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图

数据结构-图

图(Graph)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即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虽然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孩子) 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双亲)相关;而在图形结构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有向图和无向图

1.有向图

     若图G中的每条边都是有方向的,则称G为有向图(Digraph)。
(1)有向边的表示
     在有向图中,一条有向边是由两个顶点组成的有序对,有序对通常用尖括号表示。有向边也称为弧(Arc),边的始点称为弧尾(Tail),终点称为弧头(Head)。
  【例】<vi,vj>表示一条有向边,vi是边的始点(起点),vj是边的终点。因此,<vi,vj>和<vj,vi>是两条不同的有向边。

(2)有向图的表示
  【例】下面(a)图中G1是一个有向图。图中边的方向是用从始点指向终点的箭头表示的,该图的顶点集和边集分别为:
      V(G1)={v1,v2,v3}
      E(G1)={<v1,v2>,<v2,v1>,<v2,v3>}
      
2.无向图
     若图G中的每条边都是没有方向的,则称G为无向图(Undigraph)。
(1)无向边的表示
     无向图中的边均是顶点的无序对,无序对通常用圆括号表示。
  【例】无序对(vi,vj)和(vj,vi)表示同一条边。

 

 

 


(2)无向图的表示
  
【例】下面(b)图中的G2和(c)图中的G3均是无向图,它们的顶点集和边集分别为:
    V(G2)={v1,v2,v3,v4}
    E(G2)={(vl,v2),(v1,v3),(v1,v4),(v2,v3),(v2,v4),(v3,v4)}
    V(G3)={v1,v2,v3,v4,v5,v6,v7}
    E(G3)={(v1,v2),(vl,v3),(v2,v4),(v2,v5),(v3,v6),(v3,v7)}
    
  注意:
     
在以下讨论中,不考虑顶点到其自身的边。即若(v1,v2)或<vl,v2>是E(G)中的一条边,则要求v1≠v2。此外,不允许一条边在图中重复出现,即只讨论简单的图。

 

3.图G的顶点数n和边数e的关系
(1)若G是无向图,则0≤e≤n(n-1)/2
     恰有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无向完全图(Undireet-ed Complete Graph)

(2)若G是有向图,则0≤e≤n(n-1)。
     恰有n(n-1)条边的有向图称为有向完全图(Directed Complete Graph)。
  注意:
     完全图具有最多的边数。任意一对顶点间均有边相连。
  【例】上面(b)图的G2就是具有4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

 

3.顶点的度(Degree)
(1)无向图中顶点v的度(Degree)
     无向图中顶点v的度(Degree)是关联于该顶点的边的数目,记为D(v)。
【例】上图G2中顶点v1的度为3

(2)有向图顶点v的入度(InDegree)
     有向图中,以顶点v为终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入度(Indegree),记为ID(v)。
【例】上图G1中顶点v2的人度为l

(3)有向图顶点v的出度(Outdegree)
     有向图中,以顶点v为始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出度(Outdegree),记为OD(v)
【例】上图G1中顶点v2的出度为2
  注意:
     ①有向图中,顶点v的度定义为该顶点的入度和出度之和,即D(v)=ID(v)+OD(v)。
【例】上图G1中顶点v2的人度为l,出度为2,则度为3。
     ②无论有向图还是无向图,顶点数n、边数e和度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路径长度
     路径长度定义为该路径上边的数目。

 

网络(Network)

     若将图的每条边都赋上一个权,则称这种带权图为网络(Network)。
注意:
     权是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耗费等具有某种意义的数。

 

 

图的存储结构

 

图的存储表示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方法。至于具体选择哪一种表示法,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欲施加的操作。
     为了适合用C语言描述,以下假定顶点序号从0开始,即图G的顶点集的一般形式是V(G)={v0,vi,…,Vn-1}。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

 

1.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
     在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中:
 ① 用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的相邻关系
 ② 用一个顺序表来存储顶点信息

2.图的邻接矩阵(Adacency Matrix)
     设G=(V,E)是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邻接矩阵是具有如下性质的n阶方阵:
       

 

3.网络的邻接矩阵
     若G是网络,则邻接矩阵可定义为:
          
  

  其中:
      wij表示边上的权值;
      ∞表示一个计算机允许的、大于所有边上权值的数。
【例】下面带权图的两种邻接矩阵分别为A3和A4

         

