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网络层-常考习题

网络层习题

网络层功能

例题 在路由器互联的多个局域网的结构中,要求每个局域网()。

A . A. A.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B . B.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不同,而数据链路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C . C.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

D . D.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高层协议都可以不同

解: C C C。路由器是第三层设备,向传输层及以上层次隐藏下层的具体实现,所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协议可以不同。而网络层之上的协议数据是路由器所不能处理的,因此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必须相同。本题容易误选 B B B,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是 T C P / I P TCP/IP TCP/IP协议族,在网络层用的多是 I P v 4 IPv4 IPv4,所以误认为网络层协议必须相同。而实际上,使用特定的路由器连接 I P v 4 IPv4 IPv4 I P v 6 IPv6 IPv6网络,就是典型的网络层协议不同而实现互联的例子。

IP协议

IP数据报分片

数据报分片时要注意 M T U MTU MTU要减去报文头部长度,且因为偏移量以 8 8 8为单位,所以余下的报文段数据长度必须可被 8 8 8整除。

可整除

若是数据可被 8 8 8整除,则是一个较简单的题目。

例题 假如现在一个数据报,首部为 20 20 20字节,数据部分 3800 3800 3800字节,需要分片为长度不超过 1420 1420 1420字节的数据报片,求每一个报片的片偏移量。

解:已知 M T U = 1420 MTU=1420 MTU=1420字节,此题目中首部为 20 20 20字节,所以每一个分片的数据部分最大为 1400 1400 1400字节,都携带一个同样的首部。

数据部分为 3800 3800 3800字节,所以可以分为三片,数据大小分别为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1000 1000 1000字节。

所以第一个报片的数据部分是从 0 0 0 1399 1399 1399字节的,所以该片的片偏移为 0 0 0,因为分片后数据开头的地方不变。

第二个报片的数据部分是从 1400 1400 1400 2799 2799 2799字节,且偏移量以 8 8 8字节为单位,所以该片的偏移量为 1400 ÷ 8 = 175 1400÷8=175 1400÷8=175

第二个报片的数据部分是从 2800 2800 2800 3799 3799 3799字节,所以该片的偏移量为 2800 ÷ 8 = 350 2800÷8=350 2800÷8=350

不可整除

当数据最大长度不可被 8 8 8整除时就要选一个较小的最近的数作为长度。

例题 某网络的一台主机产生了一个 I P IP 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 20 B 20B 20B,数据部分长度为 2000 B 2000B 2000B。该数据报需要经过两个网络到达目的主机,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位( M T U MTU MTU)分别为 1500 B 1500B 1500B 576 B 576B 576B。问原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分成了几个 I P IP IP小报文?每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分别是多少?

解:由于经过两个网络,所以需要进行两次切分。

对于第一个网络的 M T U = 1500 B MTU=1500B MTU=1500B,而头部长度为 20 B 20B 20B,所以数据部分每片 1500 − 20 = 1480 B 1500-20=1480B 150020=1480B,第二片为 2000 − 1480 = 520 B 2000- 1480=520B 20001480=520B,所以原 I P IP IP数据报经过第一个网络后分成了两个 I P IP IP小报文,第一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 1480 B 1480B 1480B,第二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 520 B 520B 520B

到了第二个网络,数据部分每片 576 − 20 = 556 B 576-20=556B 57620=556B,但 556 556 556不能被 8 8 8整除,所以分片时的数据部分最大只能取 552 552 552。第一个报文经过第二个网络后, 1480 − 552 × 2 = 376 < 576 1480-552\times2=376<576 1480552×2=376<576,所以分片为 552 B 552B 552B 552 B 552B 552B 376 B 376B 376B 3 3 3 I P IP IP小报文;第二个报文 520 < 552 520<552 520<552,因此不用分片。

因此到达目的主机时,原 2000 B 2000B 2000B的数据被分成数据长度分别为 552 B 552B 552B 552 B 552B 552B 376 B 376B 376B 520 B 520B 520B 4 4 4个小报文。

IP地址

例题 下列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

A . 172.31.128.255 / 18 A.172.31.128.255/18 A.172.31.128.255/18

B . 10.255.255.255 B.10.255.255.255 B.10.255.255.255

C . 192.168.24.59 / 30 C.192.168.24.59/30 C.192.168.24.59/30

D . 224.105.5.211 D.224.105.5.211 D.224.105.5.211

解: A A A 10.255.255.255 10.255.255.255 10.255.255.255 A A A类地址,主机号全 1 1 1,代表网络广播,为广播地址,且这个地址还是一个私有地址。 192.168.24.59 / 30 192.168.24.59/30 192.168.24.59/30 C I D R CIDR CIDR地址,只有后面 2 2 2位为主机号,而 59 59 59用二进制表示为 00111011 00111011 00111011,可知主机号全 1 1 1,代表网络广播,为广播地址。 224.105.5.211 224.105.5.211 224.105.5.211 D D D类组播地址。

数据长度

注意首部长度以 4 4 4字节为单位,总长度以 1 1 1字节为单位,偏移量以 8 8 8字节为单位。且如果是二进制表示,则需要转换为十进制,同理十六进制也需要转换为十进制。

例题 一个 I P IP IP分组报头中的首部长度字段值为 101 101 101(二进制),而总长度字段值为 101000 101000 101000(二进制)。请问该分组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

