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更新中

声明:文章中所提及的中药,仅仅提供学习,他用后果自负。请勿擅自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表证

  • 由外感病邪侵犯人体而导致的病位比较轻、浅的一类疾病

辛甘发散为阳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为阳、辛味、有发散作用

发散方式

  • 把表邪发散到外边

  • 把腠理打开,通过出汗的方式,让邪气从汗而解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解表药都有发汗的作用

性味归经

  • 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掌握了药物的性味,也就了
解了它大体的作用方向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或某
几条经发生明显的作用,知道了归经在用药时能更准确

解表药–>具体中药饮片

  • 麻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

	- 辛、温、归肺、膀胱经

- 功效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应用

	- 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风寒表实证)

		- 善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称“发汗解表”要药,外感风寒表实证兼有咳喘尤为适用

	- 2.胸闷咳喘(肺气壅滞出现的整个胸廓的胸闷)

		- 外开皮毛郁闭,宣畅肺气;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制肃降

	- 3.风水浮肿(发热恶寒、眼睛、下肢甚至全身浮肿)

		- 上宣肺气,使肌肤之水从毛窍走;宣降通调水道

- 用法

	- 2~10g 不宜久煎,解表生用,平喘多炙用

- 对药

	- 1、麻黄+桂枝(麻黄,宜达气机;桂枝,通畅血脉)

		- 增强发汗力量

		- 用于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

	- 2、麻黄+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宣肺平喘)

		- 咳喘证

			- 热证

				- 加石膏、甘草等(麻杏甘石汤)

			- 寒饮

				- 加干姜、半夏等(小青龙汤)

			- 单纯咳嗽 

				- 麻黄+杏仁即可

	- 3、麻黄+附子+细辛(麻黄,解表发汗;附子,回阳、温阳;细辛,温肺化饮)

		- 适用阳虚体质之人的感冒,防止发汗过程当中耗伤人体正气

	- 4、麻黄+五味子(麻黄,宣肺平喘;五味子,酸涩收敛)

		- 适用久病咳喘,或年老体弱咳喘

		- 敛肺平喘,祛邪而不伤正

	- 5、麻黄+射干(麻黄,宣肺平喘,射干,祛痰)

		- 适用咳喘有痰之人

		- 宣肺平喘祛痰

	- 6、麻黄+生石膏(生石膏,清热泻火)

		- 适用喘的厉害,张口抬肩,不能平坐,体温高,吐黄痰之人,清肺平喘

- 口诀

	- 发汗解表麻黄峻,辛温归经膀胱肺

风寒客表实证宜,宣肺平喘消风水

- 使用注意

	- 麻烦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者的喘咳均应忌用

桂枝

  • 桂枝为樟树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心、膀胱经

  • 功效

    •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 解肌:发热恶寒引起的项背部不舒服,浑身肌肉酸困疼痛

  • 应用

    • 1.风寒感冒(有汗、无汗皆可用)

      • 风寒感冒虚实区分:

        • 发热、恶寒、无汗–>风寒感冒表实证–>感受寒邪重

        • 发汗、恶寒、有汗–>风寒感冒表虚证–>寒邪轻、风邪重

    • 桂枝善宣阳气于肌表,畅达营血于肌表,发汗力缓

    • 2.寒凝血滞诸痛

      • 辛散温通:温经散寒

      • 胸痹(冠心病)->心阳不振、痹阻不通->枳实薤白桂枝汤(张仲景.金匮要略)

      • 胃痛->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小建中汤(张仲景.伤寒论)

      • 宫寒、痛经、经闭->血寒->温经汤(张仲景。伤寒论)

      • 痹症->风寒湿邪导致肢体关节疼痛->桂枝附子汤(张仲景.伤害论)

    • 3.痰饮、水肿

      • 桂枝,温脾阳,以助水行,温肾阳,以助肾与膀胱的气化,又归肺经,可发汗水肿治疗:上治肺、中治脾、下治肾

      • 水饮->脾阳亏虚->苓桂术甘汤(张仲景.金匮要略)

      • 水肿->肾阳亏虚->五苓散

    • 4.心悸(心阳不振)

      • 温通心阳->炙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
  • 注意

    • 桂枝组方治疗的主要是寒邪导致的疼痛
  • 用法

    • 3-10g 不宜久煎
  • 对药

    • 1.桂枝+白芍(桂枝,发散;白芍,收敛)

      • 发热恶寒、有汗可止,无汗可发,助卫阳,通营血,调和营卫
    • 2.桂枝+饴糖(麦芽糖、红糖)(桂枝,味辛;饴糖,味甜)

      • 化阳气,温通中阳,治疗胃疼
    • 3.桂枝+当归(桂枝,温通经脉;当归,养血)

