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入门

  • 运动链=构件+运动副
    • 构件:内部无相对运动的独立刚体(6个自由度)
    • 运动副:两构件间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连接(约束)
      • 点、线接触:高副(磨损大)
      • 面接触:低副
      • 运动副会降低构件的自由度,降低n个自由度则称为n级运动副
      • 机构自由度=原动件数目
        • 机构有n个构件, n i n_i ni个i级运动副,则总自由度 F = 6 n − ∑ i = 1 5 i n i F=6n-\sum_{i=1}^5{in_i} F=6ni=15ini
        • 对平面机构:设 n 1 n_1 n1个高副, n 2 n_2 n2个低副,则 F = 3 n − n 1 − 2 n 2 F=3n-n_1-2n_2 F=3nn12n2
        • 计算自由度时应忽略局部自由度(几何上有自由度,但工程上会因摩擦唯一确定)和虚约束(多余、重复的约束)
      • 高副低代
        • 用低副在某一瞬时代替高副:保持自由度不变,机构的瞬时速度、加速度不变
        • 在高副切点处分别取两构件的曲率圆心,作为低副的铰链处
        • 物理解释:对 x ( t ) , y ( t ) x(t),y(t) x(t),y(t) 运动轨迹,速度 x ′ ( t ) , y ′ ( t ) x'(t),y'(t) x(t),y(t) ,加速度 x ′ ′ ( t ) , y ′ ′ ( t ) x''(t),y''(t) x′′(t),y′′(t) ,切向加速度 ∣ v ( t ) ∣ ′ |v(t)|' v(t) 表征速度大小变化,法向加速度 ∣ v ∣ 2 ρ \frac{|v|^2}{\rho} ρv2 表征速度方向变化(曲率圆二阶近似)
      • 自由度为0->杆组
        • 杆组条件: 3 n − 2 n 2 − n 1 = 0 3n-2n_2-n_1=0 3n2n2n1=0
        • 基本杆组
          • 2级:2杆3副
          • 3级:4杆6副
  • 瞬心
    • 物理解释:刚体运动=绕瞬轴转动+瞬轴平动,每一时刻必能找到平动速度为0的瞬轴,则为瞬心
    • 在机构中,每两个构件通过相对运动确定一个瞬心,瞬心即 两构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推导:延展构件到全空间 v c 1 ⃗ + w 1 ⃗ × r 1 ⃗ = v c 2 ⃗ + w 2 ⃗ × r 2 ⃗ r 2 ⃗ − r 1 ⃗ = r 21 ⃗ \vec{v_{c1}}+\vec{w_1}\times \vec{r_1}=\vec{v_{c2}}+\vec{w_2}\times \vec{r_2} \quad \vec{r_2}-\vec{r_1}=\vec{r_{21}} vc1 +w1 ×r1 =vc2 +w2 ×r2 r2 r1 =r21 可唯一确定 r 1 ⃗ \vec{r_1} r1
      若选机架为参考构件,所确定的即为绝对瞬心(v=0),否则为相对瞬心
    • 相对瞬心数: C n 2 − ( n − 1 ) C_n^2-(n-1) Cn2(n1) 绝对瞬心数:$ n-1 $
    • 三心定理:在同一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确定的三个瞬心必在同一直线上[证明:以中间构件为参考系]
    • 动力
    • 阻力
      • 必要阻力[例如切割所需力、加速度惯性力、重力]
      • 非必要阻力[例如摩擦力]
  • 质量代换法:为便于求惯性力,将构件的质量分布进行再分配,满足
    1. 质量不变
    2. 质心位置不变
    3. 相对于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 均匀材质,圆柱轴承与轴在圆周上各点的全反力( f s + F N f_s+F_N fs+FN)必相切于同一圆上[摩擦圆]
  • 效率: η = P 输出 P 动 = F 理想 F 实际 \eta=\frac{P_{输出}}{P_动}=\frac{F_{理想}}{F_{实际}}\quad η=PP输出=F实际F理想 F 理想 F_{理想} F理想是无非必要阻力情况下输出 P 输出 P_{输出} P输出对应的输入动力