解:首先首部长度为 101 = 4 + 1 = 5 101=4+1=5 101=4+1=5,即首部为 5 × 4 = 20 B 5\times4=20B 5×4=20B,然后总长度字段为 101000 = 32 + 8 = 40 B 101000=32+8=40B 101000=32+8=40B,所以数据为总长度减去首部长度 40 − 20 = 20 B 40-20=20B 4020=20B

划分子网

划分意义

例题 I P IP IP网络划分成子网,这样做的好处是()。

A . A. A.增加冲突域的大小

B . B. B.增加主机的数量

C . C. C.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D . D. D.增加网络的数量

解: C C C。划分子网可以增加子网的数量,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因此自然就减少了广播域的大小。另外,划分子网,由于子网号占据了主机号位,所以会减少主机的数量;划分子网仅提高 I P IP IP地址的利用率,并不增加网络的数量。

同网地址

例题 一台主机有两个 I P IP IP地址,一个地址是 192.168.11.25 192.168.11.25 192.168.11.25,另一个地址可能是()。

A . 192.168.11.0 A.192.168.11.0 A.192.168.11.0

B . 192.168.11.26 B.192.168.11.26 B.192.168.11.26

C . 192.168.13.25 C.192.168.13.25 C.192.168.13.25

D . 192.168.11.24 D.192.168.11.24 D.192.168.11.24

解: C C C。如果一台主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I P IP IP地址,那么说明这台主机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刻一个合法的 I P IP IP地址只能分配给一台主机,否则就会引起 I P IP IP地址冲突。P地址 192.168.11.25 192.168.11.25 192.168.11.25属于 C C C类地址,前 3 3 3个八位代表网络号,后面一个八位代表主机号,所以 A A A B B B D D D同属于一个逻辑网络,只有 C C C的网络号不同,表明它在不同的逻辑网络。

子网掩码

例题 已知 I P IP IP地址位 141.14.72.24 141.14.72.24 141.14.72.24,子网掩码为 255.255.192.0 255.255.192.0 255.255.192.0,求网络地址。

解:已知子网掩码前两个八位都是 255 255 255,表示掩码前 16 16 16位全部是 1 1 1,相与时不变,所以网络前 16 16 16位依然为 141.14 141.14 141.14

而子网掩码最后一个八位全部是 0 0 0,所以与 24 24 24相与全部是 0 0 0,从而网络地址为 141.14. x . 0 141.14.x.0 141.14.x.0

主要看子网掩码第三个八位既有 0 0 0又有 1 1 1的部分。 72 72 72用二进制表示为 0100   1000 0100\,1000 01001000,而 192 192 192用二进制表示为 1100   0000 1100\,0000 11000000,子网号为 2 2 2位,主机号为 14 14 14位,从而进行与操作得到网络号为 0100   0000 = 64 0100\,0000=64 01000000=64

所以最后网络号为 141.14.64.0 141.14.64.0 141.14.64.0

例题 一个网络中有几个子网,其中一个已分配了子网号 74.178.247.96 / 29 74.178.247.96/29 74.178.247.96/29,则下列网络前缀中不能再分配给其他子网的是()。

A . 74.178.247.120 / 29 A.74.178.247.120/29 A.74.178.247.120/29

B . 74.178.247.64 / 29 B.74.178.247.64/29 B.74.178.247.64/29

C . 74.178.247.96 / 28 C.74.178.247.96/28 C.74.178.247.96/28

D . 74.178.247.104 / 29 D.74.178.247.104/29 D.74.178.247.104/29

解: C C C。“ / 29 /29 /29"表明前 29 29 29位是网络号, 4 4 4个选项的前 3 3 3个字节均相同。 A A A中第 4 4 4个字节 120 120 120 0111   1000 0111\,1000 01111000,前 5 5 5位为 01111 01111 01111 B B B中第 4 4 4个字节 64 64 64 0100   0000 0100\,0000 01000000,前 5 5 5位为 01000 01000 01000 C C C中第 4 4 4个字节 96 96 96 0110   0000 0110\,0000 01100000,前 4 4 4位为 0110 0110 0110 D D D中第 4 4 4个字节 104 104 104 0110   1000 0110\,1000 01101000,前 5 5 5位为 01101 01101 01101。由于已经分配的子网 74.178.247.96 / 29 74.178.247.96/29 74.178.247.96/29的第 4 4 4字节的前 5 5 5位为 01100 01100 01100,这与 C C C中第 4 4 4字节的前 4 4 4位重叠。因此 C C C中的网络前缀不能再分配给其他子网。

划分数量

例题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 198.90.10.0 / 27 198.90.10.0/27 198.90.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具有()个有效的 I P IP IP地址。

A . 8 , 30 A.8,30 A.8,30

B . 4 , 62 B.4,62 B.4,62

C . 16 , 14 C.16,14 C.16,14

D . 32 , 6 D.32,6 D.32,6

解: A A A。由题可知,主机号有 5 5 5位,若主机号只占 1 1 1位,则没有有效的 I P IP IP地址可供分配(排除 0 0 0 1 1 1就没有了),最少 2 2 2位表示主机号,因此还剩 3 3 3位可以表示子网号,所以最多可以分成 8 8 8个子网。而当 5 5 5位都表示主机数,即只有 1 1 1个子网时,每个子网最多具有 30 30 30个有效的 I P IP IP地址(除去了全 0 0 0和全 1 1 1)。

