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兴兴回应:“只有语数,没有英语”的新梗,回看Manus把发布会搞成“雅思考试”现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信大家最近都刷到了王兴兴的《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以及带火的新梗"只有语数,没有英语"。这个源于宇树科技创始人的自嘲式回应,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于"偏科与成功"的热烈讨论。而几乎同一时间,AI圈爆火的Manus发布会却因全英文界面被吐槽为"雅思考试现场"。这两起事件折射出中国科技界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微妙张力,值得深入探讨。

一、语言偏见与技术自信的反差

王兴兴的"语数梗"源自他高中英语仅及格三次的经历,这个被传统教育体系定义的"短板",却意外成为其技术突围的注脚。当他在上海大学用200元手工打造双足机器人时,当宇树科技以"科技树"为初心缩写为"宇树"时,我们看到的是技术自信对语言偏见的解构。正如他所说:“奇迹也有算法,把’不可能’拆解成3000个技术步骤即可”。这种"唯技术论"的底气,与Manus团队用全英文界面打造的"精英门槛"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官网注册流程需要撰写英文申请文书,操作演示完全依赖英语理解,即便创始人肖弘是华中科大毕业生。

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博弈

宇树科技的命名故事颇具启示:原本想注册"科技树"商标受阻,遂取"宇树"二字。这个本土化的妥协,反而成就了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近70%的占有率。反观Manus,其多代理架构和工具链缝合术虽展现技术实力,但"国际化执念"使其忽视了中国作为最大AI应用市场的现实需求。网友调侃这是"赛博版《围城》",恰恰揭露了技术精英主义与本土用户需求之间的认知错位——当ChatGPT都支持方言时,华人团队的产品却让同胞依赖翻译插件。

三、用户需求与技术门槛的辩证关系

王兴兴的成功证明:技术普惠需要主动降低门槛。宇树机器人将波士顿动力的成本压缩到1/30,用汽车供应链思维重构制造流程,这种"让技术可触及"的理念,与其命名故事中的"接地气"一脉相承。而Manus虽然实现了从"语言模型"到"行动代理"的突破,但其技术优势被语言屏障消解。用户抱怨"连注册按钮都要截图翻译",与宇树H1机器人"在春晚上跳秧歌"形成强烈反差——前者用英语构筑技术壁垒,后者用文化符号打破认知边界。

四、科技企业的文化使命再思考

王兴兴在演讲中引用《哪吒》台词:“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我想试试”,这种文化自信与Manus的"精英式疏离"形成对照。当宇树机器人车间机械臂起落如飞时,当Manus在虚拟机里自动生成商务PPT时,两家企业其实都在重塑人机关系。但前者通过"杭州六小龙产业链托起雏凤"的本土化叙事,后者却陷入"技术无国界,界面有门槛"的争议。这提醒我们:真正的科技突破,应当如王兴兴手工机器人般"沾着机油",而非困在英文术语的"无菌实验室"。

结语

从"语数梗"到"雅思门",两个事件犹如硬币两面:王兴兴用技术实力跨越语言短板,Manus却因语言选择陷入本土化困境。这启示中国科技企业: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对西方话语的简单复刻,而是像宇树科技般,将"科技树"深植于本土土壤,让技术创新既有世界级水准,又能用母语讲述自己的故事。正如网友在Manus评论区呼吁的:“我们期待中国AI征服世界,但第一束光应先照亮自家舞台”——这或许才是"春天的演讲"留给科技界最深刻的启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几道之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