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ve
凡是带了native关键字的,说明Java的作用范围的达不到了,需要调用底层C语言的库
调用native方法,会进入本地方法栈,调用本地接口(JNI)
JNI的作用:扩展Java的使用,融合不同的编程语言为Java所用
它在内存区域中专门开辟了一块标记区域:Native Method Stack(本地方法栈),登记native方法
在最终执行的时候,加载本地方法库中的方法通过JNI
调用其他接口:Socket、WebService、http
PC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计数器,是线程私有的,就是一个指针,指向方法区中的字节码,(用来存储指向一条指令的地址,也即将要执行的指令代码),在执行引擎读取下一条指令,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存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方法区
Method Area
方法去是被所有线程共享,所有字段和方法字节码,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构造函数,接口代码也在此定义,简单说,所有定义的方法的信息都保存在该区域,此区域属于共享空间;
静态变量、常量、类信息(构造方法、接口定义)、运行时的常量池存在方法区中,但是实例变量存在堆内存中,和方法区无关
栈
栈内存,主管程序的运行,生命周期和线程同步;
线程结束,栈内存也就释放了,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
栈中存放:8大基本类型+对象引用+实例的方法
栈运行原理:栈帧
栈满了:StackOverflowError
栈+堆+方法区:交互关系
三种JVM
- Sun公司
HotSpot
- BEA
JRockit
- IBM
J9VM
堆
Heap,一个JVM只有一个堆内存,堆内存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类加载器读取了类文件后,一般会把什么东西放到堆中:类实例,方法,常量,变量。 保存我们所有引用类型的真实对象
堆内存中还要细分为三个区域:
- 新生区(伊甸园区)
- 老年区
- 永久区
新生区、老年区、永久区
- 新生区(伊甸园区)分为三个部分:伊甸园区、幸存0区、幸存1区。新生对象出生在伊甸园区,在经过GC垃圾回收器一次淘汰筛选过后,会进入幸存0区或幸存1区。幸存0区与幸存1区经常互换位置,使其中的数据也会经常互换位置,GC也会对幸存区进行垃圾回收。
- 等经过GC多次淘汰过后,剩下的数据可以进入老年区,当老年区满了之后,GC将会来一次大清洗,即重GC,清除许多数据。
- GC垃圾回收主要是在伊甸园区和老年区
假设内存满了,则会爆出OOM,堆内存不够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java heap space
在JDK8以后,永久存储区改了个名字 ---------------- 元空间;
新生区
- 类:诞生,成长甚至死亡的地方
- 新生区分为伊甸园区,幸存者区(0,1)
- 伊甸园区,所有类的实例对象都是在伊甸园区new出来的。如果伊甸园区满了,则GC将会开启清除行动,清除完毕后,幸存的对象将会移到幸存者区
老年区
- 当幸存区中,一个对象经历15次GC(默认值)还没死的时候,该对象将会进入老年区
- 可以设置这个参数,通过VM option 添加:
-XX:MaxTenuringThreshold=9999
(如何设置VM option 看堆内存调优)设置一个对象需要经历9999次GC才能进入老年区 - 当幸存者区与伊甸园区都满了的时候,则会触发重GC,即GC会开启重清除行动,将伊甸园区与幸存者区皆清除一遍,剩下的对象将会进入老年区
- 当老年区,幸存区,伊甸园区都满了的时候,则会触发OOM。不过所幸的是,经过研究发现,99%的对象都是临时对象,活不到老年区。
永久区
这个区域常驻内存的,用来存放JDK自身携带的Class对象,Inteface元数据,总的来说,存储的是Java运行时的一些环境或类信息,这个区域不存在垃圾回收。关闭虚拟机就会释放这个区域的内存
方法区,常量池在永久区里
一个启动类,加载了大量的第三方jar包、tomact部署了太多的应用、大量动态生成的反射类,不断地被加载,直到内存满,就会出现OOM;
- JDK1.6之前:永久代,常量池是在方法区;
- JDK1.7 :也有永久代,但是慢慢退化了,提出
去永久代
,常量池在堆; - JDK1.8之后:无永久代,常量池在元空间;
元空间:逻辑上存在,物理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