通信有效性

例题 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一共给 4 4 4台主机分配了 I P IP IP地址,其中一台因 I P IP IP地址分配不当而存在通信故障。这一台主机的 I P IP IP地址是()。

A . 202.3.1.33 A.202.3.1.33 A.202.3.1.33

B . 202.3.1.65 B.202.3.1.65 B.202.3.1.65

C . 202.3.1.44 C.202.3.1.44 C.202.3.1.44

D . 202.3.1.55 D.202.3.1.55 D.202.3.1.55

解: B B B。在本题的条件下,某主机不能正常通信意味着它的 I P IP IP地址与其他三台主机不在同一个子网。子网掩码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 255.255.255.224(表明前 27 27 27位是网络号)可以划分为 2 3 = 8 2^3=8 23=8个子网,其中前 3 3 3个子网的地址范围为 202.3.1.1 ∼ 30 202.3.1.1\sim30 202.3.1.130 000 000 000开头), 33 ∼ 62 33\sim62 3362 001 001 001开头), 65 ∼ 94 65\sim94 6594 010 010 010开头)(全 0 0 0或全 1 1 1的不能作为主机地址)。可以看出 B B B选项属于子网 202.3.1.64 202.3.1.64 202.3.1.64,而其余 3 3 3项属于子网 202.3.1.32 202.3.1.32 202.3.1.32

构成超网

路由器选址

例题 路由器 R 0 R0 R0的路由表见下表:若进入路由器 R 0 R0 R0的分组的目的地址为 132.19.237.5 132.19.237.5 132.19.237.5,请问该分组应该被转发到哪一一个下一跳路由器()。

A . R 1 A.R1 A.R1

B . R 2 B.R2 B.R2

C . R 3 C.R3 C.R3

D . R 4 D.R4 D.R4

目的网络下一跳
132.0.0.0/8R1
132.0.0.0/11R2
132.19.232.0/22R3
0.0.0.0/0R4

解: B B B

其中 D D D表示默认路由,代表本路由表中找不到对应的路由,只能交给其他路由器查找。如果 A B C ABC ABC都不对 D D D才能作为选项。

如果是 R 1 R1 R1,网络前缀是 8 8 8的话,目的地址的网络号就是 132.0.0.0 132.0.0.0 132.0.0.0,所以与路由表中目的网络网络号一致,可用作为下一跳的选项。

如果是 R 2 R2 R2,网络前缀是 11 11 11的话,目的地址的网络号就是 132.0.0.0 132.0.0.0 132.0.0.0,所以也可用作为下一条的选项。

如果是 R 3 R3 R3,网络前缀是 22 22 22的话,目的地址的网络号是 132.19.236.0 132.19.236.0 132.19.236.0,与路由表中目的网络网络号不一致,所以不能作为选项。

所以 A B AB AB都是可选的,而根据最长前缀匹配,需要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地址最具体的,所以选择 B B B

网络可分配个数

例题 某网络的 I P IP IP地址空间为 192.168.5.0 / 24 192.168.5.0/24 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8 255.255.255.248 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A . 32 , 8 A.32,8 A.32,8

B . 32 , 6 B.32,6 B.32,6

C . 8 , 32 C.8,32 C.8,32

D . 8 , 30 D.8,30 D.8,30

解: B B B。已知 I P IP IP 192.168.5.0 / 24 192.168.5.0/24 192.168.5.0/24,前 24 24 24位都是网络前缀,又采用定长子网划分,所以要对后面八位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8 255.255.255.248 255.255.255.248,所以前五位为子网号,后三位为主机号。所以子网号就是 2 5 = 32 2^5=32 25=32。主机号为 2 3 = 8 2^3=8 23=8,但是全 0 0 0 1 1 1不可用,所以就是 6 6 6。所以最后选 B B B

子网聚合

例题 4 4 4个“ 24 24 24”地址块中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 212.56.132.0 / 24 212.56.132.0/24 212.56.132.0/24 212.56.133.0 / 24 212.56.133.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 / 24 212.56.134.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 / 24 212.56.135.0/24 212.56.135.0/24

解:由于一个 C I D R CIDR CIDR地址块中可以包含很多地址,所以路由表中就利用 C I D R CIDR 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

本题已知有 212.56.132.0 / 24 212.56.132.0/24 212.56.132.0/24 212.56.133.0 / 24 212.56.133.0/24 212.56.133.0/24 212.56.134.0 / 24 212.56.134.0/24 212.56.134.0/24 212.56.135.0 / 24 212.56.135.0/24 212.56.135.0/24地址块,前面两个字节全部相同,第 3 3 3字节分别为 1000   0100 1000\,0100 10000100 1000   0101 1000\,0101 10000101 1000   0110 1000\,0110 10000110 1000   0111 1000\,0111 10000111

可知第 3 3 3字节前 6 6 6位相同,因此共同前缀为 8 + 8 + 6 = 22 8+8+6=22 8+8+6=22位,将后面的位数全部变成 0 0 0,前面的数据保留,聚合的 C I D R CIDR CIDR地址块是 212.56.132.0 / 22 212.56.132.0/22 212.56.132.0/22

