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钢气体研究报告》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广钢气体研究报告》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万赢信采编:

1. 广钢气体:国内领先的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服务商

1.1 从合资经营迈向国产替代,聚焦电子大宗气体

广钢气体是国内领先的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服务商,历史超半个世纪,发展历经三个关 键阶段,由分厂经营,到引入外资合作发展,最终迈向自主可控,国产替代。 1)分厂经营,奠定基础(1969~1990 年):公司最早由广州钢铁厂分厂经营而来, 1969 年,广钢第一套空分装置投产,开始从事工业气体的生产和运营;

2)引进外资,合作发展(1991~2014 年):1991 年,广钢气体积极引进外资、合 作发展,先后与英国氧气公司以及德国林德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开启气体专业化发展,随 后,珠江气体、广州广钢、深圳广钢等与林德气体合作的现场制气项目公司相继成立,在 区域市场不断深化合作关系,打造了华南区域的专业气体品牌;

3)产业发展,国产替代(2014 年至今):2014 年,为摆脱合资协议的市场限制, 广州广钢气体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8 年该品牌中标惠科股份现场之气项目,打破 外资气体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格局;2020 年公司取得林德气体与普莱克斯合并时国家 反垄断要求剥离的氦气业务以及广州广钢、深圳广钢、珠江气体、粤港气体四家合资公司 的控股权,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了自主可控的氦气供应体系,加速向国内电子半导体领域头部客户渗透。

两大板块,四大业务:聚焦电子大宗气体领域,现场制气与零售气并举。公司的主营 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电子大宗气体为核心的工业气体,打造了全方位、自主可控的 气体供应体系,专业和能力涵盖从气体制备装置的设计到投产运行。

气体储运、数字化运 行、气体应用解决方案等全部环节,为客户提供现场制气、零售供气等综合服务。公司的 产品涵盖电子大宗气体的全部六大品种以及主要的通用工业气体品种,具体包括氮气 (N2)、氦气(He)、氧气(O2)、氢气(H2)、氩气(Ar)、二氧化碳(CO2)等气 体品种。

电子大宗气体板块,公司确立了电子大宗业务核心地位,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以 及多年的气体生产运营经验,形成了 ppb 级超高纯电子大宗气体的制备及稳定供应能力, 自主研发的“Super-N”系列超高纯制氮装置,可以稳定生产并持续供应 ppb 级超高纯 氮气,能够满足集成电路制造对气体供应能力的严苛要求,突破了外资气体公司的技术壁 垒。

同时公司还并通过自有的液体生产基地和氦气供应链为电子半导体中小规模用气客户 提供液体、管束气等气体零售供气服务。 通用工业气体板块,公司既可通过空分装置为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大工业客户提供 现场制气服务,还能通过自有的液体生产基地和氦气供应链,为制造业以及食品医疗等客 户提供液体、管束气等气体零售供气服务。

现场制气业务:现场制气针对气体需求稳定且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在客户现场或邻 近场地建设大宗气站,气站由公司拥有并负责运营,通过管道直接向客户工厂供气,盈利 持续稳定,合同期限通常在 15 年以上,具有较高确定性。同时,公司结合周边市场需求, 部分现场利用制气装置的富余产能生产气体,经液化后向周边客户零售。

零售气业务:零售供气针对规模较小的客户,公司将自建工厂生产的气体经过液化或 充装后,通过液体槽车、气体管束车或气瓶向客户运送。同时,对于用气稳定性高的客户, 公司还可提供现场储存、气化、调压、纯化、过滤等整体供气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及广州市国资委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企业,是国 资控股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为工控集团,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3 年三季报,工控集团直接持有广钢气体 20.66%的股份,通过广钢控股和工控新兴投 资间接持有公司 20.26%的股份,广州市人民政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工控集 团 90%的股份。同时公司下属广州广钢、长沙广钢、深圳广钢、滁州广钢等 25 家子公司。

1.2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电子大宗气体渐入佳境

依托电子大宗气体业务,公司营收规模及盈利能力快速提升。营收方面,2019-2022 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从 2019 年的 2.4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5.4 亿元,CAGR 达 85.6%,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3.56 亿元,同比增长 32.3%。