      • 温经通阳,补血止痛,用于血虚导致的腹痛

      • 最常用于女子痛经,尤其适用于月经快结束时小腹疼痛

  • 口诀:

    • 有汗无汗用桂枝,温经通阳又解肌,
      寒凝血滞诸痛宜,胸痹心悸寒经闭。
  • 使用注意:

    •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

  •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皱紫苏的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 功效

    • 发表散寒、行气和胃
  • 应用

    • 1.风寒感冒(发散表寒,开宣肺气)

      • 其解表散寒之力缓和->不是解决风寒感冒的主力

      • 风寒感冒伴胃脘部胀满,恶心呕吐-> 非紫苏莫属->既辅助其他药物发表散寒,又行气和胃缓解恶心呕吐

    • 2.胃脘气滞、妊娠呕吐(行气和胃)

      • 中焦气机阻滞(胃脘胀满、恶心欲吐)

        • 呕吐

          • 偏寒(吐清水状)

            • 紫苏+藿香(芳香化湿、理气、醒脾)
          • 偏热(吐酸腐状)

            • 紫苏+黄连
          • 食积

            • 紫苏+消食(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
      • 妊娠呕吐(胎儿生长影响中焦脾胃,导致脾胃气机失调,恶心呕吐)

        • 紫苏+砂仁、陈皮(泡水喝)

        • 紫苏是非常好的理气安胎的药物

  • 对药

    • 1.紫苏+砂仁;香附子(紫苏、行气和胃;砂仁、香附子,宽中理气)

      • 妊娠呕吐;胃脘胀满
    • 2.紫苏+桔梗(紫苏,解表散寒;桔梗,化痰利咽)

      • 治疗感冒有痰,解表化痰
    • 3.紫苏+生姜

      • 可解鱼蟹毒,治疗食用海鲜产生的恶心、呕吐、腹泻
  • 用量:3-10克,不宜久煎

  • 口诀

    • 紫苏解表功缓和,行气和胃效多多
      妊娠呕吐配砂仁,生姜煎服解蟹毒。
  • 使用注意事项

    • 阴虚及温病患者慎用
  • 香薷

    • 香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香薷的全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 功效

      •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 应用

      • 1.外感风寒(表实证),内伤暑湿

        • 头痛,无汗,署月感受风寒

        • 腹痛吐泻,内伤暑湿

        • 实证、虚证判断->有汗为虚,无汗为实

        • 香薷(夏月麻黄)->冬用麻黄,夏用香薷->香薷与麻黄同样具有发汗作用

      • 2.水肿、小便不利

        • 辛散温通,外能发汗,散肌表水湿

        • 辛味入肺,宣肺启上源,以利尿消肿(提壶揭盖)

    • 用法:3-10克

    • 对药

      • 1.香薷+藿香(香薷,和中化湿;藿香,芳香化湿)

        • 化湿和中,用于夏月发热、恶寒、无汗、腹痛、吐泻
      • 2.香薷+扁豆(香薷,和中化湿;扁豆,醒脾、祛署利湿)

        • 用于夏月祛暑、利湿、醒脾、止泻
      • 3.香薷+白术(香薷,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白术,健脾利湿)

        • 健脾祛湿,主要祛寒湿、水湿,用于寒湿之邪导致的水肿
    • 口诀

      • 夏月感冒香薷需,解表和中又化湿
        发越阳气利水肿,表虚有汗当禁忌。
    • 使用注意

      • 本品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者忌用
  • 荆芥

    •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

      • 辛、微温,归肺、肝经
    • 功效

      •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 应用

      • 1.感冒、头痛

        • 发表作用和缓–>外感表证无论寒热,寒热不显均可使用
      •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宣散透疹、祛风止痒)

        • 风胜则痒–>痒是由风邪引起的–>病位不定、肢体震颤
      • 荆芥–>辛(发散)、温(散寒)、质地轻(向上、向外)–>宣散透疹、祛风止痒

      • 组方–>荆芥+防风+蝉蜕

      • 荨麻疹(风疹):

        • 苍白色–>寒性、阴性 红色–>热性、阳性

        • 荆芥+桂枝(解肌)+白芍,其中桂枝+白芍是调和营卫—>适用苍白白色风疹

        • 荆芥+薄荷(发散、透疹)–>适用红色风疹

      • 3.疮疡初起(辛味发散、微温散寒)

        • 荆芥+防风、银花、连翘(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 4.炒炭止血(荆芥入肝,肝为血海)

        • 用于衄血(鼻衄、齿衄、肌衄)、便血、崩漏
      • 用法:3-10克,不宜久煎

    • 对药

      • 1.荆芥+防风(荆芥,发汗解表最和缓;防风,风药之首药、润剂)