例题 路由器 R 1 R1 R1通过接口 E 1 E1 E1 E 2 E2 E2分别连接局域网 1 1 1 I P IP IP地址为 202.118.1.0 / 25 202.118.1.0/25 202.118.1.0/25)、局域网 2 2 2 I P IP IP地址为 202.118.1.128 / 25 202.118.1.128/25 202.118.1.128/25),通过接口 L 0 L0 L0连接路由器 R 2 R2 R2,并通过路由器 R 2 R2 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 R 1 R1 R1 L 0 L0 L0接口的 I P IP IP地址是 202.118.2.1 202.118.2.1 202.118.2.1 R 2 R2 R2 L 0 L0 L0接口的 I P IP IP地址是 202.118.2.2 202.118.2.2 202.118.2.2 L 1 L1 L1接口的 I P IP IP地址是 130.11.120.1 130.11.120.1 130.11.120.1 E 0 E0 E0接口的P地址是 202.118.3.1 202.118.3.1 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 I P IP IP地址是 202.118.3.2 202.118.3.2 202.118.3.2

网络拓扑图

路由表结构:目的网络 I P IP 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 I P IP IP地址;接口。

请给出 R 1 R1 R1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 1 1 1的路由、局域网 2 2 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采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 R 2 R2 R2到局域网 1 1 1和局域网 2 2 2的路由。

解:由于局域网 1 1 1和局域网 2 2 2分别与路由器 R 1 R1 R1 E 1 E1 E1 E 2 E2 E2接口直接相连,因此在 R 1 R1 R1的路由表中,目的网络为局域网 1 1 1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 E 1 E1 E1转发的,目的网络为局域网 2 2 2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 E 2 E2 E2转发的。由于局域网 1 1 1 2 2 2的网络前缀均为 25 25 25位,因此它们的子网掩码均为 255.255.255.128 255.255.255.128 255.255.255.128

域名服务器地址不是一个网络,而是一个主机,所以说 R 1 R1 R1专门为域名服务器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路由表项,因此该路由表项中的子网掩码应为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 255.255.255.255(只有和全 1 1 1的子网掩码相与时,才能完全保证和目的 I P IP IP地址一样,从而选择该特定路由)。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 202.118.2.2 202.118.2.2 202.118.2.2,转发接口是 L 0 L0 L0

R 1 R1 R1到互联网的路由实质上相当于一个默认路由,因为互联网没有主机地址只有一个 R 2 R2 R2 L 1 L1 L1接口地址(即当某一目的网络 I P IP IP地址与路由表中其他任何一项都不匹配时,匹配该默认路表项,去到互联网中寻找),默认路由一般写为 0 / 0 0/0 0/0,即目的地址为 0.0.0.0 0.0.0.0 0.0.0.0,子网掩码为 0.0.0.0 0.0.0.0 0.0.0.0。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 202.118.2.2 202.118.2.2 202.118.2.2,转发接口是 L 0 L0 L0。综上可得到路由器 R 1 R1 R1的路由表如下:

目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接口
202.118.1.0255.255.255.128E1
202.118.1.128255.255.255.128E2
202.118.3.2255.255.255.255202.118.2.2L0
0.0.0.00.0.0.0202.118.2.2L0

局域网 1 1 1和局域网 2 2 2的地址可以聚合为 202.118.1.0 / 24 202.118.1.0/24 202.118.1.0/24,而对于路由器 R 2 R2 R2来说,通往局域网 1 1 1和局域网 2 2 2的转发路径都是从 L 0 L0 L0接口转发的,因此采用路由聚合技术后,路由器 R 2 R2 R2到局域网 1 1 1和局域网 2 2 2的路由如下:

目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P地址接口
202.118.1.0255.255.255.0202.118.2.1L0
变长子网划分

例题 若将 101.200.16.0 / 20 101.200.16.0/20 101.200.16.0/20划分为 5 5 5个子网,则可能的最小子网的可分配 I P IP IP地址数是()。

A . 126 A.126 A.126

B . 254 B.254 B.254

C . 510 C.510 C.510

D . 1022 D.1022 D.1022

解: B B B。因为需要划分五个子网,按一般划分情况下等长划分,需要 3 3 3位划成 8 8 8个子网,从而一共可分配地址为 2 32 − 20 − 3 − 2 = 2 9 − 2 = 510 2^{32-20-3}-2=2^9-2=510 2322032=292=510个。但是因为要求可能的最小子网可分配地址,所以需要使用变长子网划分。即第一大子网使用 1 1 1位子网号,第二大子网使用 2 2 2位子网号,逐渐对半分配。一共可以分 2 32 − 20 = 2 12 = 4096 2^{32-20}=2^{12}=4096 23220=212=4096个,第一个子网分一半,为 4096 ÷ 2 − 2 = 2046 4096\div2-2=2046 4096÷22=2046个(全 0 0 0 1 1 1不要),余下 2048 2048 2048个,第二个子网分一半,为 2048 ÷ 2 − 2 = 1022 2048\div2-2=1022 2048÷22=1022个,余下 1024 1024 1024个,第三个子网分一半,为 1024 ÷ 2 − 2 = 510 1024\div2-2=510 1024÷22=510个,余下 512 512 512个,最后第四个第五个子网各分一半,所以为 512 ÷ 2 − 2 = 254 512\div2-2=254 512÷22=254个。