4.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形式说明
  #define MaxVertexNum l00 //最大顶点数,应由用户定义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类型应由用户定义
  typedef int EdgeType; //边上的权值类型应由用户定义
  typedef struct{
      VextexType vexs[MaxVertexNum] //顶点表
      EdeType edges[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可看作边表
      int n,e; //图中当前的顶点数和边数
   }MGragh;
  注意:
     ① 在简单应用中,可直接用二维数组作为图的邻接矩阵(顶点表及顶点数等均可省略)。
      ② 当邻接矩阵中的元素仅表示相应的边是否存在时,EdgeTyPe可定义为值为0和1的枚举类型。
      ③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对规模特大的邻接矩阵可压缩存储。
      ④ 邻接矩阵表示法的空间复杂度S(n)=0(n2)。

5.建立无向网络的算法。
  void CreateMGraph(MGraph *G)
    {//建立无向网的邻接矩阵表示
      int i,j,k,w;
      scanf("%d%d",&G->n,&G->e); //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for(i=0;i<G->n;i++) //读人顶点信息,建立顶点表
        G->vexs[i]=getchar();
      for(i=0;i<G->n;i++)
        for(j=0;j<G->n;j++) 
          G->edges[i][j]=0; //邻接矩阵初始化
      for(k=0;k<G->e;k++){//读入e条边,建立邻接矩阵
        scanf("%d%d%d",&i,&j,&w);//输入边(vi,vj)上的权w
        G->edges[i][j]=w;
        G->edges[j][i]=w;
       }
    }//CreateMGraph

     该算法的执行时间是0(n+n2+e)。由于e<n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0(n2)。

 

 

图的邻接表表示法 

     图的邻接表表示法类似于树的孩子链表表示法。对于图G中的每个顶点vi,该方法把所有邻接于vi的顶点vj链成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这个单链表就称为顶点vi的邻接表(Adjacency List)。

1. 邻接表的结点结构
(1)表结点结构
    
┌────┬───┐ 
    
│adjvex  │next  │
    └────┴───┘
     邻接表中每个表结点均有两个域:
 ① 邻接点域adjvex
  存放与vi相邻接的顶点vj的序号j。
 ② 链域next
  将邻接表的所有表结点链在一起。
  注意:
     若要表示边上的信息(如权值),则在表结点中还应增加一个数据域。

(2)头结点结构
    
┌────┬─────┐ 
    
│vertex  │firstedge │
    └────┴─────┘
     顶点vi邻接表的头结点包含两个域:
 ① 顶点域vertex
  存放顶点vi的信息
 ② 指针域firstedge
  vi的邻接表的头指针。
  注意:
     ① 为了便于随机访问任一顶点的邻接表,将所有头结点顺序存储在一个向量中就构成了图的邻接表表示。
     ② 有时希望增加对图的顶点数及边数等属性的描述,可将邻接表和这些属性放在一起来描述图的存储结构。

2.无向图的邻接表
     对于无向图,vi的邻接表中每个表结点都对应于与vi相关联的一条边。因此,将邻接表的表头向量称为顶点表。将无向图的邻接表称为边表。
【例】对于无向图G5,其邻接表表示如下面所示,其中顶点v0的边表上三个表结点中的顶点序号分别为1、2和3,它们分别表示关联于v0的三条边(v0,v1),(v0,v2)和(v0,v3)。
    

 

 

注意:
    
n个顶点e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表示中有n个顶点表结点和2e个边表结点。

3.有向图的邻接表
     对于有向图,vi的邻接表中每个表结点都对应于以vi为始点射出的一条边。因此,将有向图的邻接表称为出边表。
【例】有向图G6的邻接表表示如下面(a)图所示,其中顶点v1的邻接表上两个表结点中的顶点序号分别为0和4,它们分别表示从v1射出的两条边(简称为v1的出边):<v1,v0>和<v1,v4>。

              
   注意:
    
n个顶点e条边的有向图,它的邻接表表示中有n个顶点表结点和e个边表结点。

4.有向图的逆邻接表
    在有向图中,为图中每个顶点vi建立一个入边表的方法称逆邻接表表示法。
    入边表中的每个表结点均对应一条以vi为终点(即射入vi)的边。
【例】G6的逆邻表如上面(b)图所示,其中v0的人边表上两个表结点1和3分别表示射人v0的两条边(简称为v0的入边):<v1,v0>和<v3,v0>。

