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K-近邻算法学习过程

k-近邻算法,简单地说,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

K近邻算法特征详细
优点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缺点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适用数据范围数值型和标称型

k-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

  1. 收集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2. 准备数据:距离计算所需要的数值,最好是结构化的数据格式
  3.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 训练数据:此步骤不适合k-近邻算法
  5. 测试算法:计算错误率
  6. 使用算法:首先需要输入样本数据和结构化的输出结果,然后运行k-近邻算法判定输入数据分别属于哪个分类,最后应用对计算出的分类执行后续的处理。

实施kNN分类算法伪代码如下:
对未知类别属性的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 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之间的距离
  2. 按照距离递增次序排序
  3. 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 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的预测分类

以下代码在python3.6中测试,安装了anocoda

from numpy import *
import operator

def classify0(inX, dataSet, labels, k):
    """
    k-近邻算法实现
    :param inX:特征值
    :param dataSet:数据集
    :param labels:标注的分类结果
    :param k:求前k个
    :return:前k个距离最近的选项中,返回出现频率最大的项
    """
    # 返回数据集中行的大小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将输入参数inX扩展到与数据集行的大小一致的矩阵,然后每项做差
    diffMat = tile(inX, (dataSetSize, 1)) - dataSet
    #求差值后的矩阵每项乘方
    sqDiffMat = diffMat**2
    #以行为单位,求和
    sqDistances = sqDiffMat.sum(axis=1)
    #开方,计算距离
    distances = sqDistances**0.5
    #按从小到大次序排序,保存对应的下标值
    sortedDistances = distances.argsort()
    classCount = {}
    for i in range(k):
        voteIlabel = labels[sortedDistances[i]] #取得在前k个距离下的对应取值
        classCount[voteIlabel] = classCount.get(voteIlabel,0) + 1 #计算当前取值voteIlabel的个数,get()如果获取不到,默认为0

    # 在python2.x版本中使用iteritems,operator.itemgetter(1)是以第二个项进行排序,这里是逆序
    sortedClassCount = sorted(classCount.items(),
                              key = operator.itemgetter(1),reverse = True)
    #最后返回第一项的第一个属性值 sortedClassCount {'A':3,'B':1}
    return sortedClassCount[0][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鱼儿LY

一切随缘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