例题 一个自治系统有五个局域网, L A N 1 LAN1 LAN1上通过三个路由器连接四个局域网 L A N 2 LAN2 LAN2 L A N 3 LAN3 LAN3 L A N 4 LAN4 LAN4 L A N 5 LAN5 LAN5 L A N 4 LAN4 LAN4 L A N 5 LAN5 LAN5连接在同一个路由器上, L A N 2 LAN2 LAN2 L A N 5 LAN5 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 91 91 91 150 150 150 3 3 3 15 15 15,该自治系统分配到的 I P IP IP地址块为 30.138.118 / 23 30.138.118/23 30.138.118/23,试给出每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解:分配网络前缀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已知该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地址块为 30.138.118 / 23 30.138.118/23 30.138.118/23

注意:一个路由器端口也需要占用一个 I P IP IP地址。

L A N 3 LAN3 LAN3主机数 150 150 150,由于 ( 2 7 − 2 ) < 150 + 1 < ( 2 8 − 2 ) (2^7-2)<150+1<(2^8-2) (272)<150+1<(282),所以主机号为 8 b i t 8bit 8bit,网络前缀为 24 24 24。取第 24 24 24位为 0 0 0,分配地址块 30.138.118.0 / 24 30.138.118.0/24 30.138.118.0/24

L A N 2 LAN2 LAN2主机数 91 91 91,由于 ( 2 6 − 2 ) < 91 + 1 < ( 2 7 − 2 ) (2^6-2)<91+1<(2^7-2) (262)<91+1<(272),所以主机号为 7 b i t 7bit 7bit,网络前缀为 25 25 25 24 24 24位已经被上一个分配用过了 0 0 0,所以取第 24 24 24 25 25 25位为 10 10 10,分配地址块 30.138.119.0 / 25 30.138.119.0/25 30.138.119.0/25

L A N 5 LAN5 LAN5主机数为 15 15 15,由于 ( 2 4 − 2 ) < 15 + 1 < ( 2 5 − 2 ) (2^4-2)<15+1<(2^5-2) (242)<15+1<(252),所以主机号为 5 b i t 5bit 5bit,网络前缀 27 27 27。取第 24 24 24 25 25 25 26 26 26 27 27 27位为 1110 1110 1110,分配地址块 30.138.119.192 / 27 30.138.119.192/27 30.138.119.192/27

L A N 1 LAN1 LAN1共有三个路由器,再加上必备的一个网关地址,至少需要 4 4 4 I P IP IP地址。由于 ( 2 2 − 2 ) < 3 + 1 < ( 2 3 − 2 ) (2^2-2)<3+1<(2^3-2) (222)<3+1<(232),所以主机号为 3 b i t 3bit 3bit,网络前缀为 29 29 29。取第 24 24 24 25 25 25 26 26 26 27 27 27 28 28 28 29 29 29位为 111101 111101 111101,分配地址块 30.138.119.232 / 29 30.138.119.232/29 30.138.119.232/29

L A N 4 LAN4 LAN4主机数为 3 3 3,由于 ( 2 2 − 2 ) < 3 + 1 < ( 2 3 − 2 ) (2^2-2)<3+1<(2^3-2) (222)<3+1<(232),所以主机号为 3 b i t 3bit 3bit,网络前缀 29 29 29。取第 24 24 24 25 25 25 26 26 26 27 27 27 28 28 28 29 29 29位为 111110 111110 111110,分配地址块 30.138.119.240 / 29 30.138.119.240/29 30.138.119.240/29

这里的分配方式是默认主机号不可以为全 1 1 1或全 0 0 0,分配方式也可以有其他选择。

MAC帧

由第二章的数据链路层知道 M A C MAC MAC帧的结构,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 I P IP IP数据报+ F C S FCS FCS

例题 主机 A A A I P IP IP地址为 218.207.61.211 218.207.61.211 218.207.61.211 M A C MAC MAC地址为 00 : 1 d : 72 : 98 : 1 d : f c 00:1d:72:98:1d:fc 00:1d:72:98:1d:fc A A A收到一个帧,该
帧的前 64 64 64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形式如下:

 0123456789101112131415
0001d72981dfc00005e00010188641100
175890192002145000190f9bf40003306
2f315dac76628dacf3dd30050c48fdca6
3a296234c4469501800of763d000090b5

1)主机 A A A所在网络的网关路由器的相应端口的 M A C MAC MAC地址是多少?

2)该 I P IP IP分组所携带的数据量为多少字节?

3)如果该分组需要被路由器转发到一条 M T U MTU MTU 380 B 380B 380B的链路上,那么路由器将做何操作?

解:

1)因为这个帧是 A A A收到的,所以这个帧的目的帧 M A C MAC MAC地址就是 A A A M A C MAC MAC地址,即 M A C MAC MAC地址为 00 : 1 d : 72 : 98 : 1 d : f c 00:1d:72:98:1d:fc 00:1d:72:98:1d:fc,看表格是从 ( 0 , 0 ) (0,0) (0,0) ( 0 , 5 ) (0,5) (0,5),所以其 A A A所在网络的网关路由器端口 M A C MAC MAC地址就是这个帧的源 M A C MAC MAC地址( M A C MAC MAC地址会随着路由器转发不断更改),即目的地址后六位,即 ( 0 , 6 ) (0,6) (0,6) ( 0 , 11 ) (0,11) (0,11) 00 : 00 : 5 e : 00 : 01 : 01 00:00:5e:00:01:01 00:00:5e:00:01:01