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源 于电子大宗气体业务的快速拓展,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华星光电、晶合集成等项目陆 续开始供气,电子大宗气体业务营收占比自 2019 年的 9.1%增长至 2022 年的 62.8%, 2023Q1 营收占比达 67.4%。

利润方面,刨除 2020 年公司因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导致业绩 出现较大波动,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35 亿元,同比增长 95%,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 亿元,同比增长 92%。

电子大宗气体毛利率逐步爬升,通用工业气体毛利率基本稳定。总体来看,公司销售 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28.1%增长至 1-3Q23 年的 36.6%,扣非后销售净利率自 2020 年的 2.5%逐步增长至 1-3Q23 年的 16.3%,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分业务来看,公司通用工业 气体毛利率基本稳定在 30%上下波动,电子大宗气体显著高于通用工业气体业务,主要原 因 1)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模式的收入占比较高,该业务模式下,部分项目的水电费由 客户承担,且运输费较少,毛利率普遍高于零售供气;2)电子大宗气体的零售主要以氦 气为主,通用工业气体的零售主要以氧气、氮气为主,因氦气的稀缺属性,毛利率高于氧 气、氮气。

公司期间费用率自 2020 年后呈下降趋势,研发费用高速增长。随着公司的销售规模 快速提升,公司期间费用率自 2020 年后逐步下降,但公司研发费用率逐步提升,自 2019 年的 3.6%增长至 1~3Q23 年的 5.2%,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公司研发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以下游行业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致力于不断提升气体的产品纯度、供 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全产品线的供应能力以及产品应用创新能力等。

2. 电子大宗气体:优质赛道大有可为,公司打破外 资垄断

2.1 电子气体市场广阔,大宗领域壁垒高筑

电子气体是电子工业的“血液”和“粮食”,是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半导体 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近年来,随着电子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电子气体市 场随之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2010 年全球电子气体市场规模仅为 25 亿美 元,至 2021 年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已增长至 9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150 亿美 元;

2016 年以来,随着国内电子半导体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子气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 年约为 92 亿元,2021 年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已增至 160 亿元,2016-2021 年 CAGR 约为 11.7%,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18 亿元。

电子气体可以分为电子大宗气体和电子特种气体。电子大宗气体主要指满足电子半导 体领域要求的高纯度和超高纯度大宗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氦气、氧气、氢气、氩气、二 氧化碳等,单一品种用量较大,作为环境气、保护气、清洁气和运载气等应用在电子半导 体生产的各个环节。

现场制气为主,规模大,对于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因此技术和资本壁 垒更高,行业集中度较高;电子特种气体种类多,单一用量较小,以零售供气为主,单一 公司无法供应全部气体,行业集中度低。电子大宗气体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低温超导、电子 设备及材料、光纤通信等。

电子大宗气体作为环境气、保护气、清洁气和运载气等,应用 在电子半导体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可在部分环节作为反应气体。其中,环境气体主要为氮气,主要为半导体生产全过程提供惰性氛围,氮气充满每个通道、每个管网、每个机台, 实时不间断的供应;

保护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氩气等,主要用于防止器件在加工过程中 受到空气的污染而发生氧化,另外还用于扩散和外延生长工序前将反应装置吹净;清洁气 体包括氮气、氦气、氩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用于清洗反应后在晶圆和器件上残留 的杂质;

运载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氩气等,用以将挥发性物质和气体混合物从发生源输 送至反应腔;反应气体包括氮气、氢气、氧气、氩气等,主要作为生产半导体的原料气、 还原气,以及生产半导体器件时形成 PN 结、保护层和隔离层。

集成电路制造与半导体显示领域是电子大宗气体两大核心下游应用领域。根据公司招 股说明书数据,2021 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达到 86 亿元,预计 2025 年电子大宗 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22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 9.14%。

在各下游细分应用领域中,集 成电路制造领域市场占比约为 41%,市场规模约为 35.26 亿;半导体显示领域市场占比 约为 31%,市场规模约为 26.66 亿;其他细分领域(低温超导、光纤通信、电子设备及 材料)合计的市场规模约为 24.08 亿元。

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趋势不断增强,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资本开支加速,预计行业 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存在一 定的周期性。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2016-2021 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从 654 亿美元增长至 110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0.98%。

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 商均在积极募资扩产,据 IC Insights 统计,2016-2021 年,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市场规模 从 46 亿美元增长至 94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12%,高于全球行业增长率。随着 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趋势不断增强,国产替代持续加速,预计未来行业将持续保持较 高速增长趋势。

