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驱动开发简易流程

推荐视频:

正点原子【第四期】手把手教你学 Linux之驱动开发篇
小智-学长嵌入式Linux&Android底层开发入门教程

能力矩阵

基础能力矩阵

熟悉c/c++、熟悉数据结构
熟悉linux系统,Shell脚本,Makefile/cmake/mk
文件IO、多线程、竞争、并发、阻塞、同步、中断、网络
熟悉调试工具,gdb、gdbserver、tcpdump

行业能力矩阵

平台相关:海思/君正/安霸MTK/NXP/高通/全志/瑞芯微/展讯等平台
系统相关:bootloader、kernel、文件系统,定制、移植、开发与适配
Android相关:HAL、Services、Framework
驱动相关:驱动设备模型、GPIO、I2C、SPL、UART、WIFl、LCD、USB
物联网相关:TCP/IP、UDP、COAP、MQTT、HTTP
流媒体相关:RTMP、RTSP、Iive555
视频编码:H264、H265、MJPEG
音频编码:PCM、AAC、G711
流媒体框架:FFMEPG、GStreamer、WebRTC

开发流程

  1. 编译系统,跑起来(编译从原厂拿来的SDK,看看有没有报错,做好一些必要的ignore管理)
  2. 按照需求将项目外设逐个调通(遥控,WIFI,蓝牙,LED灯光等等)
  3. 封装Android接口,让应用能用上驱动(这个一般是移植的芯片厂家的驱动,适配好就行)
  4. 应用实现(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各种功能)

Linux驱动开发思维

1、Liuⅸ下驱动开发直接操作寄存器不现实。
2、根据Linuⅸ下的各种驱动框架进行开发。一定要满足框架,也就是Linux下各种驱动框架的掌握。
3、驱动最终表现就是/dev/xxx文件。打开、关闭、读写。
4、现在新的内核支持设备树,这个一个dts文件,此文件描述了板子的设备信息。

linux驱动开发分类

linux驱动分为三大类:
1、字符设备驱动,最多的。
2、块设备驱动,存储
3、网络设备驱动,
一个设备不说是一定只属于某一个类型。比如USB WIFI,SDIO WIFI,属于网络设备驱动,因为他又有USB和SDIO,因此也属于字符设备驱动。

应用程序和驱动交互原理

用户空间(用户态)和内核空间(内核态):
Linux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程序运行在内核空间、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空间。
应用程序想要访问内核资源,怎么办,有三种方法:系统调用、异常(中断)和陷入。我们一般都是系统调用的方式。
Linux 驱动属于内核的一部分,因此驱动运行于内核空间。
[图片]

当我们在用户空间想要实现对内核的操作,比如使用 open 函数打开/dev/led 这个驱动,因为用户空间不能直接对内核进行操作,因此必须使用一个叫做“系统调用”的方法来实现从用户空间“陷入”到内核空间,这样才能实现对底层驱动的操作。
[图片]

驱动的加载与卸载

Linux 驱动有两种运行方式。

  1. 将驱动编译进 Linux 内核中,这样当 Linux 内核启动的时候就会自动运行驱动程序。
  2. 将驱动编译成模块(Linux 下模块扩展名为.ko),在Linux 内核启动以后使用“insmod”命令加载驱动模块。
    驱动编译完成以后扩展名为.ko,有两种命令可以加载驱动模块:insmod和modprobe。insmod 命令不能解决模块的依赖关系,modprobe 会分析模块的依赖关系,然后会将所有的依赖模块都加载到内核中。驱动模块的卸载使用命令“rmmod”即可
    简单看懂驱动代码
 /* 驱动入口函数 */ 
 static int __init xxx_init(void) 
 { 
 
/* 入口函数具体内容 */ 
 
return 0; 
 } 
  
 /* 驱动出口函数 */ 
 static void __exit xxx_exit(void) 
 { 
 
/* 出口函数具体内容 */ 
 } 
 
 /* 将上面两个函数指定为驱动的入口和出口函数 */ 
 module_init(xxx_init); 
 module_exit(xxx_exit);

设备号的分配

  1. 静态分配设备号
    注册字符设备的时候需要给设备指定一个设备号,这个设备号可以是驱动开发者静态的指定一个设备号,比如选择 200 这个主设备号。有一些常用的设备号已经被 Linux 内核开发者给分配掉了,具体分配的内容可以查看文档 Documentation/devices.txt。
    使用“cat /proc/devices”命令即可查看当前系统中所有已经使用了的设备号。
  2. 动态分配设备号
    静态分配设备号需要我们检查当前系统中所有被使用了的设备号,然后挑选一个没有使用的。而且静态分配设备号很容易带来冲突问题,Linux 社区推荐使用动态分配设备号,在注册字符设备之前先申请一个设备号,系统会自动给你一个没有被使用的设备号,这样就避免了冲突。
    设备号的申请函数如下:
    int alloc_chrdev_region(dev_t *dev, unsigned baseminor, unsigned count, const char *name)
    注销字符设备之后要释放掉设备号,设备号释放函数如下:
    void unregister_chrdev_region(dev_t from, unsigned count)