2)需要知道该 I P IP IP分组携带的数据量,就需要从帧中取出 I P IP IP数据报。又主机 A A A I P IP IP地址为 218.207.61.211 218.207.61.211 218.207.61.211,这就是 I P IP IP数据报中的目的 I P IP IP地址,所以转换为十六进制为 d a : c f : 3 d : d 3 da:cf:3d:d3 da:cf:3d:d3,即 ( 2 , 6 ) (2,6) (2,6) ( 2 , 9 ) (2,9) (2,9),所以根据 I P IP IP数据报的格式,往前 16 16 16 14 14 14个字节就是版本和首部长度部分,为 ( 1 , 6 ) (1,6) (1,6) 45 45 45之后就是 I P IP IP数据报部分,表示首部长度为 5 × 4 = 20 B 5\times4=20B 5×4=20B ( 1 , 8 ) (1,8) (1,8) ( 1 , 9 ) (1,9) (1,9) 0 x 0190 0x0190 0x0190就是总长度,十进制表示为 16 × 16 + 9 × 16 = 400 B 16\times16+9\times16=400B 16×16+9×16=400B,所以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400 − 20 = 380 B 400-20=380B 40020=380B

3)由于整个 I P IP IP分组的长度是 400 B 400B 400B,大于输出链路 M T U = 380 B MTU=380B MTU=380B。这时需要考虑分片,但是否能够分片还得看 I P IP IP首部中的标志位。 I P IP IP首部中的标志字段占 3 3 3位,从前到后依次为保留位、 D F DF DF位、 M F MF MF位。根据IP首部结构找到标志字段所在的字节,其值为 ( 2 , 12 ) = 0 x 40 (2,12)=0x40 (2,12)=0x40,二进制表示为 01000000 01000000 01000000,那么 D F = 1 DF=1 DF=1,不能对该 I P IP IP分组进行分片。此时,路由器应进行的操作是丢弃该分组,并用 I C M P ICMP ICMP差错报文向源主机报告。

IPv6

例题 下列关于 I P v 6 IPv6 IPv6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I P v 6 A.IPv6 A.IPv6的首部长度是不可变的

B . I P v 6 B.IPv6 B.IPv6不允许分片

C . I P v 6 C.IPv6 C.IPv6采用了 16 B 16B 16B的地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用完

D . I P v 6 D.IPv6 D.IPv6使用了首部校验和来保证传输的正确性

解: D D D I P v 6 IPv6 IPv6的首部长度是固定的,因此不需要首部长度字段。 I P v 6 IPv6 IPv6取消了校验和字段,这样就加快了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速度。我们知道,数据链路层会丢弃检测出差错的帧,运输层也有相应的差错处理机制,因此网络层的差错检测可以精简掉。

例题 如果一个路由器收到的 I P v 6 IPv6 IPv6数据报因太大而不能转发到链路上,那么路由器将把该数据报()。

A . A. A.丢弃

B . B. B.暂存

C . C. C.分片

D . D. D.转发至能支持该数据报的链路上

解: A A A I P v 6 IPv6 IPv6中不允许分片。因此,如果路由器发现到来的数据报太大而不能转发到链路上,那么丢弃该数据报,并向发送方发送一个指示分组太大的 I C M P ICMP ICMP报文。

ARP协议

例题 主机发送 I P IP IP数据报给主机 B B B,经过了 5 5 5个路由器,此过程中一共使用了多少次 A R P ARP ARP协议?

因为五个路由器,所以有六段链路,所以需要选择路由六次,所以使用了六次 A R P ARP ARP协议。

路由算法与协议

路由基本概念

例题 下列关于路由器交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Ⅰ.路由选择分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

Ⅱ.直接交付时,两台机器可以不在同一物理网段内

Ⅲ.间接交付时,不涉及直接交付

Ⅳ.直接交付时,不涉及路由器

A . A. A.Ⅰ和Ⅱ

B . B. B.Ⅱ和Ⅲ

C . C. C.Ⅲ和Ⅳ

D . D. D.Ⅰ和Ⅳ

解: B B B。路由选择分为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当发送站与目的站在同一网段内时,就使用直接交付,反之使用间接交付,因此Ⅰ正确、Ⅱ错误。间接交付的最后一个路由器肯定直接交付,Ⅲ错误。直接交付在同一网段内,因此不涉及路由器,Ⅳ正确。

RIP协议

例题 假设下图中的 R 1 R1 R1 R 2 R2 R2 R 3 R3 R3采用 R I P RIP RIP交换路由信息,且均已收敛。若 R 3 R3 R3检测到网络 201.1.2.0 / 25 201.1.2.0/25 201.1.2.0/25不可达,并向 R 2 R2 R2通告一次新的距离向量,则 R 2 R2 R2更新后,其到达该网络的距离是()。