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产业中心由日韩外资企业逐步向内资企业转移,国内厂商 LCD 面板份额持续提升,OLED 面板产线快速投放。近年来,全球显示面板产能不断向中国转 移,加之国内厂商产能密集投放,国内 LCD 全球产能占比从 2005 年的 3%上升至 2020 年的 50%。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液晶 TV 面板市场月度追踪》,2022 年京东方以超过 6200 万片销量遥遥领先,较 2021 年同比上涨 2.2%,市场份额达到历史 最高值 24.7%,此外华星光电、惠科分别以约 4500 万片和约 4200 万片的出货量分别排 名第二和第三,同比分别增长 8%和 10%,市占率分别为 18.0%和 16.7%。OLED 面板方面,国内厂商在政策大力支持以及下游需求推动下,加快 OLED 产线建设,产能逐渐扩大。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0 年中国 OLED 产能 7.5 平方千米,2022 年达到 21.8 平方千米。 2023 年 11 月 28 日,京东方公告,拟与成都高新区指定的合作方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 区投资建设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项目建设周期约 34 个月,总投资 630 亿元, 设计产能每月 3.2 万片玻璃基板(尺寸 2290mm×2620mm),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 板电脑等高端触控 OLED 显示屏。

技术、客户认证、资本实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等构筑电子大宗行业高进入壁垒,强者恒 强效应突出。电子大宗气体行业属于半导体上游材料的关键配套行业,对于下游半导体客 户的单个工厂/产线来说,现场制气一般仅有一个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商,供气期 15 年。

这 就使得新进入者只有在客户新增产线时才有机会进入,同时电子大宗气体属于半导体制造 的关键材料,对于气体的品质和稳定运营的要求极高,客户招标通常会考察其过往的运营 经验,这就使得强者恒强效应突出。

1)技术壁垒:目前电子大宗气体的纯度要求最高达到 ppb 级,比通用工业气体 ppm 级的纯度高 1000 倍,并且对各类气体的单项杂质水平也有特定的要求,除了纯度方 面,电子半导体客户对于电子大宗气体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也有严格的要求, 这对气体公司的系统工艺设计、工程建设、气站运营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技术壁垒极高。

2)客户认证壁垒:客户对于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商的认证极为苛刻,客户在新项目招 标时通常要求供应商在电子级同类工厂的建厂和运营的经验业绩,这使得市场的头部效应 愈加突出,新进入者的难度极大。 3)资本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壁垒:

半导体工厂的配套大宗气站需要气体公司预先投 入大额建设资金,项目整体回收期通常在 6 年以上,这对于气体公司的资产规模、负债能 力、现金流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另外客户通常要求气体公司在项目周围有稳定的液体保 供能力,用以应对现场制氮机中断生产或产能不足带来的气体短缺风险。区域性气体公司 资本实力不足,也不具备全国的液体工厂布局,进入难度大。

2.2 领先技术+充裕订单,公司现场制气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核心技术体系围绕气体生产至销售完整链条开展,包括气体生产、气体储运、气 站运行等,相关技术均已应用于电子大宗气体批量生产。在系统级制气技术领域,公司电 子大宗气体的产品技术参数可达到 ppb 级,与外资气体公司的先进水平一致,满足《重 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的性能要求,均远超国标要求;

在气体储运技术领域, 公司主要围绕氦气完整供应链形成了 4K 温区超低温的储运、液氦冷箱的冷却、氦气循环 回收提纯等核心技术,形成了氦气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在数字化运行技术领域, 公司实现了全部制气现场远程控制、并通过工业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安全、经济、可靠 的生产运行;在气体应用技术领域,公司为多个下游行业研发气体解决方案,实现节能减 排、提质增效。

氮气是用量最大的电子大宗气体,针对不同规模现场制气的供气需求,公司自主研发 了“Fast-N”和“Super-N”系列制氮装置,技术水平全球领先。针对小规模或爬坡阶 段的供气需求和大规模供气需求,公司分别开发了“Fast-N ”系列制氮装置。

以及 “Super-N”系列制氮装置。“Fast-N”系列制氮装置通过后置纯化系统,实现最终产品 杂质含量控制在 1ppbv 以内的目标,并通过撬装模块化设计,具备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交付时间短等特点。