    • 串联: η = Π i n η i \eta=\Pi_i^n \eta_i η=Πinηi
    • 并联: η = ∑ P i η i ∑ P i \eta=\frac{\sum P_i\eta_i}{\sum P_i} η=PiPiηi
  • 自锁
    • 由于摩擦,输入动力无论多大也无法驱动输出运动
    • 单方向性[只能由输入改变输出,不能反过来]
    • 自锁条件
      • 平动副: β 动力角 ≤ θ 摩擦角 μ = tan ⁡ θ \beta_{动力角}\le\theta_{摩擦角} \quad \mu=\tan\theta β动力角θ摩擦角μ=tanθ
      • 转动副: a 偏心力的偏心距 ≤ ρ 摩擦圆半径 ρ = R sin ⁡ θ a_{偏心力的偏心距}\le\rho_{摩擦圆半径} \quad \rho=R\sin\theta a偏心力的偏心距ρ摩擦圆半径ρ=Rsinθ
  • 转子平衡
    • 刚性转子[转动无形变]转子长度B、直径D
      • 静平衡:若 B D ≤ 0.2 \frac{B}{D}\le 0.2 DB0.2(轴向尺寸小,质量分布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只考察惯性力的平衡,惯性力矩必为0;静不平衡在静态时即可表现出来
        • 静不平衡的消除:在转子平面上添加质量,满足 $ \sum_i m_i\vec{r_i}=0 $[转子中惯性力即离心惯性力]
        • 静平衡实验:平衡标志:转子可以静止在任意角度
      • 动平衡:若 B D > 0.2 \frac{B}{D}> 0.2 DB>0.2(轴向尺寸大,惯性力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有力矩产生)考察惯性力的平衡和惯性力矩平衡
        • 动不平衡的消除:在所有转子最两端选取基准平面I II,将所有惯性力分解到两基准平面上,[注意分解前后,惯性力和力矩等价] $ F=F_I+F_{II} \quad F_I l_I=F_{II} l_{II} \quad F_I//F_{II}$
    • 挠性转子[转动有形变]
  • 机械运动方程:$d(\sum\frac{1}{2}mv2+\sum\frac{1}{2}Jw2)=(\vec{F}\cdot\vec{v}+\vec{M}\cdot\vec{w})dt $ 瞬时动能定理
    • 如果两构件的运动方程相同,则称为等效构件
  • 稳定运转状态下的周期性波动
    • $ W_d=\int M_d d\phi \quad W_r=\int M_r d\phi \quad \Delta E=W_d-W_r=\int (M_d-M_r) d\phi$
    • W d > W r W_d>W_r Wd>Wr 动力矩大于阻力矩,称该时刻为盈功[能量增加];反之称亏功[能量减小]
    • 记均值$ w_m=(w_{max}+w_{min})/2 $
    • 不均匀系数 $ \delta=(w_{max}-w_{min})/w_m$
    • 最大盈亏功 Δ W = J ( w m a x 2 − w m i n 2 ) / 2 = J w m 2 δ \Delta W=J(w_{max}^2-w_{min}^2)/2=Jw_m^2\delta\quad ΔW=J(wmax2wmin2)/2=Jwm2δ
      在$ \Delta W 不变时,增大 J [ 如使用飞轮 ] 可以减小 不变时,增大J[如使用飞轮]可以减小 不变时,增大J[如使用飞轮]可以减小\delta$ (理解:惯性增大可以减少波动)
  • 四杆机构
    • 原动杆+连杆+从动杆+机架 [从动杆+原动杆=连架杆]
    • 闭式运动链,自由度较小
    • 曲柄:能做整周回转运动
      • 摇杆:不能整周回转
    • 周转副:两构件可以相对做整周回转运动
      • 摆转副:不能相对整周回转
      • 转动副为周转副的条件:1.最短杆+最长杆 ≤ \le 其余两杆(杆长条件) 2.组成周转副的两杆至少一杆为最短杆
      • 当满足杆长条件时,若最短杆为连架杆,则组成曲柄摇杆机构,若最短杆为机架,则组成双曲柄机构
