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学习操作系统前需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般来说现代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可分为四个要素:

                要素一:硬件设备,包括处理器(CPU)、存储器和I/O设备。

                要素二: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Linux

                要素三: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要素四:用户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功能:

        时至今日我们所用的计算机仍然采用冯·诺伊曼体系结构;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控制器一般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实现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CPU直接与之沟通,内存的特点有:内存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小、断电后信息丢失,外存包括软盘、硬盘和光盘,存放在其中的数据靠磁来维持,因此可永久保存数据,外存包括软盘、硬盘和移动光盘;I/O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CPU又称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由控制器和存储器构成。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简称OS,操作系统的本质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对内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件、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和协调并发活动,实现信息的存储和保护;对外为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使用方便的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使计算机实现高效率和高度自动化。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资源集合体,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计算机硬件是操作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操作系统的运行离不开计算机硬件的支持。

操作系统的宗旨:

        操作系统既面向用户又面向系统资源,面对用户OS必须尽可能提供方便易用的用户界面,面对系统资源,操作系统要实现对处理机、内存、设备、文件和网络的管理,OS必须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操作系统的目标:

        操作系统的目标有:使得计算机系统使用方面;使得计算机系统高效工作;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操作系统的分类:

        1.分时操作系统

        2.批处理系统

        3.实时操作系统

        4.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动态优先数等方式使CPU轮流为多个用户终端或多个任务服务。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多路调制性,也就是同时有多个程序并发执行,CPU以分时方式轮流为他们服务;独占性,响应速度满足要求,使用户感觉独占了CPU,此处的独占指的是逻辑上独占,而物理上并非如此;交互性,交互性是分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分时操作系统会以窗口菜单或键盘命令方式提供给用户。

        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提供给多个用户,则属于分时操作系统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

        提到批处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多道程序设计。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放几个相互独立的程序,他们在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是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的等待时间。

        独派大批程序设计技术具有以下特征:多道;宏观上并行,从用户角度看,所有的程序都在运行;微观上串行,从硬件设备角度看,每次只运行一道程序。

        批处理的优点是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但是在批处理环境下,用户作业一旦运行就不再由用户控制,直至结束,所以批处理系统不具有交互性,这是其缺点。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要求快速的响应时间,一般在毫秒、微妙级别。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1.对响应时间的实时要求;2.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系统效率放在次要位置,交互性差或根本没有交互性;3.系统整体性强。

        如果操作系统可靠,事件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操作系统类型。

操作系统的特性:

        1.并发性:由于多道程序同时在内存中,可能分别占有CPU或I/O设备,在不同的硬件或设备上同时运行,这就是并发性。并发性的好处是使得CPU与外设同时并行执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共享性:由于并发性的存在,使得系统资源不再由一个程序独占,而是多个程序共享;所以并发性与共享性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互为存在条件。

        3.不确定性:执行结果会因为受到运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4.虚拟性:1)操作系统虚拟机,

   处理机的态:

        处理机的态至少分成两态—系统态和目态(用户态);用户态表示当前CPU上运行的是用户程序,有的操作系统还将系统态细分为管态和核态;核态比管态更高级保护级更高,是CPU最高保护级别的态。

        由于态的划分,又出现了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只能在核态或管态下执行!

特权指令是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一类指令,特权指令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执行特权指令时系统处于管态。

        以下是特权指令:

处理机的转换:

        1、由用户态(目态)转为系统态

                此时通过中断机制来完成!

        2、由系统态转为用户态

                CPU由系统态转换为用户态是通过操作系统的服务程序中执行特权指令“中断返回”实现的。

中断机制:

         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系统发生中断时程序当前执行完毕的指令地址称为断点。中断指的是当某个事件(如I/O结束、电源故障、程序错误、请求系统服务器等)发生时,CPU中断当前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处理该事件的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就是:中断指当某个事件发生时系统中止现行的程序的运行,引出中断服务程序进行处理,处理结束返回断点继续执行程序的过程。

        引发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实现中断响应过程的统称为中断装置,处理该事件的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的类型:

         1、I/O中断(属于外中断)eg: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纸产生的中断

         2、外中断(属于外中断)

         3、机器故障中断 (内中断)

         4、程序性中断 eg:程序错误和程序越界引起的中断

         5、访管中断 eg:用户程序执行系统调用产生的中断、用户源程序请求系统服务的地方使用系统调用而产生的中断。(此中断属于自愿性中断)

        中断响应:

        指的是当CPU发现有中断请求时,终止当前程序的执行,并自动引出中断处理程序的过程。中断响应是由硬件完成的。

         其实质是交换指令执行地址和处理器状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