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概念--码间串扰

本文详细介绍了码间串扰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多径效应导致的失真以及带限信道如何引发干扰。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通过眼图评估系统码间串扰的强度。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什么是码间串扰

码间串扰,英文名称为inter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是指一个码元会对相邻的码元产生影响,从而使得信号发生失真。

而这种失真,会使接收端产生误判决,从而引起错误的数据传输。

(2) 码间串扰产生的原因之一: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是指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发射出来以后,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

不同的路径,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从发射端发射出来的信号,经过不同路径时,到达接收端时,具有不同的时延。

当这些具有不同时延的信号到达接收端,并且叠加后,前一个码元的后端部分,会干扰到下一个码元的前端部分。

如上图所示,发射端本来想传输的信号是101,但是path1和path2的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后,并且判决时刻分别是上图中的t1、t2、t3时,则接收端解析出来的信号是111,判决发生了错误。

(3) 码间串扰的另一个原因:带限信道

例如,一个矩形脉冲信号,在经过一个带限信道,比如一个RC低通滤波器后,它的高频部分会被衰减掉,矩形脉冲不仅在它的相应的符号周期内形状会发生变化,而且还会扩展到相邻的符号周期处,从而产生码间串扰。

(4) 怎么评估一个实际系统的码间串扰情况呢?

可以用眼图来衡量一个系统的码间串扰。

由于眼图显示的图形形状看起来和眼睛很像,因此被称为“眼图”。

由上图可知,由三个比特组成的序列不断的叠加,则形成了右图所示的眼图[2,4]

眼图眼睛张开的大小,反映这码间串扰的强弱;眼睛张的越大,码间串扰越小;眼睛张的越小,码间串扰越大。

  • 6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