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机快充已成为行业标配,从刚开始的线性充电只有5V0.7A电流,发展到现在的PD(Power Delivery)充电3.0协议高达20V5A。充电功率呈指数方式增长,下面就详细介
绍下手机充电发展史。
充电原理介绍
充电方案是控制电压和电流来实现的,所以在设计充电方案时遵循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公式,
功率公式表明要想提升充电功率无非是提高充电电压或者是加大充电电流,但充电通路无法做到0阻抗,电流增大后,根据焦耳定律,充电通路发热也增加。又受限于手机尺寸影响,散热面积不足。电流过大会影响使用者体验,正如某米初代1和2系列,一味追求性能为“发烧而生”。所以同时结合手机温升综合平衡考虑,这是手机充电方案设计根本出发点。
线性充电
线性充电是一种通过开关电源直接将充电器5V电压给电池供电,即将开关的管子工作在饱和和截止区。
这种充电方式具有简单、可靠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但缺点是效率较低,因为调整元件在工作时会发热,导致能量损失。这种充电方式主要在智能机出现前功能机应用。目前主流手机已淘汰这种充电方式。
5V/2A——BC1.2充电
BC1.2 (Battery Charging v1.2)是USB-IF下属的BC(Battery Charging)小组制定的协议,主要用于规范电池充电的需求。该协议出现后,将不同厂商的手机充电端口和充电协议统一起来,也是智能机充电协议的鼻祖。
BC1.2规定了充电端口及充电类型,该协议规定了VBUS/D+(DP)/D-(DM)/ID/GND信号。当检测到ID变化时,CPU和D+/D-交互数据识别充电是DCP/CDP/SDP哪种类型(后续在我主页详细介绍识别过程和原理),以便充电器输出500mA/900mA还是2A。
高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AICL(Auto Input current limite)功能,即识别DCP后,由于不同充电器或充电通路阻抗不同导致压降不同,压降过大会限制充电电流达不到2A充电。该功能在满足最低压降情况下,尽可能增加了充电电流。
百花齐放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简单的5V2A充电无法满足用户。于是根据充电功率衍生2种方向:1)电流不变,增加输入电压,即高压充电(BUCK型充电芯片);2)电压不变,增加输入电流。即低压直充方案。
1) 高压快充
高通的QC2.0/展锐SFCP/MTK PE2.0以及华为的SCSP私有快充协议都是提高电压来提升充电功率,本质上都是高压快充方案,但是由于BUCK型充电芯片效率只有约80%-90%。充电功率上升后,充电发热较严重,此方案一般充电功率不超过20W。
2) 低压直充方案
该充电方案最具代表的是VIVO/OPPO,最开始原型为OPPO推出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充电器的输出动态可调,直接对电池充电,不经过充电芯片,用户体验好;但相应的充电电流大,根据焦耳定律,对充电通路阻抗要求严苛,充电器和充电线必须单独购买,因此成本相应增加不少。一般在高端产品使用。
两者方式似乎都会有各自优点和缺点,且两种充电方式由于温升和成本最终将功率限制到30W以内。但是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新技术的突破。于是就有了2者优势结合起来Super Charge,即40W以上的超级快充。于是高通先后发布了QC3.0/QC4.0充电协议,最高功率100W;华为FCP;小米的?MI Turbo Charge;VIVO推出的SuperFlashCharge、PPS协议。越来越多的充电器,越来越高的充电效率。真可谓百花齐放。
PD/UFCS充电大一统
对于用户来说享受快充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问题,单一品牌的充电器无法对其他品牌使用。即各品牌的快充协议都是私有协议,即自家设计研发的充电协议,因此具有充电速度快的优点,但也同样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通过自家的充电器、设备实现快速充电,其他品牌无法使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SB-IF协会2021年5月发布了PD3.0协议。与此同时2022年国内华为、小米、OPPO、vivo四个主要国产手机厂商很早就牵头搞了一个UFCS融合快充协议,至此这两个协议完成统一。
PD3.0:PD协议芯片负责与手机通过CC引脚交互,并动态调控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单片机输出想要设置的电压和电流,通过DAC给误差放大器做参考,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调整光耦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从而调整初级的AC-DC的开关占空比获取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和电流。PD3.0的发布不只是用于手机行业,还适用于所有USB充电的行业。
UFCS协议,全称Universal Fast Charging Specification,中文名为融合快充标准。它是由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牵头,联合多家终端、芯片企业和产业界伙伴共同努力完成的新一代融合快充协议。这个协议旨在制定移动终端的融合快速充电标准,解决互配快充不兼容问题,为终端使用者创造快速、安全、兼容的充电使用环境。UFCS协议是用D+/D-引脚进行通信的,传统的USB 2.0充电器也有D+/D-接口,因此无论是USB-A口充电器或者USB-C充电器在硬件设备上都可以支持UFCS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