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晶体管

        计算机微型化的需求促使人们对真空二极管优化,随着半导体研究的不断成熟,晶体管诞生。
        P型掺杂的半导体如同真空二极管中的阳极一般可以接受电子,而N型掺杂半导体不需要加热便具有较多的自由电子,同时PN结的结构组织了PN相互抵消,低功耗体积小的电子管迅速替代了大部分应用场景中的真空管。三级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使用不同掺杂浓度的NPN型半导体,发射极>集电极>基极,当基极电压较小时,发射极与基极间的PN结被导通,而只要基极电压大于集电极0.7V(大部分硅PN结)便可使PN结导通(基极与集电极间),由于基极被制造的相当薄且掺杂浓度低空穴少(以NPN为例),电子只会有极少数留在基极,绝大部分流向电子浓度小的集电极,三极管便具有截止的功能。
        计算机的体积由于晶体管的出现而大大缩小,但随着人们集成越来越庞大的电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

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在技术上的核心区别在于它们使用的逻辑元件类型及其带来的性能提升。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是体积庞大、功耗高的电子管作为基本的逻辑开关,而晶体管计算机则采用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的晶体管。这一改变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体积、运算速度、可靠性以及能耗。 参考资源链接:[计算机发展历程: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https://wenku.csdn.net/doc/7oqsjj5h24) 电子管计算机由于电子管的物理特性,导致了计算机整体体积庞大,散热问题严重,运算速度受限于电子管的反应速度和热效应,通常每秒的运算次数在几千次到几万次。这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科研,因为它们需要大量计算支持。而且由于电子管的脆弱性,电子管计算机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晶体管的发明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晶体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次的运算能力。晶体管的小型化使得计算机体积大幅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显著提升,使得计算机可以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商业自动化领域。此外,晶体管的发明为后来集成电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了解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区别之后,如果你对计算机硬件的演化和硬件焊接技术有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参阅《计算机发展历程: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来获得更全面的视角,以及《计算机概论-万能洞洞板的手工焊接技巧》来学习具体的焊接操作和技巧,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资源链接:[计算机发展历程: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https://wenku.csdn.net/doc/7oqsjj5h2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