上进行VRRP的测试如图6-3所示:

图6-3 HX-1的VRRP详情图

6.4 MSTP实现验证

在网络计算稳定后,执行以下操作,验证MSTP配置结果,在核心交换机SW3上执行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端口状态和端口的保护类型,结果如6-4所示:

图6-4 HX-1为实例的根桥图

6.5 DHCP实现验证

DHCP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管理员手工配置网络参数的工作量,避免因用户擅自修改网络参数而造成IP地址冲突等问题,它还支持动态分配和自动管理IP地址,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网络,配置如下图6-5所示。

图6-5 DHCP获取地址

6.6防火墙实现验证

在本中小企业的网络规划中,NAT(网络地址转换)测试是确保网络安全和有效管理公共IP地址资源的关键步骤。NAT是一种常用于私有网络接入公共互联网的技术,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或几个公共IP地址,同时为内部网络设备分配私有IP地址,配置如下图6-6所示。

图6-6 NAT测试

6.7 OSPF实现验证

在核心区配置的是OSPF路由协议,通过在核心区的设备上输入命令display ospf peer brief来查看OSPF状态。防火墙的OSPF状态如图6-7所示:

图6-7 HX-1的OSPF图

6.8 内网连通性验证

内网连通性测试通常指的是检查一个私有网络内部各个设备或节点间是否能够顺畅地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测试常用于确认局域网(LAN)中的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是否能够正常通信,确保网络服务如文件共享、打印服务、内部网站访问等功能正常运行,配置如下图6-8所示。

图6-8 内网连通性

6.9 服务器访问验证

访问DNS服务器,在中小企业的网络规划中,访问DNS服务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确保员工和业务系统能够通过域名来定位和访问网络资源。DNS(域名系统)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机器可读的IP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域名解析。

当一个员工尝试访问一个网站或内部网络服务时(例如访问企业的内部文件共享服务或使用公司提供的应用程序),他们的设备会首先向配置好的DNS服务器发送一个查询请求。这个请求询问:“我要找的网站或服务的IP地址是什么?” DNS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在其数据库中查找与请求的域名相对应的IP地址记录。一旦找到,它会将这个IP地址返回给请求设备。配置如下图6-9所示。

图6-9 DNS测试

总结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深入探索了一家典型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与规划问题,通过细致分析其特定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制定了一个既实用又前瞻性的网络设计方案。此方案旨在不仅增强网络性能,还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确保企业网络的长期稳定与高效。

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企业网络系统绝非单纯的技术实施,它是一个横跨多领域的复杂项目,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商业战略及企业特质等多元因素。在应用先进计算技术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明确商业目标,并针对企业特有的运营模式进行长远规划,是设计出符合企业特性的高效网络体系的关键。经由模拟与仿真的严格检验,我们提出的网络设计方案在吞吐量、延迟、可靠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表现优异,证明了其对企业的高度适用性和成本效益。

此外,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与规模扩张,网络仿真软件如eNSP等工具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们在优化网络设计、验证理论模型、评估方案可行性、诊断网络故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网络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鉴于其显著优势,预计eNSP等仿真软件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采纳与应用,继续助力于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优化实践。

致谢

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两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讲师李立峰。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

  1. 达新民,刘军霞.基于eNSP的网络访问控制实验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23(07):140-142+146.
  2. 王凯.医院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20):50-51.
  3. 周永馗.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J].智能建筑,2019(07):77-80.
  4. 黄毅.大型数据中心的网络规划设计[J].中国新通信,2022,24(17):30-32.
  5. 吴双.中型企业网络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5):36-39.
  6. Juan Chen;Xueqiang Zheng;Lei Zhang;Laixian Peng;Xi Liu.MSTP Protocol Simula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ENSP[J]
  7. 邢之浩.ENSP 在企业WLAN 中的设计与应用[J]
  8. 朱建帮,何军.基于Cisco模拟器的中小企业网络配置方案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20):102-105.
  9. 黄毅.大型数据中心的网络规划设计[J].中国新通信,2022,24(17):30-32.
  10. 王市委.公安院校网络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2(07):90-93.
  11. 程怡然.人社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规划与设计[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3(10):128-130.
  12. 徐秀红,廖忠明,王如意.智能家居中物联网传感器的网络设计与优化[J].黑龙江科学,2024,15(02):67-69.
  13. 刘昊昱.卫星通信与5G融合的网络架构设计与优化[J].无线互联科技,2024,21(01):21-23.
  14. 王克虎,刘芳,李嘉宁,等.大型邮船数字通信网络系统设计[J].船舶与海洋工程,2023,39(06):17-21+28.
  15. 张林,曾艳.基于eNSP仿真平台的IPv6 over IPv4隧道实验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4(03):34-36.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