 
  注意:
     n个顶点e条边的有向图,它的接表表示中有n个顶点表结点和e个边表结点。

 

5.邻接表的形式说明及其建表算法 
(1)邻接表的形式说明 
 
     typedef struct node{//边表结点
       int adjvex; //邻接点域
       struct node *next; //链域
     //若要表示边上的权,则应增加一个数据域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顶点表结点
       VertexType vertex; //顶点域
       EdgeNode *firstedge;//边表头指针
    }VertexNode;
     typedef VertexNode AdjList[MaxVertexNum];//AdjList是邻接表类型
      typedef struct{
       AdjList adjlist;//邻接表
       int n,e; 图中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ALGraph; //对于简单的应用,无须定义此类型,可直接使用AdjList类型。 

(2)建立无向图的邻接表算法

  void CreateALGraPh(ALGrahp *G)
    {//建立无向图的邻接表表示
      int i,j,k;
      EdgeNode *s;
      scanf("%d%d",&G->n,&G->e); //读人顶点数和边数
      for(i=0;i<G->n;i++){//建立顶点表
        G->adjlist[i].vertex=getchar(); //读入顶点信息
        G->adjlist[i].firstedge=NULL;//边表置为空表
       }
      for(k=0;k<G->e;k++){//建立边表
         scanf("%d%d",&i,&j);读入边(vi,vj)的顶点对序号
         s=(EdgeNode *)malloc(sizeof(EdgeNode)); //生成边表结点
         s->adjvex=j; //邻接点序号为j
         s->next=G->adjlist[i].f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将新结点*s插入顶点vi的边表头部
         s=(EdgeNode *)malloc(sizeof(EdgeNode));
         s->adjvex=i; //邻接点序号为i
         s->next=G->adjlist[j].firstedge;
         G->adjlistk[j].firstedge=s; //将新结点*s插入顶点vj的边表头部
        }//end for 
   }CreateALGraph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e)。
  注意:
     ① 建立有向图的邻接表更简单,每当读人一个顶点对序号<i,j>时,仅需生成一个邻接序号为j的边表结点,将其插入到vj的出边表头部即可。
     ② 建立网络的邻接表时,需在边表的每个结点中增加一个存储边上权的数据域。

图的两种存储结构比较

  邻接矩阵和邻接表是图的两种最常用的存储结构,它们各有所长。下面从及执行某些常用操作的时间这两方面来作一比较。

 

 

图的遍历概念

 

1、图的遍历
     和树的遍历类似,图的遍历也是从某个顶点出发,沿着某条搜索路径对图中每个顶点各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它是许多图的算法的基础。
     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是最为重要的两种遍历图的方法。它们对无向图和有向图均适用。
  注意:
     以下假定遍历过程中访问顶点的操作是简单地输出顶点。

2、布尔向量visited[0..n-1]的设置
     图中任一顶点都可能和其它顶点相邻接。在访问了某顶点之后,又可能顺着某条回路又回到了该顶点。为了避免重复访问同一个顶点,必须记住每个已访问的顶点。为此,可设一布尔向量visited[0..n-1],其初值为假,一旦访问了顶点Vi之后,便将visited[i]置为真。

深度优先遍历(Depth-First Traversal)

 

1.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的递归定义
     假设给定图G的初态是所有顶点均未曾访问过。在G中任选一顶点v为初始出发点(源点),则深度优先遍历可定义如下:首先访问出发点v,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依次从v出发搜索v的每个邻接点w。若w未曾访问过,则以w为新的出发点继续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至图中所有和源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亦称为从源点可达的顶点)均已被访问为止。若此时图中仍有未访问的顶点,则另选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的源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均已被访问为止。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前序遍历。采用的搜索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这种搜索方法称为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相应地,用此方法遍历图就很自然地称之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2.深度优先搜索的过程
     设x是当前被访问顶点,在对x做过访问标记后,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x,y)。若发现顶点y已访问过,则重新选择另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否则沿边(x,y)到达未曾访问过的y,对y访问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从y开始搜索,直到搜索完从y出发的所有路径,即访问完所有从y出发可达的顶点之后,才回溯到顶点x,并且再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上述过程直至从x出发的所有边都已检测过为止。此时,若x不是源点,则回溯到在x之前被访问过的顶点;否则图中所有和源点有路径相通的顶点(即从源点可达的所有顶点)都已被访问过,若图G是连通图,则遍历过程结束,否则继续选择一个尚未被访问的顶点作为新源点,进行新的搜索过程。