        • 外感风寒表证、皮肤瘙痒证(麻疹、风疹、牛皮癣、湿疹,神经性皮炎)
      • 2.荆芥+薄荷(荆芥,辛温解表,作用和缓;薄荷,辛凉解表)

        • 适用于偏红风疹
      • 3.荆芥+升麻、槐米(荆芥,炒炭止血;升麻,升阳止泻,槐米,凉血、止血)

        • 适用于便血(大便出血。痔疮)
    • 口诀

      • 荆芥辛温归肺肝,祛风解表治外感,
        透疹止痒疮疡起,吐衄崩漏应炒炭。
    • 使用注意

      • 阴虚头痛,表虚有汗者忌用
  • 防风

    •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辛、微温、甘,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

      •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 应用

      • 1.感冒、头痛:以祛风解表为主,虽散寒力弱,但能胜湿止痛,且甘缓不峻

        • 风能胜湿–>祛除体内湿邪,止痛

        • 风寒、风热、风湿皆可应用

        • 防风又被称为风药之润剂、治风的通用药

        • 外感风邪通用,不适用于内风

      • 2.风湿痹痛(常用药)

        • 《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 寒湿痹痛–>防风+羌活、独活、姜黄

        • 湿热痹痛–>防风+地龙、苍术

        • 寒:遇寒加重,局部冷痛

        • 热:遇温加重,局部红肿

      • 3.风疹瘙痒:多种皮肤病,尤宜于荨麻疹(风寒、风热皆可)

        • 风热加辛凉解表药

        • 风寒j加辛温解表药

      • 4.破伤风

        • 防风的解痉作用限于外风引起的拘挛抽搐

        • 破伤风症状:四肢抽搐,动而不居

        • 破伤风会危及生命安全,机体表面出现伤口应去医院接受正规清创

    • 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 对药

      • 1.防风+荆芥(防风,祛风的首药;荆芥,祛风的和缓剂)

        • 通用于皮肤性疾病
      • 2.防风+羌活(防风、辛温解表;羌活,解表、发散力强)

        • 用于风寒表证–>九味羌活汤
      • 3.防风+连翘(防风、发散;连翘,清热)

        • 用于风热表证
      • 4.防风+黄芪(防风,解表、祛邪;黄芪,益气、固表)

        • 防风、黄芪合用能达到扶正固表,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作用

        • 用于体虚感冒–>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

      • 5.防风+生地、当归(防风,祛风止痒;生地,清热凉血;当归、养血)

        • 用于血虚风燥导致的皮肤瘙痒,如长期湿疹皮肤硬化瘙痒
      • 6.防风+白芍(防风,祛风、胜湿、止痛;白芍,柔肝止痛)

        • 用于一痛就泻,泻后痛止–>痛泻要方
      • 7.防风+秦艽

        • 无论寒热的风湿痹痛均适用
    • 口诀:

      • 祛风要药首防风,胜湿止痛疗痹痛
        风疹瘙痒皮肤病,随证加减显神功
    • 使用注意

      • 本品主要用于外风,凡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 羌活

    • 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根茎及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性味归经

      •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 功效

      •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 应用

      • 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

        • 具有较强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作用

          • 对风寒夹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最适用

            • 九味羌活汤(羌活+白芷、川芎、细辛)
          • 若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脊酸困、浑身酸痛也适用

            •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藁本)
      • 2.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 具有较强祛风胜湿、止痛作用,善入膀胱经,以头项、肩背为宜包括上身
    • 用法:3-10克

    • 验方

      • 1.病毒性感冒:轻度。多发于冬春

        • 羌活9g、防风6g、白芷9g、川芎6g、薄荷6g、桂枝6g、秦艽6g
      • 2.急性扁桃体炎:泡水喝

        • 羌活9g、公英15g、板蓝根10g
    • 对药

      • 1.羌活+独活(羌活,偏上、表疼痛;独活,偏下、里疼痛)

        • 通用于表、里、上、下一身疼痛
      • 2.羌活+防风、川芎(羌活,祛风解表、散表胜湿;防风。祛风要药)

        • 祛风胜湿止痛

          • 三者为轻清之品–>治疗头痛效果好(更适合于头风痛)
      • 3.羌活+苍术(羌活,胜湿;苍术,燥湿)

        • 适用于湿邪困顿、头痛如裹的症状
    • 口诀:

      • 羌活胜湿止痛强,风寒感冒头项僵
        上身疼痛尤适宜,防风当归伍姜黄
    • 使用注意:

      • 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

整理人:pxj_sx_xa(潘陈沈相)
日期:2024-10-01 23:49:5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