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是挑选固态硬盘时查询资料总结后写的
固态硬盘参数
容量大小
通常我们买固态硬盘会很关注它的容量大小,现在固态硬盘容量通常为128G、256G、512G、1T等。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去购买。
寿命长短
固态硬盘中寿命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和机械硬盘没有明确的使用寿命不同,固态硬盘理论上是有使用寿命的,过了一段时间就报废了。因此选择固态硬盘最好不要选择使用不知名NADA闪存颗粒的产品。
说到固态硬盘的NADA闪存颗粒,什么是NADA闪存颗粒呢?NAND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而NADA闪存颗粒当然就是存储数据的颗粒了。现在固态大部分成本都在于颗粒上,所以选择颗粒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市面上的存储颗粒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TLC、MLC和SLC,未来还可能会到来一种叫QLC的颗粒。
1、SLC的英文是Single-Level Cell ,单层单元,即1bit/cell。存取原理上SLC架构是0和1两个充电值,即每Cell只能存取1bit数据,有点儿类似于开关电路,虽然简单却非常稳定也因此SLC颗粒寿命是最长的,读写速度也是最快,自然成本也是最高的。
2、MLC即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读写速度与SLC差别不大,但寿命不如,且成本会低许多。
3、TLC颗粒,是3bit/cell,成本寿命和读写速度都是三者最小的。
因此选择固态硬盘的颗粒,理论上SLC好于MLC,而MLC又好于TLC,而即将出炉的QLC,则是比TLC成本更低,寿命更短更亲民的颗粒。
怎么看固态硬盘寿命呢?看它的TBW有多少,即固态硬盘理论总写入位组(Total Byte Written),也就是其寿命的数据。
举个例子此前我们评测过的浦科特M8VC 512GB的TBW为280TB,也就是说当你总计把280TB这么大的数据写入到这个硬盘时,这个硬盘就报废了。因此TBW自然越大越好。
关于协议
市面上主流的SSD接口分可以主要分为三类:
1、SATA3.0接口的固态硬盘;
2、M.2接口的固态硬盘;
3、常用于企业的PCIe接口固态硬盘。
接口只是表面,要看固态硬盘性能优劣,主要还是要看传输协议
SSD按传输协议分类主要分为NVMe协议和AHCI协议。其中按NVMe传输协议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会远远优于AHCI传输协议。
1、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一定是AHCI协议;
2、M.2接口的固态硬盘有的是NVMe协议,它一般会标出自己使用NVMe协议,因为这是一大卖点。但有的M.2接口SSD是AHCI协议,它们一般不标出。
3、走PCIe通道的是NVMe传输协议,他的理论最高理论带宽为32Gbps;而走SATA 6Gb/s通道的是AHCI协议,它最高理论带宽仅为6Gbps。
读写速度
1、连续读写速度
通常用于传输大文件时使用,但是使用情况不多,参数用下图中的seq来表示,重要性没那么强。
2、随机读写速度
最能影响用户体验的,是随机读写速度,也叫4K读写速度。
我们在磁盘内文件的读取一般都是随机的,比如我们的系统或者游戏在读取写入记录文件的时候,4K随机读写速度就是读取或者写入随机分别的数据,这才能真正反映硬盘的真正性能。因此我们在选择购买固态硬盘时,更应该看产品的4K随机读写速度。
参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