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整流天线研究进展

一、 背景

近年来,微波能量传输( MPT) 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PT 技术是空间太阳能电站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此外,MPT技术还可应用于为平流层飞艇和无人机等高空飞行器供电,对微小型机器人、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 RFID) 等系统进行能量补给。整流天线作为微波能量传输的主要部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整流天线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为高空飞行器供电的整流天线,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之外,还要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在大角度范围内保持高效率;

而对于传感器网络和射频识别等系统,则要求整流天线体积更小便于集成,这样整流天线需要工作于更高的频率,则能量转换效率势必会有所下降。

二、 微波整流天线的结构与特点

微波整流天线的目的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转换为直流,同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与低纹波电压。整流天线主要由接收天线、预整流低通滤波器 LPF、整流器件( 一般为某种形式的二极管)和输出直通滤波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1. 接收天线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尽可能多的微波能量并将该能量送入预整流低通滤波器。天线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工作频段的增益方向图、驻波、效率、功率容量、体积重量等。天线形式可以是半波偶极子、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和微带天线等,具体的选择视应用场合而定,例如对于无人机上的接收整流天线,应具有尽可能高的功率质量比。

\2. 预整流低通滤波器LPF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保证进入整流电路的信号频率不高于整流电路工作频率; 其次,防止由于整流器件非线性 I-V 特性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再次辐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另外一方面减小了整流天线的能量损耗,从而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 此外,LPF 还可以为天线提供恒定的负载阻抗,实现接收天线与整流电路之间的匹配。

\3. 整流器件是整流天线的核心,一般为某种形式的二极管或晶体管。二极管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 功率处理能力、最大开关速度、I-V 特性、工作频段的阻抗、前向偏置电压、最大反向击穿电压、饱和电流和效率等。

\4. 直通滤波器的作用是提取直流分量,而将其他频率的信号反射回整流二极管,由于实际中无法实现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截止响应,因此还是会有一些低频分量会出现在整流天线的输出端,具体表现为直流电压的纹波

img

图1.整流天线框图

三、 微波整流天线研究现状

3.1国外的研究

对整流天线的研究是伴随着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的提出开始的。1960 年,Brown 最早提出了整流天线这个概念,并且实现了第一个工作于 2.45GHz 的 整流天线,该整流天线由 28 个半波振子构成,每个振子末端接了由半导体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 路,输出功率 7W,估算得到的效率约为 40%

随后的几十年中,整流天线的转换效率和工作频率不断提高。1977 年,美国雷神公司 Bill Brown 设计了一个由条状的铝质偶极子天线和一个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构成的整流天线,在 2.45GHz输入功率为 8W 的条件下得到了 90% 的转换效率。

在研究单频率整流天线的同时,科家们也将目光转向双频整流天线。2004 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oseph A 等人研制出一款印制在柔性材料上,可同时工作于 2.45GHz 和 5.8GHz 两个频段的圆极化整流天线,如图2所示,该整流天线的增益为20dBi,其效率在 X 波段可达到 60% 。

img

图2.双频段圆极化整流天线阵

当微波能量传输用于空间远距离供能时,提高微波频率可以有效地减小收发天线尺寸,从而实现系统小型化。

2007 年,Taxes A&M 大学 K Chang 等人制作了一款工作于35GHz的整流天线,当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密度为 30mW/cm2 时,转换效率 为 35% ,1 × 2 阵列和 2 × 2 阵列负载端直流电压分别为 0.45V 和 1. 73V。 通常一个整流天线单元无法得到所需要的直流 功率,因此需要对整流天线单元进行组阵。2011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 U. Olgun 等人比较了射频合成和直流合成两种不同整流天线组阵方式( 如图3) 的 RF-DC 转换效率。

\1. 对于射频合成方式,由于整流二极管一般在输入功率较高时具有更高的整流效率,因此能够在主波束附近收集更多的能量;

\2. 而对于直流合成方式,由于每个整流电路与天线单元 一一对应,因此对入射波角度不是很敏感。

img

图3.整流天线阵列不同合成方式示意图

目前报道的大部分整流天线都是采用肖特基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2012 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MRoberg 等人首次分析了采用晶体管作为整流器件的整流电路可行性。同年,TReveyrand 等人对采用 GaN HEMT 器件设计的逆 F 类放大器和整流电路进行了测试,其中整流电路测试框图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谐波控制类功率放大器可以工作于整流模式,功率放大器和整流电路效率在 2.14GHz时均大于80%。

img

图4.功率放大器用作整流电路时的测试框图

为了解决整流电路效率会受负载和输入功率影响的问题,日本京都大学 Yong Huang 等人于2013年提出了包括RF-DC 整流电路和 DC-DC 变换器的 RF-DC-DC 电路,设计了一个具有恒定输入阻抗的 Buck-Boost 变换器用来匹配整流天线的最佳负载值,如图5所示。测试结果表明,当在整流天线中加入 Buck-Boost 变换器后,负载电阻从 100Ω 变化到 5000Ω 时的 RF-DC 效率几乎稳定于75% ,RF-DC-DC 总体效率仍然大于 60% ,如图6所示

img

图5.RF-DC-DC电路框图

整流天线通常是实现全集成单片无线传感器的瓶颈。2013年,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 Hao Gao等人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设计了一个工作频率为 60GHz,基于65nm CMOS工艺的整流天线,在输入功率为7dBm,负 载 为 1.5kΩ时整流效率为4.4%。整流天线在毫米波频段的性能主要受限于寄生电容和天线与整流电路的匹配。

