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 更新中

中医基础–更新中

中医基础

中医学含义:

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与保健的综合性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4.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科学属性

1.自然科学与社会
2.基础学科与应用科学双重性
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
4.科学、仁术与技艺的融合性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社会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医药实践基础、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形成标志
战国,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灵柩》 《素问》 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扁鹊《难经》 东汉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金匮要略》-(内伤病)】创立了相关的辩证纲领与治疗方剂。“医方之祖”
《神农本草经》东汉–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体系发展过程
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丰富实践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机证候学专著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 争鸣突破时期)

寒凉派:刘完素(河间)
补土派:李杲(东垣)
攻邪派:张从正(子河)
养阴派:朱震亨(丹溪)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时期)

明.吴又可《瘟疫论》-- 戾气说
清.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辩证
吴鞠通《温病条辩》–三焦辩证
薛生白《湿热条辩》

近代和现代(公元1840-1949-今:继承-发展-创新)
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理方面:(五脏、形神、精气神一体观)病机、诊断、防治、养生、康复等方面。eg:春-风-东-酸-肝-胆-筋-目-怒-爪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生理、疾病、防治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生理、疾病、防治的影响

说明:1.参考潘毅老师的资料整理,参考《中医基础》整理

2.仅供学习使用
整理者:pxj(潘陈雪)
日期:2022-10-06 01:16:5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