    • 急回运动:设曲柄摇杆机构,主动件均角速度转动,但从动件往复速度不同,快速前进,慢速返回,$t_1>t_2 \quad v_2>v_1 $ ,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反映急回程度, K = v 2 v 1 = α 1 α 2 = 180 ° + θ 180 ° − θ K=\frac{v_2}{v_1}=\frac{\alpha_1}{\alpha_2}=\frac{180\degree+\theta}{180\degree-\theta} K=v1v2=α2α1=180°θ180°+θ
      • θ \theta θ 为极位夹角[极位:主动件与连杆共线]
    • 传动角:连杆与从动件间的夹角,越大则传力性能越好
      • 压力角=90-传动角
      • 传动角的最值出现在主动件与机架共线处
    • 死点:从动件与连杆共线[$\alpha=0 \quad 传动角为0 $],此时机构顶死
    • 双万向铰链机构:避免了单万向铰链机构的变速缺点,实现了不同方向角速度的耦合约束
  • 凸轮
    • 盘形凸轮
    • 圆柱凸轮
    • 基圆:凸轮中以凸轮轮廓最小向径为半径所作的圆
  • 推杆
    • 尖顶推杆
      • 凸轮的 径值-极角 表达式即 推杆的 位置-时间 表达(假设匀角速度)
      • 如果推杆与凸轮转轴不共线,则应做内径圆,使得推杆为其切线,切线长为径值
      • 凸轮的边缘轮廓的法向与竖直夹角[压力角]不能太大,否则会自锁,需 α < α e \alpha<\alpha_e α<αe
    • 滚子推杆(滑动变滚动,磨损小)
      • 在工作轮廓线[凸轮轮廓]外侧做相切滚子圆,圆心轨迹即为理论轮廓线
      • 对于内凹型轮廓,曲率半径满足: ρ 圆心 = ρ 凸轮 − r \rho_{圆心}=\rho_{凸轮}-r ρ圆心=ρ凸轮r
        • 给定 ρ 圆心 \rho_{圆心} ρ圆心设计 ρ 凸轮 \rho_{凸轮} ρ凸轮,不会失真
      • 对于外凸型轮廓, ρ 圆心 = ρ 凸轮 + r \rho_{圆心}=\rho_{凸轮}+r ρ圆心=ρ凸轮+r
        • ρ 圆心 < r \rho_{圆心}<r ρ圆心<r时,会出现失真现象[设计不出]
    • 平底推杆
  • 齿轮
    1. 平行轴-直齿轮or斜齿轮;内啮合or外啮合
    2. 相交轴[往往垂直]-直齿轮or斜齿轮
    3. 异面轴(例如蜗轮蜗杆)
    • 齿轮啮合基本定律:对齿1、齿2、机架运用三心定理,知齿1、2的瞬心必在转轴1、2连线上,又瞬心必在齿1、2接触点的法线上,两线相交即得瞬心P[节点],由于每个极角对应一个OP径值,可以环绕一周做出P的轨迹[节线]
    • 齿轮传动比 i = w 2 w 1 = O 1 P O 2 P i=\frac{w_2}{w_1}=\frac{O_1P}{O_2P} i=w1w2=O2PO1P 当定传动比时,OP一定,节线为圆[节圆,两齿轮对应节圆分别做纯滚动,接触点无相对速度]
    • 已知某一齿轮与传动比,可唯一确定另一共轭齿轮
    • 渐开线
      • 由基圆生成渐开线,随着极角增大,渐开线的曲率半径增大,渐开线的每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 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等于两基圆半径之比,齿轮接触点的公法线即基圆公切线[啮合线],故传动比始终恒定,接触点始终沿啮合线运动,正压力方向不变
    • 齿轮基本参数
      • 齿距=齿槽宽+齿厚,从内往外齿槽宽、齿距增大,齿厚减小
      • 法向齿距等于基圆齿距
      • 分度圆:表征齿轮特征的圆,半径满足 齿槽宽=齿厚
      • 齿顶圆与分度圆间称为齿顶,齿根圆与分度圆间称为齿根,齿高=齿顶高+齿根高
      • 从内往外: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
      • 模数 m = p / π m=p/\pi\quad m=p/π p为分度圆齿距
        • 分度圆直径 d = m n d=mn \quad d=mn n为齿数
      • 压力角 α : cos ⁡ α = r b / r \alpha: \cos{\alpha}=r_b/r \quad α:cosα=rb/r r a r_a ra齿顶圆半径 r b r_b rb齿根圆半径 r r r为分度圆半径
      • 顶高系数: h a ∗ = 齿顶高 模数 h_a^*=\frac{齿顶高}{模数} ha=模数齿顶高
