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eremy,本科毕业于国内环境设计专业,在人生的上升期却赶上了行业的下行期,迷茫与挣扎之后,我选择了转换赛道,硕士去了英国UAL(伦敦艺术大学)创意计算学院AI+Data Science项目,自此开启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乘风破浪。犹豫就会败北,看准了就大胆去尝试。”
痛并坚定探索 建筑梦醒时分,决定转行交互
曾经的我,也对建筑/环境设计怀抱热情,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奋战,也让我在本专业中表现优异,并获得多项校内、国家奖项,大三大四得我,也曾经对在建筑行业的继续深造充满期待。在大学期间,我就开始参加创业大赛并开始主动创业,包括建筑、零售类等创业项目,虽然参与的几个项目都生意不错,但我还是发现了传统行业的的诸多弊端——高投入、低传播、低回报、低人效…与此同时,我也目睹了诸多建筑专业学长学姐的就业挑战,发觉这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赛道,于是产生了转专业读硕士的想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具前景的方向,既能发挥我的设计能力,又能融入科技元素。我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交互设计领域,ARVRXR、人工智能、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硬件,不论未来是怎样的科技趋势,交互始终是这些科技趋势下的基础设施,这让我感到兴奋。尽管当时对自己交互的具体发展方向还不太清晰,我依然在工作之余制作自己的申请作品集,努力寻找那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垂直于AI方向 意外背后的命中注定,不惧从零开始
2019年,我遇到一位贵人,他是一位航空航天专业的老师,让我把目光投向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人工智能领域。彼时的人工智能还处于混沌期,也是机会涌现的前夜。我嗅到了风暴来临的气息,但作为一个零基础艺术生更惧怕于编程于代码,踌躇不前了很长时间。
犹豫和混沌之中,一个意外发生了,引领到学习交互设计、产品规划的小叔叔因病去世了,对我打击很大,也帮我解下高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个意外激发了我运用AI“复活”他的想法,我决定从零开始,学习AI和编程。
最初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遇到的伦理争议性很大,我尝试了很多方向,从临终关怀,从安宁疗护,从心理学、文化层面等等层面去想办法去缓解对逝者的哀思。幸运的是,由于ChatGPT的及时出现,我不需读博士去研究“AI大脑”也可以在毕业设计做出这款产品Demo,我录制了一个视频,克隆了我叔叔的形象与声音,用微信他留给我的数据,训练了 1000 轮,终于将我叔叔说自己在天堂过得很好的消息给了我爷爷奶奶,在他们感动的泪水之下,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同时,我还用论文中读取到有价值的内容根据项目实践申请了两份专利。
在2024年的科技大事中,萝卜快跑肯定是个热门话题,受到了不少关注。几乎与此同时,我也做了一个关怀残障人士无人车的项目。其实,我对无人驾驶的兴趣最早是在参加双创比赛时受到一位教授的影响。回到2020年,我查资料时发现Google的Waymo已经在进行路测,这让我开始思考:如果中国也有无人驾驶汽车,会不会导致很多司机失业?如果有了这样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用户有没有可能会有新的增量呢?我将目标瞄准了因为出行不便而导致社会边缘化的残障人士,全球有 3 亿人因腿部残疾而被边缘化,这部分“消失的群体”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少关注的。
在进行残障汽车项目时,我深入调研了全国范围内的残疾人群,和几位残障朋友进行了深度采访,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感受。图中是我采访的一位非常有故事的残障姐姐,她整整27年没有出过家门。
作为交互设计师,如果我们能将AI和其他高科技真正以人为本地应用于他们的生活,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顺利上岸UAL 幸得恩师指点,受益匪浅
19年-20年,我边工作边准备留学作品集,凭借“数字生命”、“无人驾驶”等五个项目和各项专利证书和获奖记录,顺利拿到了英国皇艺、伦艺、爱丁堡、格拉斯哥、金史密斯等全部院校的offer,最终我选择了伦艺UAL,是因为这个专业是AI+交互,这两者的融汇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这让我既兴奋又有挑战性。我想将项目落地的决心就已经把自己往一个全流程的项目经理或者产品经理上去挑战了。
UAL的CCI作为一个伦艺最不艺术的学院,我采访过我的导师也是CCI的院长Mick,如何看待您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他的回答:“老实来说,我更喜欢自己的定位是偏工程师”。
Mick Grierson ,伦敦艺术大学创意计算研究所的研究负责人,专注于开发新的声音、图像、视频和交互技术。他的成果被BBC、Channel 4、Massive Attack等知名机构和艺术家使用。他开创了英国首个创意计算本科课程和全球首个创意编程MOOC,拥有超过25万学习者。Grierson 还领导了多个重要项目,包括价值100万英镑的AI项目MIMIC,300万英镑的AHRC馆藏转型项目,以及100万英镑的Wellcome Trust Hub项目。
硬核的院长带来硬核的课程体系,并且注重于真正将超前概念给实现。第一个学期是打基础:从数学、到编程到创意头脑风暴,进行基础的训练和考试。第二个学期,我们学习:数据概念、数据爬取、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和机器学习等等。很有意思的是GPT3 还没出现时,我们就开始了解行业专属小模型和大模型GPT2 了,领先行业内整整 2 年时间。第三个学期,我们就要开始做我们的毕业设计了,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展览或者是一篇论文。
转专业不是终点 为未来社会提供生产力才是
2023年我顺利毕业,心里非常感激自己当初勇敢地脱离建筑行业的决策和坚定的态度,最终迎来了转机。作为STEM专业的毕业生,我在欧美找工作相对容易。虽然我曾在留在国外工作和回国创业之间犹豫不决,但看到同期优秀的同学中,有两位的AI交互产品获得了3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并在年初估值达到1亿人民币,这让我下定决心投身于AI创业浪潮。
在英国某AI公司实习后,我选择离职,回到上海创办了自己的AI公司,目前已入驻杨浦区官方背景的孵化器。我们积极寻找融资机会,同时希望通过一些Workshop帮助同学们,也希望能孵化出一些优秀的产品,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
那么,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
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 《LLM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扫码获取~
篇幅有限,部分资料如下:
👉LLM大模型学习指南+路线汇总👈
💥大模型入门要点,扫盲必看!
💥既然要系统的学习大模型,那么学习路线是必不可少的,这份路线能帮助你快速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
路线图很大就不一一展示了 (文末领取)
👉大模型入门实战训练👈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国内企业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
💥两本《中国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集》 收录了近两年151个优秀的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制造等众多领域,无论是对于大模型技术的研究者,还是对于希望了解大模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如何应用的业内人士,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文末领取)
👉GitHub海量高星开源项目👈
💥收集整理了海量的开源项目,地址、代码、文档等等全都下载共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LLM大模型学习视频👈
💥观看零基础学习书籍和视频,看书籍和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文末领取)
👉640份大模型行业报告(持续更新)👈
💥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获取方式: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LLM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