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卷积神经网络的简单介绍
- 基本概念
- 定义: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通常用于图像、视频、语音等信号数据的分类和识别任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卷积、池化等操作来提取特征,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中,再通过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分类或回归。
- 提出者:Yann LeCun、Wei Zhang、Alexander Waibel等。
- 提出时间: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最早由日本学者福岛邦彦提出的neocognitron模型启发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第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是1987年由Alexander Waibel等提出的时间延迟网络(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 TDNN)。
- 主要特点
- 权值共享:在卷积层中,同一个卷积核在不同位置上的权值是相同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泛化能力。
- 局部连接:在卷积层中,每个卷积核只与输入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卷积运算,而不是与整个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运算,这样可以提取出局部特征,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
- 平移不变性: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对输入数据平移不变性的特性,即对于输入数据的微小变化,模型能够保持稳定的输出。
二、工作原理
-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由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组成。这些层通过特定的运算和连接方式,共同实现了对输入数据的特征提取、降维、分类或回归等任务。
1.输入层(Input Layer)
- 作用:输入层是CNN的第一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对于图像数据,输入层通常是一个多维数组(例如,二维数组表示灰度图像,三维数组表示彩色图像,其中第三维代表颜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