      • 顶隙:一齿轮齿顶圆与另一齿轮齿根圆间的径向距离;顶隙系数: c ∗ = 顶隙 模数 c^*=\frac{顶隙}{模数} c=模数顶隙
    • 齿条
      • 相当于半径无穷大
      • 齿廓为直线,因而齿距不变,法线平行,压力角不变
    • 内齿轮
      • 从大半径到小:齿根圆、分度圆、齿顶圆、基圆
    • 渐开线齿轮啮合条件:1.模数相等 2.压力角相等
      • 齿轮中心距:
        1. 顶隙为标准值 {标准中心距=两轮分度圆半径之和}
        2. 理论侧隙为0[实际齿轮侧隙由制造公差保证]{分度圆与节圆重合,两齿轮在节圆处的齿厚、齿槽宽满足: s 1 = e 1 = s 2 = e 2 s_1=e_1=s_2=e_2 s1=e1=s2=e2}
      • 齿轮的连续传动:前一对轮齿未脱离时,后一对轮齿已进入啮合[啮合起点:主动轮齿齿根啮合从动轮齿齿顶] [啮合终点:从动轮齿齿根啮合主动轮齿齿顶]
        • 重合度=实际啮合线段/法向齿距[即同一时间内啮合轮齿对数目]
    • 范成法制造法:以一个既定齿轮作为刀具,另一个待定齿轮为轮坯
      • 根切:刀具顶部将轮坯的渐开线齿根切去一部分
        • 防止根切,啮合极限点必须在刀具齿顶线之上
        • 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17
    • 斜齿轮 [啮合性能好、重合度大、传动平稳]
      • 取法面参数为标准值
      • 左(右)旋:沿轴线上升时向左(右)旋转;螺旋角 β \beta β为螺纹与轴所夹角
      • 直观理解:假想将直齿轮切成薄片,每个薄片旋转成正比的角度,即斜齿轮(故斜齿轮的啮合时间要更长)
      • 斜齿轮 端面参数=法面参数 × cos ⁡ β \times\cos\beta ×cosβ,制造时是在法面方向进刀
      • 斜齿轮啮合条件:1.模数相等 2.压力角相等 3.外啮合[旋度相反]: β 1 = − β 2 \beta_1=-\beta_2 \quad β1=β2 内啮合[旋度相同]: β 1 = β 2 \beta_1=\beta_2 β1=β2
      • 当量齿轮:法面齿形的近似 [对斜齿轮分度圆柱做法向切割,得到椭圆,以椭圆顶部做曲率圆即得];据此求得的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更小
      • 制造-法面;转动-端面
    • 锥齿轮
      • 取大端参数为标准参数
      • 齿顶圆锥、齿根圆锥、分度圆锥[分度圆锥为平面,则称为冠锥]
      • 传动比:$i=\frac{w_1}{w_2}=\frac{d_2}{d_1}=\frac{\sin\delta_2}{\sin\delta_1} \quad $ d为大端直径, δ \delta δ 为锥顶半角
    • 蜗轮蜗杆[一般是球面蜗轮-圆柱蜗杆] [传动平稳]
      • n头蜗杆 相当于 n齿斜齿轮[单头蜗杆等价于单齿齿轮扭曲而成,旋转一圈移动一齿]
      • 蜗杆蜗轮啮合,传动比极大;头数越多,传动比越小,角速度越大
      • 当导程角小于摩擦角时,只能由蜗杆驱动蜗轮,反向会自锁
  • 齿轮系
    • 定轴轮系[齿轮只有定轴转动]
      • i = w 1 / w 2 = z 2 / z 1 i=w_1/w_2=z_2/z_1 i=w1/w2=z2/z1
    • 周转轮系 [至少一个齿轮的轴线不固定,而是绕着另一轴线回转] [往往分为太阳轮和行星轮]
      1. 自由度2:差动轮系
      2. 自由度1:行星轮系
      • 若选取转动参考系[往往是行星架],有 w ′ = w − w H w'=w-w_H w=wwH
    • 复合轮系
  • 棘轮 [精度差、噪声大] [单向机构]
    • 摇杆、棘爪、棘轮、止动爪[配有弹簧压紧]:将摇杆的周期摆动转换为棘轮的单向间歇转动
    • 棘轮刚性冲击-速度突变
  • 槽轮
    • 主动拨盘的连续转动转换为从动槽轮的定向间歇转动
    • 槽轮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
    • 运动系数:周期内槽轮运动时间/主动拨盘周期;设n个圆销、z个槽,则 k = n ( 1 2 − 1 z ) k=n(\frac 12-\frac 1z) k=n(21z1)
  • 螺旋 [扭曲的斜面]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