“Super-N”系列制氮装置在 5000Nm3/h 及以上的供气量时,能够 不通过后置纯化系统即可直接产出杂质含量控制在 1ppbv 以内的氮气,较外资气体公司 7000 Nm3/h 的最低供气量更具有宽容度,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气需求。此外,针对产能 爬坡期客户,公司创新兴性开发可拆装的集成式制氮机,满足客户爬坡期用气需求,降低 客户爬坡期用气成本。

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大宗气体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国内市场来看,过去基本被 外资气体公司垄断,目前新增市场形成“1+3”的竞争格局。国际电子半导体行业发展成 熟度高,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商较为稳定,以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为代表的全 球大型工业气体公司占据了电子大宗气体行业的主要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来看,据公司招 股说明书数据,因为外资气体公司在国内市场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存量市场仍以三大外资 气体公司为主,2021 年公司大宗气体的市占率约为 8.03%。2018 年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下,公司中标第一单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项目(惠科股份现场制气项目),打破了外资 气体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格局。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在国内 集成电路制造和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 25.4%, 排名第一;其中,在 2022 年 1-9 月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高达 48.2%。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披露,2023 年 1-9 月,国内新增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 比例全市场第二,仅次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

细分领域来看,2018 年至 2022 年 9 月,在国内半导体显示细分领域新建配套电子 大宗气站的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 23.9%,排名市场第二、内资企业第一;在国 内集成电路制造细分领域新建配套电子大宗气站的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 26.2%, 排名市场第二、内资企业第一。

在手订单陆续进入投产供气阶段,叠加国内潜在订单充沛,公司增长确定性强、成长 性高。随着国内半导体厂商的加速扩建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下游市场对电子大宗气体的 需求将持续提升,公司积极推动电子大宗气体国产替代,广泛布局电子半导体行业新增产 线业务机会。

已储备多个新建现场制气项目,在手订单充裕,收入将随着项目投产和客户 用气量提升相应增长,未来空间广阔。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现场制气合同期限一般在 15 年以上,收费方式包括“照付不议”的固定收费,比重超过 40%,保证了公司取得稳 定的现金流,帮助公司有效对抗行业周期性波动。

2.3 基于电子大宗气体客户资源,延伸布局电子特气业务

电子大宗气体与电子特种气体客户重合,基于现有客户的深厚稳固关系,公司或将自 然衍生电子特种气体业务。公司目前已储备一批以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为 代表的优质电子大宗气体客户,他们均有着大量的电子特种气体需求。公司在与下游半导 体客户长期的供气服务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稳固的客户关系,逐渐对客户电子特种气体需求形成了一定认知,包括各类气体品种的品质要求、用量大小、市场竞争情况等。

公司电 子特种气体业务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已经计划拓展 3 个电子特种气体品种。 2023 年 12 月 1 日,公司发布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书》 的公告,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约为 3.9 亿元人民币。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 3.27 亿元, 主要包含烷类气体混配装置(磷烷、锗烷、硅烷、乙硅烷混配氮气、氩气、氦气、氢气)、 HBr 精馏装置、SMR 制氢装置和氦气分装装置等。项目计划在 2024 年 3 月开工建设, 计划将于 2025 年 12 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电子级溴化氢 300 吨、 高纯氢气 1438 吨、高纯氦气 35.71 吨、烷类混配气 20000 瓶。

3. 氦气:“黄金气体”应用广泛,公司打造自主可 控供应链体系

3.1 氦气资源分布不均,少数国家拥有绝对话语权

氦气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元素,被称为“黄金气体”。氦是已知熔 点和沸点最低的元素,具有低密度、低溶解度、高导热率、强化学惰性等独特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液体燃料火箭、载人深潜、第四代核反应堆、半导体制造、量子计算 机、核磁共振、现代精密分析仪器等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氦消费量已经成为表征一 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8 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 13817 号令,公布对 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 35 种关键矿产目录,氦气赫然在列。随后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 组织陆续将氦气类如关键矿产名录。目前发现的氦气矿床主要有两种:1)烃类天然气的伴生矿,作为天然气加工或液化 天然气生产的副产品生产。目前全世界 95%的氦供应是作为天然气加工或液化天然气生产 的副产品生产的。根据天然气中可用氦气含量。

