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软件产业真正能成气候的只有八十年代的财务软件和九十年代的ERP,这两股软件产业化的推动者来自于同一批厂商,即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民族软件商。经过二十年的普及,ERP已经从国际化大公司走进国内中等规模企业,而被认为是软件产业的下一波推动力量的物流软件仍始终处于厂商苦苦支撑、市场不愠不火的状态。要想突破这一困局、推动国内物流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激活数以百万计的中小物流企业。
正文:
中国物流行业占到GDP的18%,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只有10%。这个数字的差异说明中国的物流行业效率太低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行业却聚集了百万量级的中小物流公司。
顾名思义,制造业以产品为中心,而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则是服务,兼具“物流”与“服务”两种特性。相对制造业信息化而言,物流企业业务与管理的特点是以信息为驱动、客户满意度为导向、流程标准化管理(SOP)与绩效监控为核心。作为流程与管理的固化与提升手段,信息系统可谓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物流业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只占到产业整体数量的万分之一不到,占行业主体的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个行业的信息化也形成两个极端:中远等大型国营企业,每年投入千万级信息化资金,打造自己物流运营的能力,已经或正在步入国际一流水平;中小物流企业则停留在手工单据或EXECL表格作业的程度,可以比喻为还在农业社会。
作为这些中小物流企业,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企业管理的规范度、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都与大中型企业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解决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困惑和顾虑,物流软件行业就无法实现整体突破。而多数物流软件公司照搬ERP的做法来做这个市场,结果是很多人形成认识误区;而且ERP软件的销售和服务方式,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
通过接触几家物流软件供应商,我们发现上海世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小物流软件市场上做得有声有色。经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这样一些规律,对破物流软件行业这个题眼有了一些看法。
首先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不仅仅来自内部成本或管理的需求,更直接的是来自外部客户的推动,这是业务的推动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也就是说,多数小物流公司的系统,一开始只支持简单的业务单据录入和查询统计,但当企业发展到某一阶段,将由外部因素推动这些物流企业来完善内部管理和业务水平。如上海某物流公司业务发展很快,年营收入在3000万,每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是一家典型的中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同样规模制造企业的管理已经比较规范,ERP和财务、办公等软件系统应当是常见的。而同等规模的物流企业在管理精细度和信息化方面基本空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类企业多是民营的而且成立时间短,面对业务的迅速增长,而企业员工素质又偏低,企业自身的观念很大程度决定了信息化的投资。因此对多数企业来说业务是第一位的,管理和其他支撑工具和手段虽然重要,但一般排在业务拓展和人才吸纳之后了。这家物流公司花费很大心血谈下来一家跨国公司的仓储中转配送业务,客户方要求物流公司能每天提交库存和发运信息报表,每月提交每种货品进出库和发运、退回等统计信息,而且希望能在网上实时查询自己货物的状况等,而客户提出的这些要求,不是增加人手就能完成的,必须有信息系统支撑,这也迫使这家公司考虑用信息化手段代替手工作业。相信类似的问题很多中小物流企业老总们都遇到过,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多是大中型制造业,而制造企业在内部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上一般是远高于小物流公司的,并且从自身供应链管理角会对物流服务商提出各种各样的管理需求,作为物流服务商,已很难仅靠低成本的仓库、几辆车就可以混世界了。作为服务型企业,客户的需求就是信号,是企业最大的动力和压力。
其次,物流信息化,企业关注的不是软件技术而是内涵的优秀业务实践和流程。物流企业本身的运营服务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其量体裁衣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里面蕴含着物流实践者们的最优化流程和规则的累积。宝供创立之初,就花重金筹建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且这些年一直在跟随业务滚动改进。这套系统也是宝供最引以为豪、每次论坛必讲的内容。
第三,企业一旦决定搞信息化,很多潜在的需求会被激发,进而要求软件服务商具备综合服务能力。一旦投资在即,企业就会考虑信息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如提高管理的规范度、加强人员的绩效监控、增加智能的业务逻辑等等,要求往往是超越一般小型软件功能的。这一信息化路径也和传统企业ERP实施明显不同。物流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软件企业与物流公司互动互推的长期合作模式,而非一个ERP项目解决所有问题。这个过程既是物流企业逐步完善管理的过程,也是物流企业总逐步改变观念、业务由追求单一的业务增长逐步走向服务提升、客户导向的过程。这家上海物流公司的选择鲜明地证实了这一点。他没有选择EXE等大型成熟的商品化软件提供商,而是选择了以解决方案和物流咨询能力见长的上海世联信息技术公司,利用该公司比较成熟的物流管理软件,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进行部分定制化开发。
在和王总交流过程中,王总这样谈到自己的选择:
1、看中的是世联是专业做物流软件的,相对财务软件和ERP软件供应商的仓库、运输模块更适合自己和业务需求。
2、世联公司的物流产品线全,覆盖订单管理、干线运输、配送、仓库、国际货代等业务,用几年时间逐步定制、上线,最后能形成满足自己业务需求、成为自身核心能力的一套系统,而这个系统以后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司对人员的依赖性。
3、见过世联公司的技术队伍,开放能力强,产品是java版的基本平台,支持很多流程的定制化开发和更高功能的逐步应用,能适应企业内逐步提升的要求,适合公司现有人员的素质。
4、王总还比较看中这公司技术人员的务实肯干,认为只有这种风格才和物流公司的文化相匹配,能满足公司以后对系统的更新和各种各样的服务要求。
笔者认为,这几点其实很能代表中小物流企业老总们的想法,也是物流软件企业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思路,摆脱ERP服务模式,实现物流软件产业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物流信息化,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最大需求来自于业务需求和客户要求,而传统企业ERP等信息管理手段的普及,也将带动物流作为基础服务产业的升级。而满足客户的这种要求,就是需求3PL物流商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无论是EDI电子方式对接,或是人工输入信息对接,都需求服务商和制造商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2、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应以流程为核心,而非传统企业以财务为核心的ERP模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领先的业务流程来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固化流程,减少人员能力对服务质量影响的最好方式是信息系统。
3、物流企业的需求满足或信息化建设顺序应该以客户为导向,逐步推行,而非ERP项目一次建设。无论从资金的投入,客户的风险意识、或操作人员的素质来说,长期持续的投入都将是物流信息化一大特点。
4、物流信息化服务商应该具备相应的流程梳理和咨询能力,并能在具体业务上为客户带来标杆企业优秀运营的最佳实践的能力。3PL物流企业常常不是服务一家客户,多个客户的不同要求如何在一套系统里面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这就需求软件商和企业在实施系统前,对业务和客户需求点进行梳理,并通过流程的ESIA优化(消除、简化、集成和自动化)来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
5、软件的实施过程和成本将占到较大比例,需求服务商在这方面培养自身的能力和注重投资。物流企业操作人员一般素质偏低,在软件的界面设计上,一定要结合企业信息化水平给予充分的提示和纠错机制。而培训上要改变那种理念式的培训,改为针对岗位操作的,多次小量的培训,使得企业人员快速掌握并进入新角色。
6、物流软件的服务比软件本身重要,物流企业作为服务企业,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是在不断调整的,而服务的满意度也是逐步提升的。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改进是持续的,因此物流系统的固化程度是远低于制造企业的ERP的,而软件构架的开放性和持续的功能增减改进就是物流系统服务的最大价值。
笔者综合多年对物流企业咨询和对软件行业的观察,认为物流信息化如突破以上几点,就将迎来全新的局面,百万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传统企业的采购物流、分销物流,以及中国日益依赖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国际物流市场,这三大块市场的容量将超越现有的ERP市场容量,形成中国软件行业另一个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