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 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第一章

目录

1.1 WSN的基本概念

1.1.1无线网络的描述

1.1.2 WSN的定义!!!

1.1.3 WSN系统的组成!!!

1.2 WSN的特点

1.2.1与无线自组网的区别

1.2.2 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1.2.3 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2.4 WSN的特点 !!!

1.3  WSN的关键性能指标!!!

(以下内容在书中为了解内容)

1.4 传感器的类型

1.4.1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定义、组成、接口技术)

1.4.2 传感器的分类

1.4.3 传感器类型介绍(跳过)

1.4.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1 WSN的基本概念

1.1.1无线网络的描述

无线网络的定义:1.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              

                             2.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              

                             3. 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

无线网络的分类分为两种

无线Ad Hoc网络分类(两类) 1、移动Ad Hoc网络; 2、无线传感器网络

移动Ad Hoc网络的终端是快速移动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点是静止的或者移动很慢。

Ad hoc网络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又称为多跳网、无基础设施网或自组织网。

无线自组网定义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

单跳是指直接通信;       多跳是指间接通信。

1.1.2 WSN的定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定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英文及缩写: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自组织--- 在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 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如通过飞机播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

(可以理解为在使用协议相同时,用户节点可随意加入,自己管理自己,独立自治

WSN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        ->        传感器技术                ->        感官

处理                ->        计算机技术                ->        大脑

传输                ->        通信技术                    ->        神经

传感器、感知对象和用户是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1.1.3 WSN系统的组成!!!

1.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兼作传统网络的终端和路由器双重功能(数据采集,处理,控制,通信,供电)

2.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实现两个通信网络之间数据的交换,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 3.管理节点   直接面向用户,汇聚节点通过用户外部网络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传递给任务管理节点,用户就可以管理数据,并发布监测信息。

1.2 WSN的特点

1.2.1与无线自组网的区别

传感器网络虽然与无线自组网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传感器网络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

(2)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

(3)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

传统无线网络首要设计目标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能源的高效使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1.2.2 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1.现场总线是指以工厂内的测量和控制机器间的数字通讯为主的网络,也称现场网络。也是将传感器、各种操作终端和控制器间的通讯及控制器之间的通讯进行数字化的网络。  

2.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3.现场总线作为一种网络形式,专门为实现在严格的实时约束条件下工作而特别设计的。

4.由于严格的实时性要求,这些现场总线的网络构成通常是有线的。

5.由于现场总线通过报告传感数据从而控制物理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传感器网络非常相似,所以可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看作是无线现场总线的实例。

1.2.3 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的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2.通信能力有限

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距离的关系为:E=k×d^n                                 

其中k是系数,参数n满足关系2<n<4,n的取值与很多因素有关.

3.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微型嵌入式系统,它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

 每个节点兼顾传统网络终端和路由双重功能。

1.2.4 WSN的特点 !!!

1. 自组织性        节点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设施的地方;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

2. 以数据为中心 因特网是一个以地址为中心的网络;传感器网络是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3.应用相关性   不同的传感器网络应用关心不同的物理量;不同的应用背景对传感器网络的要求不同,它们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会有所差别。

4.动态性

(1)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

(2)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

(3)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

(4)新节点的加入。

5.网络规模大     (1)传感器节点分布地理区域大;(2)传感器节点部署很密集;

6.可靠性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员不能到达的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

1.3  WSN的关键性能指标!!!

1.网络工作寿命             2.网络覆盖范围             3.网络搭建成本和难易程度        4.网络响应时间    

1.网络的工作寿命 任何一个传感器网络搭建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系统的工作寿命。影响网络工作寿命的首要因素是能源供给;多数的应用场合中大部分网络节点还是采用自身供电方式。

2. 网络覆盖范围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第二大性能指标是网络的覆盖范围。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覆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单个节点的无线通信距离,理论上可以无限地扩展网络的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覆盖范围越大,也就预示着信息传递所需经过的节点越多,同时对于处于关键路径的节点来说,需要传输的次数也会越多,从而增加网络节点的功耗,降低网络的工作寿命。 和覆盖范围相关的是网络容纳节点的数量,即可扩展性

3. 网络搭建成本和难易程度 网络搭建容易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突出优点。理想情况下,传感器网络可以根据任意的节点布置方式自组织网络。但是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不同的场景和目的制约着节点的布置方式,节点不可能任意无限制地布置,所以在搭建网络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应该能够自我评定网络组建的性能以及指标潜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发现与其相关的链路信息并评定其链接性能。