RIPR2

A . 2 A.2 A.2

B . 3 B.3 B.3

C . 16 C.16 C.16

D . 17 D.17 D.17

解: B B B。首先 R 3 R3 R3检测到一个不可达网络 201.1.2.0 / 25 201.1.2.0/25 201.1.2.0/25,说明该网络是和 R 3 R3 R3相连的(在 R I P RIP RIP协议中,检测到网络不可达是由相邻结点检测到的),图片上没有标出,假设记为 R 4 R4 R4,也就是说这整个网络由 R 1 R1 R1 R 2 R2 R2 R 3 R3 R3 R 4 R4 R4组成。题中说到开始的时候“均已收敛”,即在 R 3 R3 R3检测到 R 4 R4 R4不可达之前,网络中各个网络已经互相知道了到彼此的距离,因为 R 4 R4 R4 R 3 R3 R3是直连的, R 4 R4 R4与其他的关联关系未知,假定 R 4 R4 R4只与 R 3 R3 R3是直连,所以 R 4 R4 R4距离为 R 3 R3 R3距离加一。通过图片的网络结构可知 R 1 R1 R1的距离向量为 ( 0 , 1 , 1 , 2 ) (0,1,1,2) (0,1,1,2) R 2 R2 R2的距离向量为 ( 1 , 0 , 1 , 2 ) (1,0,1,2) (1,0,1,2) R 3 R3 R3的距离向量为 ( 1 , 1 , 0 , 1 ) (1,1,0,1) (1,1,0,1)。现在 R 3 R3 R3检测到 R 4 R4 R4不可达,即 R 3 R3 R3的距离向量变为 ( 1 , 1 , 0 , 16 ) (1,1,0,16) (1,1,0,16),并且现在只向 R 2 R2 R2通报了自己新的距离向量。而当 R 2 R2 R2收到 R 3 R3 R3传过来的距离向量时,对于 R 2 → R 4 R2→R4 R2R4的路径长度,它会比较 R 2 → R 3 → R 4 R2→R3→R4 R2R3R4(更新后的距离距离 17 17 17)和 R 2 → R 1 → R 3 → R 4 R2→R1→R3→R4 R2R1R3R4(绕道 R 1 R1 R1的距离为 3 3 3,此处 R 1 → R 3 → R 4 R1→R3→R4 R1R3R4的距离是 2 2 2,因为 R 1 R1 R1还不知道 R 3 R3 R3 R 4 R4 R4的代价变为 16 16 16了,因为 R 1 R1 R1 R 2 R2 R2后面,还没有接收到信息的更新,坏消息传得慢), R 2 R2 R2比较 17 17 17 3 3 3选择较小的 3 3 3,因此选 B B B

例题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最可能导致路由回路的问题。

A . A. A.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某些路由更新数据报被丢弃

B . B. B.由于路由器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当收到一个路由更新信息时,又将该更新信息发回自己发送该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C . C. C.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一条直接相邻链路断开时,未能将这个变化报告给其他路由器

D . D. D.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

解: B B B。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好消息传得快,而坏消息传得慢”,这就导致了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该变化未能及时地被所有路由器知道,而仍然可能在路由器之间进行传递,这就是“慢收敛”现象。慢收敛是导致发生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

例题 已知路由器 R 6 R6 R6的路由表:

R6路由表信息

现收到相邻路由器 R 4 R4 R4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

R4路由表信息

试更新路由器 R 6 R6 R6的路由表。

首先第一步是更新 R 4 R4 R4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距离全部加 1 1 1,下一跳地址改为 R 4 R4 R4

![更新的R4路由表信息][RIPupdateR4]

然后对每一项进行查看。

因为 R 6 R6 R6没有到 N e t 1 Net1 Net1的项目,所以可以直接填入 R 6 R6 R6路由表。

因为 R 6 R6 R6有到 N e t 2 Net2 Net2的项目,也同样走 R 4 R4 R4,但是更新后的距离变为了 5 5 5,所以距离改成 5 5 5

因为 R 6 R6 R6有到 N e t 3 Net3 Net3的项目,原来走 R 5 R5 R5,现在走 R 4 R4 R4,距离从 4 4 4变为了 2 2 2,所以走 R 4 R4 R4距离更短,从而应该改为走 R 4 R4 R4,距离为 2 2 2

所以最后为:

![更新的R6路由表信息][RIPupdateR6]

OSPF协议

例题 O S P F OSPF OSPF协议使用()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A . H e l l o A.Hello A.Hello

B . K e e p a l i v e B.Keepalive B.Keepalive

C . S P F C.SPF C.SPF(最短路径优先)

D . L S U D.LSU D.LSU(链路状态更新)

解: A A A。其中 A D AD AD O S P F OSPF OSPF协议的分组,要注意的是 K e e p a l i v e Keepalive Keepalive B G P BGP BGP协议的分组类别。 S P F SPF SPF没有这种分组类别。

例题 因特网中的一个自治系统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路由选择协议采用 O S P F OSPF OSPF协议时,计算 R 6 R6 R6的关于网络 N 1 N1 N1 N 2 N2 N2 N 3 N3 N3 N 4 N4 N4的路由表。

![OSPF][OSPF]

端口处的数字指该路由器向该链路转发分组的代价。

解:根据 D i j k s t r a Dijkstra Dijkstra的最短路径算法,加入结点的次序之一为 ( R 6 , R 5 , R 3 , N 3 , R 4 , R 1 , R 2 , N 4 , N 1 , N 2 ) (R6,R5,R3,N3,R4,R1,R2,N4,N1,N2) (R6,R5,R3,N3,R4,R1,R2,N4,N1,N2)

得到各个路线: N 3 : R 6 − R 3 − N 3 N3:R6-R3-N3 N3:R6R3N3 R 6 − R 3 − N 4 R6-R3-N4 R6R3N4 R 6 − R 3 − N 3 − R 1 − N 1 R6-R3-N3-R1-N1 R6R3N3R1N1 R 6 − R 3 − N 3 − R 2 − N 2 R6-R3-N3-R2-N2 R6R3N3R2N2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 N 1 N 2 N1N2 N1N2的距离,题目提示:端口处的数字指该路由器向该链路转发分组的代价,所以 N 3 N3 N3这个地方数据只是经过,而不是被转发,所以 R 3 R3 R3 N 3 N3 N3再到 R 1 R 2 R1R2 R1R2不用再计算一次代价,所以最后结果是 10 10 10,而不是 11 11 11