可将天然气分为少见的特富氦天然气(氦 气含量≥1.00%)、提氦效益良好的富氦天然气(氦气含量 0.30%-1.00%)、可直接提氦 的中氦天然气(氦气含量 0.10%-0.30%)、可联产提氦利用的低氦天然气(氦气含量 0.03%-0.10%)以及难以利用的贫氦天然气(氦气含量<0.03%)。

全球氦气资源高度集中,几乎被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垄断。根据 USGS 数据,2022 年世界氦气总探明储量约为 120.85 亿立方米,其中美国氦气储量 85.61 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 71%;卡塔尔氦气资源来自液化天然气尾气(闪蒸气) 提纯回收,资源量巨大,但缺乏达到工业品味的氦气储量;阿尔及利亚氦气储量 18 亿立 方米;俄罗斯氦气储量 17 亿立方米。

此外,根据 Helium One 数据,坦桑尼亚鲁夸区可 能蕴含多大 39.1 亿立方米的氦气资源,但仍需钻探证实。根据 USGS 数据,2021 年,美 国地区氦气产能约为 7700 万标准立方米,占比约为 48.13%,卡塔尔产能约为 5100 万 标准立方米,占比约为 31.88%,合计产能占到全球接近 80%,而中国仅占约 0.63%;

截 止 2021 年底,全球氦气总资源量约为 484 亿立方米,其中美国、卡塔尔、阿尔及利亚、 俄罗斯资源量占全球总资源的 87.19%。美国在全球氦气贸易体系中拥有绝对话语权。一方面,美国氦气产能与资源量占比全 球第一;

另一方面,全球十大高纯工业氦气供应商中,美国资本控股企业超过半数,十大 氦气压缩机生产商中,美企占据半壁江山。此外,国际上的氦气供应实行配额制,现有氦 气贸易由林德、液化空气、空气化工等国际气体公司,通过长期贸易协议完成额度分配,

 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的氦资源分配话语权基本由美国资本掌控,例如卡塔尔虽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氦气生产国,但由于卡塔尔的提氦设备和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其销售受到 美国控制。

全球氦气需求平稳增长,总体呈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协会统计,2020 年全球氦气需求量为 1.94 亿立方米,相对于 1.6 亿立方米的产量而言,出现了约 22%的 供需缺口。根据《全球氦气产业链分析与中国应对策略》,随着医疗、5G、半导体、航空 航天、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预计未来数年中国氦气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 2025 年将达到 2.11 亿立方米,其中亚太地区需求占比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氦资源勘探起步晚、程度低,氦气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属于贫氦国家,对氦 气资源的价值开始关注较晚,评价和勘探程度较低。现有资料表明中国在四川盆地、塔里 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松辽盆地等地区已经发现一些富氦、高氦天然气藏。

2017 年以来,中国氦气进口量长期保持在 2000 万立方米以上,进口依存度超过 90%。中国氦气进口主要来自六大外资企业,2021 年约占总进口量的 84.4%,其中林德、液化 空气、空气化工进口量占比较高,分别为 21.4%、20.3%、17.7%,国内仅有广钢气体和 上海济阳两家企业从事氦气进口业务。

鉴于氦气资源高度集中,供应链高度垄断,气源地产能、地缘政治、海运设施、天气 因素、海关政策等因素的细微变化均可能导致氦气供应稳定性的剧烈波动,导致价格大幅 变化。2018-2019 年,美国氦气储备规模持续下降,卡塔尔第三座氦气厂项目延后,叠 加埃克森美孚维修停产,阿尔及利亚气源地停产,全球氦气供应短缺。

2020 年 3 月底,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边境关闭,破坏了全球氦气的需求和供应,导致供应紧张转为供 应过剩。2021 年 7 月,美国土地管理局下属大型氦浓缩厂开始了为期 4 个月的检修,氦 气供应市场开始出现了紧张情绪。 2022 年 2 至 3 月,卡塔尔实施氦气工厂维护,减少产量,加之 2022 年 2 月开始的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阿穆尔气源地供气延迟,进一步加剧了 供应紧张形势,国内氦气进口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我国目前基本满足规模建设提氦工程的条件,大型氦气液化和液氦储存技术仍处攻关 阶段。氦气产业链按照关键技术划分,可以分为粗氦提取、粗氦精制、氦气液化及储运三 个环节。目前国外已形成了成熟的氦气全供应链技术和装备,基本掌握在美国空气化工公 司(全供应链)、普利森公司(Prism 膜)、美国环球油品公司(膜)、法液空(全供应 链)和德国林德(全供应链)等少数外国公司。