内核打印

在驱动中可以使用printk 来输出信息,而不用printf。因为在 Linux 内核中没有 printf 这个函数。printk 相当于printf 的孪生兄妹,printf运行在用户态,printk 运行在内核态。在内核中想要向控制台输出或显示一些内容,必须使用printk 这个函数。不同之处在于,printk 可以根据日志级别对消息进行分类,一共有 8 个消息级别,这 8 个消息级别定义在文件 include/linux/kern_levels.h 里面,定义如下:

#define KERN_SOH "\001" 
#define KERN_EMERG KERN_SOH "0" /* 紧急事件,一般是内核崩溃 */ 
#define KERN_ALERT KERN_SOH "1" /* 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 
#define KERN_CRIT KERN_SOH "2" /* 临界条件,比如严重的软件或硬件错误*/ 
#define KERN_ERR KERN_SOH "3" /* 错误状态,一般设备驱动程序中使用 KERN_ERR 报告硬件错误 */ 
#define KERN_WARNING KERN_SOH "4" /* 警告信息,不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 
#define KERN_NOTICE KERN_SOH "5" /* 有必要进行提示的一些信息 */ 
#define KERN_INFO KERN_SOH "6" /* 提示性的信息 */ 
#define KERN_DEBUG KERN_SOH "7" /* 调试信息 */

一共定义了 8 个级别,其中 0 的优先级最高,7 的优先级最低。如果要设置消息级别,参考如下示例:

printk(KERN_EMERG "gsmi: Log Shutdown Reason\n");

上述代码就是设置“gsmi: Log Shutdown Reason\n”这行消息的级别为 KERN_EMERG。在具体的消息前面加上 KERN_EMERG 就可以将这条消息的级别设置为 KERN_EMERG。
如果使用 printk 的 时 候 不 显 式 的 设 置 消 息 级 别 , 那 么 printk 将 会 采 用 默 认 级 别MESSAGE_LOGLEVEL_DEFAULT,MESSAGE_LOGLEVEL_DEFAULT 默认为 4
在控制台修改内核打印级别:

echo 7 > echo 7 > /proc/sys/kernel/printk

在uboot下改变内核打印级别:

env set loglevel7 
env save

编译驱动程序和测试 APP

编译驱动程序

当我们编写完一个驱动程序之后会生成.c文件,比如chrdevbase.c 这个文件。我们需要将其编译为.ko 模块.

  1. 创建Makefile 文件,然后在其中输入如下内容:
 KERNELDIR := /home/zuozhongkai/linux/IMX6ULL/linux/temp/linux-imx-rel_imx_4.1.15_2.1.0_ga_alientek 
 CURRENT_PATH := $(shell pwd) 
 obj-m := chrdevbase.o 
  
 build: kernel_modules 
  
 kernel_modules: 
$(MAKE) -C $(KERNELDIR) M=$(CURRENT_PATH) modules 
 clean:  
$(MAKE) -C $(KERNELDIR) M=$(CURRENT_PATH) clean 

第 1 行,KERNELDIR 表示开发板所使用的 Linux 内核源码目录,使用绝对路径,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第 2 行,CURRENT_PATH 表示当前路径,直接通过运行“pwd”命令来获取当前所处路径。
第 3 行,obj-m 表示将 chrdevbase.c 这个文件编译为 chrdevbase.ko 模块。
第 8 行,具体的编译命令,后面的 modules 表示编译模块,-C 表示将当前的工作目录切换到指定目录中,也就是 KERNERLDIR 目录。M 表示模块源码目录,“make modules”命令中加入 M=dir 以后程序会自动到指定的 dir 目录中读取模块的源码并将其编译为.ko 文件。
2. Makefile 编写好以后输入“make”命令编译驱动模块,
3. 编译成功以后就会生成一个叫做 chrdevbaes.ko 的文件,此文件就是 chrdevbase 设备的驱动模块。至此,chrdevbase 设备的驱动就编译成功。

编译测试 APP

测试 APP 比较简单,只有一个文件,因此就不需要编写 Makefile 了,直接输入命令编译。
因为测试 APP 是要在 ARM 开发板上运行的,所以需要使用 arm-linux-gnueabihf-gcc 来编译,输入如下命令:

arm-linux-gnueabihf-gcc chrdevbaseApp.c -o chrdevbaseApp

编译完成以后会生成一个叫做 chrdevbaseApp 的可执行程序,输入如下命令查看chrdevbaseAPP 这个程序的文件信息:

file chrdevbaseApp

运行测试

  1. 拷贝文件
    [图片]

  2. 加载 chrdevbase.ko 驱动文件

insmod chrdevbase.ko 

或者

modprobe chrdevbase.ko

如果使用 modprobe 加载驱动的话,可能会出现如下的提示:
[图片]

modprobe 提示无法打开“modules.dep”这个文件,因此驱动挂载失败了。我们不用手动创建 modules.dep 这个文件,直接输入 depmod 命令即可自动生成modules.dep,有些根文件系统可能没有 depmod 这个命令,如果没有这个命令就只能重新配置busybox,使能此命令,然后重新编译 busybox。输入“depmod”命令以后会自动生成 modules.alias、modules.symbols 和 modules.dep 这三个文件,
[图片]