4. 网络响应时间 每个网络都存在一个特定的响应时间,对于大多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来说,其响应时间可能不会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安全监测类系统中,网络的响应时间是主要的评定指标,即发生安全异常事件时必须立即发送警报消息。

快速响应时间网络工作寿命是相互制约的

(以下内容在书中为了解内容)

1.4 传感器的类型

1.4.1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定义、组成、接口技术)

定义:能够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的器件或装置,我们把它称为传感器

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

传感器接口技术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技术。各种物理量用传感器将其变成电信号,经由诸如放大、滤波、干扰抑制、多路转换等信号检测和预处理电路,将模拟量的电压或电流送A/D转换,变成数字量,供计算机或者微处理器处理如图

1.4.2 传感器的分类

被测量与输出电量的转换原理划分,可分为能量转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两大类。

测量原理分类,主要有物理和化学原理,包括电参量式、磁电式、磁致伸缩式、压电式和半导体式等。

被测量的性质不同划分为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开关型(二值型)、数字型、模拟型。 传感器按被测参数分类如下:尺寸与形状、位置、温度、速度、力、振动、加速度、流量、湿度、黏度、颜色、照度和视觉图像等非电量传感器。

1.4.3 传感器类型介绍(跳过)

1.4.4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如下9种:  

1.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指传感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引起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即     K=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y/△X===dy/dz  

2.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是指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3.线性范围      所谓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曲线(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偏离)程度

                ​​​​​​​        ​​​​​​​        

4.稳定性 稳定性表示传感器经过长期使用之后,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  

5.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在全测量范围内连续变化多次所得特征曲线的不一致性,

6.漂移

7.精度 传感器精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传感器的精度表示为传感器在规定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

8.分辨率(力) 分辨力是指能检测出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即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输入增量。 9.迟滞     迟滞是指在相同工作条件下作全测量范围校准时,在同一次校准中对应同一输入量的正行程和反行程间的最大偏差。

  • 10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第一章 绪论1 1.1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1.1.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 1.1.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征 1.2无线传感网络体系结构 1.2.1 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架构 1.2.2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结构 1.2.3 传感网络协议栈 第二章 路由协议 2.2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2.2.1 泛洪协议 2.2.2 Gossiping协议 2.2.3 SPIN协议 2.2.4 定向扩散路由协议7 2.3基于簇(Cluster)的路由协议 2.3.1 LEACH协议 2.3.2 TTDD协议 2.4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2.4.1 GPSR路由算法 2.4.2 GEAR路由算法 2.5 小结10 第三章 MAC协议 3.2 基于竞争型MAC协议 3.2.1 CSMA/CA的MAC协议 3.2.2 S-MAC协议 3.2.3 T-MAC协议 3.3 基于TDMA型MAC协议 3.3.1 DMAC协议 3.3.2 基于分簇网络的MAC协议 3.4 混合型MAC协议 3.4.1 混合型MAC协议简述 3.4.2 Z-MAC协议 第四章 IEEE 802.15.4 4.2 IEEE 802.15.4网络 4.3 IEEE 802.15.4网络协议栈 4.3.1 物理层18 4.3.2 MAC子层19 4.3.3 鲁棒性19 4.3.4 能量消耗19 4.3.5 安全服务20 第五章 拓扑控制 5.1概述 5.1.1 拓扑控制概念 5.1.2 网络拓扑结构 5.2 拓扑控制算法 5.2.1 功率控制 5.2.2 层次型拓扑结构控制 5.3 启发机制 第六章 时间同步 6.1 概述 6.2 客户-服务器模式 6.2.1 NTP协议 6.2.2 传统时间同步机制存在的问题 6.3 接收方-接收方模式 6.3.1 RBS同步机制 6.3.2 TPSN时间同步机制 6.4 发送方-接收方模式 第七章 定位技术 7.1.1 定位技术 7.1.2 定位算法分类 7.2 基于距离的定位 7.2.1 基于TOA的定位 7.2.3 基于AOA的定位 7.3 距离无关的定位 7.3.1 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 7.3.2 质心算法 第八章 数据融合 8.2 数据融合的目的 8.2.1 节能 8.2.2 增强数据采集准确性 8.2.3 提高数据收集效率 8.3 数据融合的分类 8.3.1 根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分类 8.3.2 根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之间的关系划分 8.3.3 根据融合操作的级别划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Meiの小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