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aaAI研发手册--【1】--模型重构

背景

        HayaaAI第一个版本开发时只是单纯的想做一个相对自动化的面向小型企业的自动化信息系统,还没有企业独立智能“人格”这个设计理念在里面的体现,虽然当时有了相关的设想,也有了相关的架构设计。但是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发生了模型过于耦合,服务API过于分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把原本设想的企业智能核心给搞没了,又变成了传统型的企业信息系统,只体现基于人主导的自动化,智能化全然没了影子。

重构思路

  1. App这个模型对象原本是远程配置模型中主要构成对象,但是在系统内的安全审核模型中也是有一定的耦合,作为配置模型对象有些片面。
  2. 程序组件是App对象的构成元素,而这个模型对象又是设置在了远程配置模型中,也是不合适的
  3. 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由一个个App的部署实例构成的,AppInstance和运维管理服务相关联,AppInstance作为企业智能的实体对象也是需要自身进行自我监控保证“机体健康”。
  4. 第一迭代中由于无意识的忽略掉了智能设计,所以在潜意识中系统的健康还是需要人工监控与恢复的,这个设计的缺陷需要补充上。
  5. 引入智能核心的设计概念后,无论企业组织管理、订单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都变成了企业行为系统,智能核心需要有能够对行为系统的产生的行为进行审核的接入点,而不能形成行为系统有所行为,智能核心茫然不知。
  6. 需要注意的是,以智能核心为主体进行系统设计,那么安全审核中原本人类用户的请求行为其实应该理解为企业自身的企业行为,需要将系统的设计目标以审核用户的是否拥有权限变成用户发出的行为是否拥有对应的权限,审核主体从用户变更为行为。换而言之,审核规则也变更为行为是否符合智能核心所确定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单一的审核用户是否拥有发出行为的权限。
  7. 智能核心的构成结构都放在Core一个数据库中。
  8. 将人类行为类比到软件系统,那么面向与系统外部的一个函数或者函数流程链形成的效果类似于行为。而传统概念上的软件授权主要针对人的权限控制,转换视角,以软件行为为主体,那么人的因素可以看作是行为驱动的附加约束,而非主驱动。行为是智能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外界刺激为驱动力核心,人对系统的使用可以抽象为一种刺激要素来构建完整的行为因果链。
  9. 进一步抽象刺激的概念并且回归信息理论则是信息交换,8的思考基于一种场景的变换考虑,比如从人使用软件变换为了软件驱动软件,那么信息交换传递可以有更好的适应场景。伴随着人口下降和老龄化以及自动化,那种围绕人的软件设计体系需要有所演化了。
  10. 对应系统的数据分级别,那么和数据相关的函数访问也需要分级,数据过滤展示和完全无授权访问是不同的行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