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LC谐振电路中,当上管导通时,谐振电感(Lr)的电流确实会大于励磁电感(Lm)的电流。尽管两者在物理上可能表现为串联关系,但其电流差异源于电路中电流路径的分流和变压器的工作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电路结构与电流路径
- LLC拓扑:通常由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变压器的等效励磁电感)和电容Cr构成。Lr与变压器原边绕组串联,而Lm并联在变压器原边两端(等效模型)。
- 导通阶段:当上管导通时,输入电压施加到Lr和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上。此时,原边总电流分为两部分:
- 励磁电流(iₘ):流经Lm,用于建立变压器磁场的电流。
- 负载反射电流(i₂’):通过理想变压器耦合到次级的负载电流,反射回原边的电流。
2. 电流叠加关系
- Lr的电流:作为原边串联电感,流经Lr的电流是原边总电流,即 i_Lr = iₘ + i₂’。
- Lm的电流:仅包含励磁分量iₘ。
- 由于负载反射电流i₂’的存在,Lr的总电流必然大于Lm的电流(i_Lr > iₘ)。
3. 物理意义与等效模型
- 串联与分流的矛盾:虽然Lr和Lm在拓扑中看似串联,但在等效模型中,Lm作为并联支路,导致原边电流在Lr后分流。因此,Lr的电流是总电流,而Lm的电流仅为其中的一部分。
- 变压器作用:负载电流通过变压器耦合到次级,反射回原边的电流直接叠加到Lr的电流中,而Lm仅承担励磁分量。
4. 结论
- 电流差异的本质:谐振电感Lr的电流包含励磁分量和负载反射分量,而励磁电感Lm仅承载励磁分量。因此,在负载存在时,Lr的电流必然大于Lm的电流。
- 关键点:LLC电路中,Lr和Lm的串联是物理结构上的,但电流路径因变压器等效模型的分流而不同。Lr的电流为总原边电流,而Lm的电流仅为其中的励磁部分。
总结:由于变压器负载反射电流的存在,谐振电感Lr的电流为励磁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而励磁电感Lm仅承载励磁电流,因此Lr的电流大于Lm的电流。这一现象反映了LLC电路中能量传递的动态过程,而非简单的串联电流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