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痛分为十二级,最轻的一级痛是被蚊虫叮咬一口的疼痛,最剧烈的疼痛是生孩子的痛。当然,这只是听说,不过疼痛确实是一种实实在在但又抓不住的感觉。当你看见一张疼痛的脸,你无法感受到他到底有多痛。
痛还是一种很难复制的感觉,陈道明老师说过,你再会演戏但演不出疼的感觉,那么自己非得亲自经历一下不可。如果你在事后回想起痛时的感觉,难免会模糊,不准确,有时又会夸大其词。
其实,人力不可为的事情,机器未必不可以。所以,痛这种事情,机器可以帮你预测一下。机器预测这个研究问题是由MIT的研究人员提出来的,他们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图像来预测他在经历什么样的痛苦,无论是被蚊虫叮咬还是短腿骨折时的痛。
这种系统叫“DeepFaceLIFT”, 它是一种用视频训练的机器学习算法。这些视频包括疼痛时的表现和脸部肌肉的抽搐,它可以捕捉到痛苦时的微妙表情,然后做出估算,以此来预测他们的疼痛指数。
可是,MIT的人做这个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总不能就为了一份好奇吧。其实,这种算法还是有它的实际用途的。
现在常用的一种测量疼痛的方法是visual-analog scale (VAS) pain metric(直观类比标度(血管)疼痛测量)。虽然这种方法有用,但是有很大的主观性在里面。相比之下,MIT的机器算法,可以让疼痛感的测算更加客观。当然了,这种偏客观的算法并不能取代偏主观的自我报告。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病人在医院里说自己有多么痛苦,但是机器测算并不是那么回事,而你总不能这样告诉他,说:机器说你的疼痛程度不对,不该是这个表情。
这样的话,就太让人感到尴尬了,是吧。。。
不过,这样的算法也算是给医生提供了一种参照,让医生更好的判断,用机器的测量和病人的描述做对比,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是真的生病。
军训期间学校的医务室应该配备这样的机器,那样,为躲避军训恶意装病的学生就无所遁形了。
年轻的父母在照顾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机器,来检查孩子遭遇的痛苦,以及痛苦程度如何。
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在面对不会说话的喵星人和汪星人时,是不是也可以设计这么一款工具呢?
有点扯远了,其实目前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还有些工作没完成。不过,他们希望这最终成为医生随时访问的APP。
伪装的痛苦被无情的机器所拆穿,你是郁闷呢还是郁闷呢还是郁闷呢?
本文转自ATYUN人工智能信息平台,原文链接:想装病?没门!MIT的AI机器人会帮你预测疼痛指数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