然后重新使用modprobe 加载 chrdevbase.ko
输入如下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有没有 chrdevbase 这个设备:

cat /proc/devices

[图片]

创建设备节点文件

驱动加载成功需要在/dev 目录下创建一个与之对应的设备节点文件,应用程序就是通过操作这个设备节点文件来完成对具体设备的操作。输入如下命令创建/dev/chrdevbase 这个设备节点文件:

mknod /dev/chrdevbase c 200 0

其中“mknod”是创建节点命令,“/dev/chrdevbase”是要创建的节点文件,“c”表示这是个字符设备,“200”是设备的主设备号,“0”是设备的次设备号。创建完成以后就会存在/dev/chrdevbase 这个文件,可以使用“ls /dev/chrdevbase -l”命令查看,
如果 chrdevbaseAPP 想要读写 chrdevbase 设备,直接对/dev/chrdevbase 进行读写操作即可。

设备操作测试

./chrdevbaseApp /dev/chrdevbase 1

[图片]

./chrdevbaseApp /dev/chrdevbase 2

[图片]

卸载驱动模块

如果不再使用某个设备的话可以将其驱动卸载掉,比如输入如下命令卸载掉 chrdevbase 这个设备

rmmod chrdevbase.ko
  • 21
    点赞
  • 3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Linux驱动开发流程大致如下: 1. 确定驱动类型:确定需要开发的驱动类型,例如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等。 2. 编写驱动代码:根据驱动类型编写相应的驱动代码,包括初始化函数、读写函数、中断处理函数等。 3. 编译驱动代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驱动代码,生成驱动模块文件。 4. 安装驱动模块:将驱动模块文件安装到系统中,使用insmod命令加载驱动模块。 5. 测试驱动功能:使用相应的测试工具或应用程序测试驱动功能是否正常。 6. 调试驱动问题:如果出现驱动问题,需要使用调试工具进行调试,例如使用gdb调试驱动代码。 7. 优化驱动性能:对驱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驱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8. 发布驱动代码:将驱动代码发布到开源社区或自己的网站上,供其他开发者使用和改进。 ### 回答2: Linux驱动是Linux内核中的一段代码,是连接硬件和应用程序的桥梁。Linux驱动开发是一项涉及到操作系统内核、硬件和编程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具备扎实的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知识、熟练的编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Linux驱动开发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需求:确定开发的驱动是哪一种类型(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等),并明确驱动的功能需求。 2.编写设备驱动程序:根据需求,编写驱动程序的相应模块。 3.配置内核:将编写好的驱动程序模块集成到内核中,编译内核并安装。 4.加载驱动:通过modprobe等命令加载驱动到内核中。 5.测试和调试:编写测试程序对驱动进行测试和调试,保证驱动与所连接的硬件设备正常通信。 6.发布和维护:将测试通过的驱动发布,并持续对驱动进行维护和更新。 在以上步骤中,配置内核是一个非常关键和复杂的过程。内核的开发需要各种各样的支持程序,如交叉编译器、调试器等开发工具,还需要了解内核的构建体系和源代码结构。同时,为了在内核中正确地安装和配置驱动程序,需要了解驱动程序的接口函数、注册函数、出错处理等技术细节。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驱动程序进行优化,使得驱动程序在运行时不会占用过多的资源和影响系统性能。因此,对硬件设备或内核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实施优化的必要条件。此外,开发人员还需要对驱动的修改、升级进行版本控制和管理。 总之,Linux驱动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开发人员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经验,才能保证驱动的质量和稳定性。 ### 回答3: Linux驱动开发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需求和目标:在开始开发Linux驱动程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需要创建什么样的驱动程序,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它将如何与其他组件(如Linux内核)交互。我们还需要确定目标硬件平台,并确定驱动程序需要支持哪些硬件设备和哪些功能。 2. 阅读文档和源代码: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我们需要认真阅读相关的文档,如Linux内核源代码、驱动API、硬件规格书等。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内核API和常用数据结构,并了解在内核中进行编程的常规方法和惯例。 3. 编写代码:在阅读完相关文档后,我们可以开始编写代码。在编写代码时,我们需要遵循内核编程的最佳实践,如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避免全局变量、使用Linux锁等。 4. 编译测试和调试:编写完代码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编译和测试,以确保其在不同硬件平台上可以正常工作。在测试期间,我们应该使用内核调试器或其他工具进行调试,以解决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发布和维护:一旦驱动程序经过测试并准备好发布,我们需要将其提交给Linux内核维护人员进行审核并将其合并到内核代码库中。一旦驱动程序被合并,我们需要定期更新代码以跟随内核代码库的发展,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和错误。 总体来说,Linux驱动开发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C语言编程技能和对Linux内核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熟悉常用的内核编程工具、调试方法和最佳实践。通过不断练习和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Linux驱动程序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