3.深度优先遍历的递归算法
(1)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typedef enum{FALSE,TRUE}Boolean;//FALSE为0,TRUE为1
  Boolean visited[MaxVertexNum]; //访问标志向量是全局量
  void DFSTraverse(ALGraph *G)
  { //深度优先遍历以邻接表表示的图G,而以邻接矩阵表示G时,算法完全与此相同
    int i;
    for(i=0;i<G->n;i++)
      visited[i]=FALSE; //标志向量初始化
    for(i=0;i<G->n;i++)
      if(!visited[i]) //vi未访问过
        DFS(G,i); //以vi为源点开始DFS搜索
   }//DFSTraverse


(2)邻接表表示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void DFS(ALGraph *G,int i){ 
    //以vi为出发点对邻接表表示的图G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EdgeNode *p;
    printf("visit vertex:%c",G->adjlist[i].vertex);//访问顶点vi
    visited[i]=TRUE; //标记vi已访问
    p=G->adjlist[i].firstedge; //取vi边表的头指针
    while(p){//依次搜索vi的邻接点vj,这里j=p->adjvex
      if (!visited[p->adjvex])//若vi尚未被访问
        DFS(G,p->adjvex);//则以Vj为出发点向纵深搜索
      p=p->next; //找vi的下一邻接点
     }
   }//DFS


(3)邻接矩阵表示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void DFSM(MGraph *G,int i)
  { //以vi为出发点对邻接矩阵表示的图G进行DFS搜索,设邻接矩阵是0,l矩阵
    int j;
    printf("visit vertex:%c",G->vexs[i]);//访问顶点vi
    visited[i]=TRUE;
    for(j=0;j<G->n;j++) //依次搜索vi的邻接点
      if(G->edges[i][j]==1&&!visited[j])
        DFSM(G,j)//(vi,vj)∈E,且vj未访问过,故vj为新出发点
   }//DFSM
  注意:
     遍历操作不会修改图G的内容,故上述算法中可将G定义为ALGraph或MGraph类型的参数,而不一定要定义为ALGraph和MGraph的指针类型。但基于效率上的考虑,选择指针类型的参数为宜。

4.深度优先遍历序列 
      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时,按访问顶点的先后次序得到的顶点序列称为该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或简称为DFS序列。
(1)一个图的DFS序列不一定惟一
     当从某顶点x出发搜索时,若x的邻接点有多个尚未访问过,则我们可任选一个访问之。

(2)源点和存储结构的内容均已确定的图的DFS序列惟一
  ① 邻接矩阵表示的图确定源点后,DFS序列惟一
     DFSM算法中,当从vi出发搜索时,是在邻接矩阵的第i行上从左至右选择下一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作为新的出发点,若这样的邻接点多于一个,则选中的总是序号较小的那一个。
   
  ②只有给出了邻接表的内容及初始出发点,才能惟一确定其DFS序列
     邻接表作为给定图的存储结构时,其表示不惟一。因为邻接表上边表里的邻接点域的内容与建表时的输入次序相关。
     因此,只有给出了邻接表的内容及初始出发点,才能惟一确定其DFS序列。
 
(3)栈在深度优先遍历算法中的作用
    深度优先遍历过程中,后访问的顶点其邻接点被先访问,故在递归调用过程中使用栈(系统运行时刻栈)来保存已访问的顶点。

5.算法分析
     对于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或有向图,遍历算法DFSTraverse对图中每顶点至多调用一次DFS或DFSM。从DFSTraverse中调用DFS(或DFSM)及DFS(或DFSM)内部递归调用自己的总次数为n。
    当访问某顶点vi时,DFS(或DFSM)的时间主要耗费在从该顶点出发搜索它的所有邻接点上。用邻接矩阵表示图时,其搜索时间为O(n);用邻接表表示图时,需搜索第i个边表上的所有结点。因此,对所有n个顶点访问,在邻接矩阵上共需检查n2个矩阵元素,在邻接表上需将边表中所有O(e)个结点检查一遍。
    所以,DFSTraverse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调用DFSM)或0(n+e)(调用DFS)。