可以得到 R 6 R6 R6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

目的网络距离下一跳路由器目的网络距离下一跳路由器
N110R3N37R3
N210R3N48R3

IP组播

组播概念

例题 以下关于组播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 A.在单播路由选择中,路由器只能从它的一个接口转发收到的分组

B . B. B.在组播路由选择中,路由器可以从它的多个接口转发收到的分组

C . C. C.用多个单播仿真一个组播时需要更多的带宽

D . D. D.用多个单播仿真一个组播时时延基本上是相同的

解: D D D。多个单播可以仿真组播,但是一个组播所需要的带宽要小于多个单播带宽之和;用多个单播仿真一个组播时,路由器的时延将很大,而处理一个组播分组的时延是很小的。

例题 在设计组播路由时,为了避免路由环路,()。

A . A. A.采用了水平分割技术

B . B. B.构造组播转发树

C . C. C.采用了 I G M P IGMP IGMP协议

D . D. D.通过生存时间( T T L TTL TTL)字段

解: B B B。由于树具有不存在环路的特性,因此构造一个组播转发树,通过该转发树既能将主播分组传送到组内的每台主机,又能避免环路。水平分割用于避免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的无穷计数问题。 T T L TTL TTL字段用于防止 I P IP IP分组由于环路而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组播地址转换

例题 以太网组播 I P IP IP地址 224.215.145.230 224.215.145.230 224.215.145.230应该映射到的组播 M A C MAC MAC地址是()。

A . 01 − 00 − 5 E − 57 − 91 − E 6 A.01-00-5E-57-91-E6 A.01005E5791E6

B . 01 − 00 − 5 E − D 7 − 91 − E 6 B.01-00-5E-D7-91-E6 B.01005ED791E6

C . 01 − 00 − 5 E − 5 B − 91 − E 6 C.01-00-5E-5B-91-E6 C.01005E5B91E6

D . 01 − 00 − 5 E − 55 − 91 − E 6 D.01-00-5E-55-91-E6 D.01005E5591E6

解: A A A。以太网组播地址块的范围是 01 − 00 − 5 E − 00 − 00 − 00 ∼ 01 − 00 − 5 E − 7 F − F F − F F 01-00-5E-00-00-00\sim01-00-5E-7F-FF-FF 01005E00000001005E7FFFFF,而且在每个地址中,只有后 23 23 23位可用组播。这样,只能和 D D D I P IP IP地址中的后 23 23 23位有一一对应关系。 D D D I P IP IP地址可供分配的有 28 28 28位,可见这 28 28 28位中的前 5 5 5位不能用来构成以太网硬件地址。 215 215 215的二进制为 11010111 11010111 11010111,其中,在映射过程中最高位为 0 0 0,因此 215.145.230 215.145.230 215.145.230的二进制为 0101   0111.1001   0001.1110   0110 0101\,0111.1001\,0001.1110\,0110 01010111.10010001.11100110,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 57 − 91 − E 6 57-91-E6 5791E6

移动IP

例题 以下关于移动 I P IP IP基本工作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 A.移动 I P IP IP的基本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代理发现、注册、分组路由与注销四个阶段

B . B. B.结点在使用移动 I P IP IP进行通信时,归属代理和外部代理之间需要建立一条隧道

C . C. C.移动结点到达新的网络后,通过注册过程把自己新的可达信息通知外部代理

D . D. D.移动 I P IP IP的分组路由可以分为单播、广播与组播

解: C C C。选项 C C C把移动结点新的可达信息(转交地址)通知归属代理。这样,归属代理就可将发往移动结点的分组通过隧道转到转交地址(外部代理),再由外部代理交付给移动结点。

例题 一台主机移动到了另一个 L A N LAN LAN中,如果一个分组到达了它原来所在的 L A N LAN LAN中,那么分组会被转发给()。

A.移动 I P IP IP的本地代理

B.移动 I P IP IP的外部代理

C.主机

D.丢弃

解: A A A。当一个分组到达用户的本地 L A N LAN LAN时,它被转发给某一台与本地 L A N LAN LAN相连的路由器。该路由器寻找目的主机,这时本地代理响应该请求,将这些分组封装到一些新 I P IP IP分组的载荷,并将新分组发送给外部代理,外部代理将原分组解出来后,移交给移动后的主机。

网络层设备

例题 路由器中计算路由信息的是()。

A . A. A.输入队列

B . B. B.输出队列

C . C. C.交换结构

D . D. D.路由选择处理机

解: D D D。路由选择处理机的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地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例题 下图所示的网络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域][domain]

A . 2 , 2 A.2,2 A.2,2

B . 2 , 4 B.2,4 B.2,4

C . 4 , 2 C.4,2 C.4,2

D . 4 , 4 D.4,4 D.4,4

解: C C C。网络层设备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和冲突域;数据链路层设备普通交换机只能隔离冲突域;物理层设备集线器、中继器既不能隔离冲突域,又不能隔离广播域。因此,由两个路由器,就把一个广播域拆分为左右两个广播域。而有两个交换机就再将每个集线器连接的冲突域拆分开来,所以两个交换机左右两边各一个冲突域。从而题中共有两个广播域四个冲突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