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天然气粗 氦提取、粗氦精制、气氦储运技术,但是氦气的液化和液氦的储运仍需依赖进口设备。目 前国产氦气液化器已研制成功,但其性能、可靠性尚有提升空间;储罐端,关键技术和难 点在于结构设计和绝热材料,目前仍被美国 Gardner 和林德工程垄断。

国内 LNG-BOG 提氦技术及产能建设快速发展,但产品应用领域受限。LNG-BOG 提 氦装置是利用低温冷凝分离方法,从 BOG,即天然气液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冷凝气和 LNG 储罐汽化产生的蒸发气体中获得高纯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国产大型低温制冷 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中国大型制冷系统从应用基础、关键设备到系统集成技 术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依托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孵化的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在 BOG 提氦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 LNG-BOG 低温提氦装置,并与多家公司合作建成多条 LNG-BOG 提氦生产线。但由于国内 LNG 来源丰富,难以像气源 地可以保证单一气源,做到精准的杂质分析,导致 LNG-BOG 提氦技术制取的氦气纯度受 限,应用领域有限。

3.2 公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氦气自主可控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长期、大批量、气源地直接供应氦气资源的内资气体公司。 2020 年 3 月,公司取得林德气体和普莱克斯合并时国家反垄断要求剥离的氦气业务,其 中包括通过采购合同的背靠背安排取得来自澳大利亚达尔文、卡塔尔、俄罗斯阿穆尔等气 源地的氦气产能。

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氦气供应渠道,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等气源地 厂商直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气源供应丰富。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21 年公司氦气 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 10.1%。依托丰富的氦气资源,以及自主可控技术,公司打造了完善的全球氦气供应链系统。 

氦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 4K 温区液氦冷箱冷却、4K 温区超低温储运、换热气化、超高压 压缩增压以及循环回收纯化等工艺,最后制成液体和气体形态的氦气产品交付至客户。公 司积极推动实现氦气完整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技术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设备端储备充足 液氦冷箱,同时配合国产液氦冷箱设备验证测试,供应端承接林德部分采购合同,同时自 主开发其他气源地。

1)技术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超高纯氦气纯化技术、4K 温区超低温储运技术、 4K 温区液氦冷箱冷却技术、氦气循环回收提纯技术、冷磁技术等,覆盖了氦气的完整供 应链,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

2)设备端:液氦冷箱是液氦储运的核心设备,技术壁垒极高,目前全球仅有两家国 外供应商,因此公司冷箱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2020 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氦气业务后, 公司前期是向林德气体租赁液氦冷箱。2020 年末,公司签订了液氦冷箱采购合同。

由于 交付周期较长,且在使用前需要预先冷却,公司购入的液氦冷箱于 2021 年起才陆续投入 使用。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已自购投入运营 25 个液氦冷箱,公司已有的液氦冷箱能够 完全覆盖采购所需。此外公司也在协助国内厂商测试验证,未来在性能、品质、稳定性等 方面达标后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3)供应端:公司以林德气体与普莱克斯合并案剥离的氦气业务为契机进入全球氦气 供应链,2020 年 3 月林德气体与公司签署了氦气采购合同的背靠背安排协议即《氦气买 卖协议》,约定林德气体将其与澳大利亚达尔文、卡塔尔一期、卡塔尔二期、俄罗斯阿穆 尔四个气源地氦气原料气供应商签署的氦气采购合同中一定比例的氦气产能转让给公司。

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国际氦气供应渠道,开发了更多的一手氦气资源,目前已与其他气源地 厂商直接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形成多样化的气源组合,打造完善的全球供应链。据公司测 算,假设未来三年(2023-2025 年)俄罗斯阿穆尔气源地仍未供气,公司预计自主开拓 的气源地供应量占比约为 22%、57%和 64%,即在 2024 年公司预计自主开拓的气源地 采购占比将超过林德气体剥离的气源地。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宋涛、马昕晔)@ 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山东)经济信息有限公司采集采编!

《广钢气体研究报告》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 17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