通常整流天线阵列的能量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单元转换效率。2013年,日本京都大学 H. Kamoda 等人研究了互耦对用于能量收集的整流天线阵列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天线单元(半波偶极子和环形天线)和单元间距的性能,由于互耦效应的存在,使得整流天线收集到的 DC 能量大小与接收角度密切相关。当单元间距为 0.7λ 或 0.8λ 时,偶极子和 环形天线均能在侧射方向获得最大的DC功率。然而,当需要在任意接收方向获得足够的功率时,单元间距应为 0.8λ或更大。

img

图6.RF-DC-DC电路效率与负载电阻关系曲线

为了解决整流天线在低输入功率情况下效率较低的问题,2013 年,日本佐贺大学T Matsunaga等人提出了一种差模整流天线,如图 7 所示。当接收功率密度低至 0.04W/m2 时,能量转换效率仍然高达 37.1% 。同时,他们提出的这种整流天线结构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组阵,且整流效率不会下降。在能量与信息协同传输系统中,整流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将不再是单纯的连续波信号,而是某种形式的调制信号。

2014 年,日本京都大学 N Shinohara 等人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对调制信号和连续波信号 的整流效率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为 24GHz 时 F 类 MMIC 整流天线(如图8所示)在连续波输入时的整流效率为47.9% ,同时对 16QAM 和 OFDM 两种调制信号作为输入时的整流天线性能进行了测试,连续波信号和两种调制信号的RF-DC 转换效率几乎相同,但两种调制信号的反射比远大于连续波信号。

imgimg

图7.差模整流天线结构示意图

img

图8.F类整流电路示意图

img

图9.MPT实验中的整流天线阵

由上可见,影响整流天线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接收天线类型、整流电路的配置、整流天线的工作频段选择和整流天线组阵技术。

3.2 国内的研究

目前国外对整流天线的研究已比较深入,而国内由于开展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研究较晚,对整流天线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微波整流天线的研究。

上海大学徐君书等人于 2006 年采 用 FDTD 方法分析并设计了工作频率为 10GHz,应用于管道探测机器人的圆极化整流天线阵。

2013 年,四川大学张彪等人为了满足微波能量传输的大功率整流要求,提出了一种结合功率合 成器和肖特基二极管阵列的大功率整流电路。

同年,浙江大学叶德信等人基于人工完美匹配层 ( PML) 电磁特性,提出了一种可用来实现能量完美 匹配接收的高效整流天线

四、 存在的难点问题

\1. 天线的尺寸是制约应用的关键因素,但天线 的小型化往往会带来增益和带宽的下降,从而使可收 集的电磁功率下降。尽管超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小收集系统的体积,但仍需克服窄带宽的缺点;

\2. 整流天线在低输入功率情况下效率较低;

\3. 整流天线阵列的能量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单元转换效率;

\4. 整流电路效率会受负载和输入功率影响;

五、 微波整流天线的应用与展望

国际上对空间太阳能电站和无人机等近地空间飞行器无线充电的高度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研究进程,整流天线作为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若作为一项成熟技术来应用,还有许多关键技术 尚待突破,同时也呈现了一些新兴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1. 大规模整流天线阵。目前国内外对整流天 线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的微波能量传输,但目前报道的整流天线阵列规模都相对较小,当阵列规模达到 km 级时,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减小互耦对整流天线阵列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处于阵列边缘的天线单元整流效率达到最大等。

\2. 超低输入功率的整流天线研究。对于环境能量收集、RFID 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来说,整流天线接收到的功率往往很小,此时若采用常规的整流天线,会导致整流天线效率很低甚至可能无法工作。因此,对低输入功率整流天线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拓展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应用领域。

\3. 高频高效整流天线研究。当微波用于空间远距离能量传输时,微波频率的提升可以有效地减小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尺寸,从而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近年来,对 35GHz整流天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 成果,但由于损耗和寄生效应等种种原因使得毫米波频段整流天线的 RF-DC 转换效率不高。因此,对35GHz或更高频段整流天线的研究将是未来微波能 量传输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4. 研究可以携带信息的信号对整流天线的影响。现有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均采用正弦信号作为能量载体进行无线输能,但正弦信号理论上带宽为零,无法携带信息。若在能量传输的同时可以携带,将会进一步拓展微波能量传输的应用领域,比如对恶劣环境中设备的无线供能与控制等

六、参考文献

[1]杨雪霞. 微波输能技术概述与整流天线研究新进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9, 24(4):770-779.

[2]赵争鸣, 王旭东. 电磁能量收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电工技术学报, 2015, 30(013):1-11.

[3]刘兰兰, 秦卫平, 王冬冬. 射频能量收集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 v.37;No.318(08):8-11.

[4]张浩, 高思平, 刘穗彬,等. 微波无线功率传输中高效率双线极化整流天线设计[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 017(002):64-69.

[5]付文丽, 董士伟, 董亚洲,等. 微波整流天线研究进展[J]. 空间电子技术, 2016, 013(002):1-5.

[6]和历阳, 严安, 李勋勇,等. 一款小型化2.45GHz整流天线的设计[J]. 应用科技, 2019, 046(005):63-66.

[7]张彪,刘长军,江婉,等. 一种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大 功率微波整流电路[J]. 电子学报,2013,41( 9) : 1854- 1857.

[8]叶德信,冉立新. 基于人工 PML 表面的高效微波能量 接收[J]. 空间电子技术,2013,( 3) : 47-51.

[9]Yong Huang,Shinohara N,Mitani T. A study on low power rectenna using DC-DC converter to track maximum power point[C]. 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Proceed[1]ings,2013.

[10]Kamoda H,Hanazawa M,Kitazawa S,et al. Mutual cou[1]pling effect on rectenna array for RF energy harvesting [C],Germany: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European Micro[1]wave Conference,2013

  • 13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