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这个星期在读吴军老师的《文明之光》第一册,在介绍瓷器的发展历程一章里略有感触,将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即陶和瓷。虽然日常中我们常连在一起说,但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陶器主要是使用粘土烧制(800度左右)而成,现多见于花盆,但作为承武物的器皿来讲缺点有二:易渗水和强度不够。瓷器的烧制则有三个条件:高岭土(一种矿石粉末)、高温(1200度以上)和上釉技术(相当于镀层)。

 

中国

 

中国规模量产瓷器可追溯至隋唐,真正的普及则在北宋。唐有北(河北邢州)邢窑和南(浙江越州)越窑,宋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为什么要有瓷窑?因为瓷器的烧制需要高温,古时科技没有那么发达,聪明的工匠则想到了让瓷窑依山而建,通常有十几米长,利用了烟囱的原理让瓷窑中可以长期保持高温。

邢窑:主要产白瓷,在烧制过程中将高岭土中的铁元素去除而得纯白色的瓷器。

越窑:青瓷,因技术问题无法将铁元素完全去除而得,比白瓷出现早几百年。但却是另一种美被世间认可。

汝窑:在河南汝州,五窑之首。瓷器呈天青色,形容为"雨过天晴云破处"。

官窑:在东京汴梁,瓷器胎体较厚,釉为淡青色,釉面有大开片裂纹。开片的原因是釉和瓷胎膨胀系数不同。

哥窑:在浙江龙泉,紫口铁足瓷身也有大开片,和官瓷区别在于裂纹更明显。

钧窑:在河南钧州,因有不同金属氧化物而在出窑时冷却温度不均产生不同颜色。

定窑:在河北保定,特色是有雕花纹饰。

元灭宋以后,出现了元青花。采用钴蓝颜料,以密集的纹饰,甚至包括葡萄藤蔓等西亚文化图案,且体积硕大而区别于汉族审美。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青花瓷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直到明末都是中国瓷器的影响力最大的时代。

 

日本

 

中国的烧瓷技术只在唐代传到过朝鲜。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俘虏了一批朝鲜工匠到日本,并在九州发现了高岭土,从此日本这才掌握了烧瓷技术。

起初日本的瓷器都是仿制中国明朝青花瓷,但是日本人把瓷器烧制的工序切分很细,并逐渐改良。后来,他们创新出了赤绘瓷器,可以在瓷器上体现多种艳丽色彩,很快风靡欧洲。瓷器包装纸上的浮世绘,也让欧洲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然而并不是中国文化)。在清朝中期,中国已经开始反过来仿制日本瓷器了。

 

欧洲

 

18世纪初,德国人伯特格尔花了四年时间进行了三万多次实验,终于制造出了完美的白瓷从而掌握了烧瓷技术,更难得的是,每一次实验的细小差异统统记录了详细的笔记。从此麦森瓷器占据了欧洲市场。

18世纪中期,法国塞夫勒的瓷器厂研制出了镀金的技术和上色技术,让法国瓷器也站稳了市场。

18世纪末,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英国瓷器的工业化进一步提升。

 

启示

 

现在的世界瓷器市场中,高端市场90%以上份额都被欧洲产品占据,剩下10%由日本和美国瓜分,中国的瓷器只能抢占低端市场,不禁让人唏嘘。对于这样的局面,除了朝代交替的客观因素,吴军博士有这样的总结:

日本是一个岛国,原材料相对缺乏,因此制作任何东西都必须精益求精,否则会被认为是浪费财物。日本的师傅会怕徒弟的技艺超不过自己,那将成为家族的耻辱,因此总是倾囊相授。徒弟也怕师傅的字号毁在自己手里,因此尽心尽力。

欧洲则是较早就掌握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体现在定量分析和比较实验,而且保留全部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这样前人每取得一次进度,后来者可不用再走弯路,直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而在中国很多技艺则通过师承传授。中国师傅带徒弟,类似猫教老虎习惯于一辈留一手,传到最后很多手艺就失传了,因此徒弟能够超过师傅完全靠个人悟性。另外,师傅有一些发明和改进,可能没有想尽记录过程或出于保密故意不记载,也导致无法传世泽被后人。后人只能重复踩重复的坑,导致技术进步缓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