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搜索结果,树莓派基金会于2024年8月正式发布了第二代微控制器开发板 Raspberry Pi Pico 2,其核心芯片为全新设计的 RP2350。以下是基于官方信息及第三方评测的详细对比与分析:
一、树莓派 Pico 2 与 Pico(初代)的核心差异
特性 | 树莓派 Pico(初代) | 树莓派 Pico 2 | 关键升级点 |
---|---|---|---|
核心芯片 | RP2040(双核 Cortex-M0+ @ 133MHz) | RP2350(双核 Cortex-M33 或 RISC-V @ 150MHz) | 支持双架构切换,性能提升 13% |
内存与存储 | 264KB SRAM + 2MB QSPI 闪存 | 520KB SRAM + 4MB QSPI 闪存 | 内存翻倍,存储容量翻倍 |
安全功能 | 基础安全功能 | Arm TrustZone、安全启动、SHA-256加速、硬件TRNG | 支持代码签名、防篡改和加密存储 |
PIO 状态机 | 2个 PIO 块(共8状态机) | 3个 PIO 块(共12状态机) | 增加灵活接口能力 |
GPIO 扩展能力 | 26个 GPIO(4个 ADC) | 兼容初代引脚布局,但支持更多 ADC 和 PWM 通道 | 支持更复杂的传感器扩展 |
无线功能(可选) | 需外接模块(如 Pico W) | 可选 Pico 2 W(集成 CYW43439 Wi-Fi/蓝牙模块) | 无线版售价 7 美元,性能提升同时保留兼容性 |
功耗管理 | 标准功耗设计 | 优化低功耗模式(最低 10μA) | 支持睡眠状态下的 SRAM 保留 |
价格 | 4 美元 | 5 美元(基础版) / 7 美元(无线版) | 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
二、RP2350 芯片的突破性设计
-
双架构支持
- 支持 Arm Cortex-M33 和 RISC-V Hazard3 双核架构,用户可通过 OTP 配置选择运行模式,灵活平衡性能与功耗。
- RISC-V 核心扩展了开源生态的兼容性,未来或成为主推方向。
-
安全增强
- 集成硬件级安全模块(如签名引导、防故障注入检测器),目标通过 PSA 认证 2 级,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与工业控制。
-
封装与扩展性
- 提供两种封装:QFN60(30 GPIO)和 QFN80(48 GPIO),后者支持更多外设接口。
- 可选集成 2MB 闪存的 RP2354 变体,适用于紧凑型设计。
三、应用场景与生态支持
-
典型应用
- 高性能 IoT 设备:结合无线功能与安全特性,适用于远程监控、智能家居。
- 嵌入式 AI 与机器学习:更高的处理能力支持轻量级模型部署。
- 工业控制:冗余设计和抗干扰能力提升可靠性。
-
软件生态
- 支持 MicroPython、CircuitPython、Arduino 及 Rust 开发环境。
- 与 Google Pigweed SDK 集成,提升中间件开发效率。
四、用户评价与争议点
- 优点:性能显著提升、兼容旧版生态、安全功能领先同类竞品。
- 不足:仍采用 Micro USB 接口(无线版未升级至 Type-C),部分用户期待更高带宽的 USB 协议支持。
五、总结与选购建议
- 基础版 Pico 2(5 美元):适合需要更高性能但无需无线连接的项目(如复杂传感器网络)。
- Pico 2 W(7 美元):推荐用于物联网和远程数据传输场景,无线功能与安全特性结合更具竞争力。
- 开发者注意:需关注软件库的更新进度,部分功能(如 RISC-V 支持)尚需社区完善。
如需进一步技术细节,可参考树莓派官方文档或开源社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