深度优先遍历(Depth-First Traversal)

 

1.广度优先遍历的递归定义
     设图G的初态是所有顶点均未访问过。在G中任选一顶点v为源点,则广度优先遍历可以定义为:首先访问出发点v,接着依次访问v的所有邻接点w1,w2,…,wt,然后再依次访问与wl,w2,…,wt邻接的所有未曾访问过的顶点。依此类推,直至图中所有和源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已访问到为止。此时从v开始的搜索过程结束。
     若G是连通图,则遍历完成;否则,在图C中另选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源点继续上述的搜索过程,直至G中所有顶点均已被访问为止。
     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按层次遍历。采用的搜索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横向进行搜索,故称其为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Search)。相应的遍历也就自然地称为广度优先遍历。

2.广度优先搜索过程
     在广度优先搜索过程中,设x和y是两个相继要被访问的未访问过的顶点。它们的邻接点分别记为x1,x2,…,xs和y1,y2,…,yt。
     为确保先访问的顶点其邻接点亦先被访问,在搜索过程中使用FIFO队列来保存已访问过的顶点。当访问x和y时,这两个顶点相继入队。此后,当x和y相继出队时,我们分别从x和y出发搜索其邻接点x1,x2,…,xs和y1,y2,…,yt,对其中未访者进行访问并将其人队。这种方法是将每个已访问的顶点人队,故保证了每个顶点至多只有一次人队。

3.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1)邻接表表示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void BFS(ALGraph*G,int k)
  {// 以vk为源点对用邻接表表示的图G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int i;
    CirQueue Q; //须将队列定义中DataType改为int
    EdgeNode *p;
    InitQueue(&Q);//队列初始化
     //访问源点vk
     printf("visit vertex:%e",G->adjlist[k].vertex);
    visited[k]=TRUE; 
    EnQueue(&Q,k);//vk已访问,将其人队。(实际上是将其序号人队)
    while(!QueueEmpty(&Q)){//队非空则执行
        i=DeQueue(&Q); //相当于vi出队
        p=G->adjlist[i].firstedge; //取vi的边表头指针
        while(p){//依次搜索vi的邻接点vj(令p->adjvex=j)
            if(!visited[p->adivex]){ //若vj未访问过
              printf("visitvertex:%c",C->adjlistlp->adjvex].vertex); //访问vj
              visited[p->adjvex]=TRUE; 
              EnQueue(&Q,p->adjvex);//访问过的vj人队
             }//endif
            p=p->next;//找vi的下一邻接点
         }//endwhile
      }//endwhile
   }//end of BFS


(2)邻接矩阵表示的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void BFSM(MGraph *G,int k)
  {以vk为源点对用邻接矩阵表示的图G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int i,j;
   CirQueue Q;
  InitQueue(&Q);
   printf("visit vertex:%c",G->vexs[k]); //访问源点vk
   visited[k]=TRUE;
   EnQueue(&Q,k);
   while(!QueueEmpty(&Q)){
      i=DeQueue(&Q); //vi出队
      for(j=0;j<G->n;j++)//依次搜索vi的邻接点vj
          if(G->edges[i][j]==1&&!visited[j]){//vi未访问
              printf("visit vertex:%c",G->vexs[j]);//访问vi
              visited[j]=TRUE;
              EnQueue(&Q,j);//访问过的vi人队
                 }
     }//endwhile
  }//BFSM


(3)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类似于DFSTraverse。

4.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广度优先遍历图所得的顶点序列,定义为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序列,简称BFS序列。
(1)一个图的BFS序列不是惟一的
(2)给定了源点及图的存储结构时,算法BFS和BFSM所给出BFS序列就是惟一的。

5.算法分析
     对于具有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或有向图,每个顶点均入队一次。广度优先遍历(BFSTraverse)图的时间复杂度和DFSTraverse算法相同。
     当图是连通图时,BFSTraverse算法只需调用一次BFS或BFSM即可完成遍历操作,此时BFS和BFSM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e)和0(n2)。

转载:http://www.cnblogs.com/finger/archive/2012/06/22/2558865.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