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在CSDN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SAR的,到目前已有512天,粉丝朋友对我写的SAR相关文章的认可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看评论区有部分粉丝说我写SAR方面的内容看得很过瘾,但是不够看,我很是高兴。今后我会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更新SAR相关的知识,但是博主本身有自身研究要开展,更新速度可能会比较慢,望各位理解。现在进入正题:
本文属于SAR成像算法系列文章,且为后向投影算法的续集。前面介绍了各种SAR成像算法,并没有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几何构型以及成像坐标系下的成像规律。本文基于后向投影算法(BP),分析不同扫描模式、不同几何构型以及不同成像坐标系下的成像规律。下面具体介绍:
一、成像场景设置
1.1 扫描模式
SAR雷达工作模式主要由天线的扫描模式决定,按天线扫描模式,SAR工作模式可分为:条带模式、聚束模式、滑聚模式等,其中滑聚模式介于条带模式与聚束模式之间。本文主要介绍条带模式与聚束模式。
-
条带模式
雷达天线波束指向相对于飞行平台方向保持固定,并随平台的移动在地面照射出一个与航迹平行的带状区域,此时同距离处目标的多普勒历程基本一致,只是时延不同,对应的信号模型为:
距离维脉冲压缩后信号为:
从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距离脉压后不同方位时刻信号能量沿着
集中分布,该曲线也为距离徙动曲线,沿着这条曲线,信号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