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线宽选择
1. 数据线(信号线)的线宽
数据线主要用于传输信号(如USB、HDMI、数字信号等),其线宽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信号完整性:高速信号需考虑阻抗匹配(如50Ω单端或100Ω差分),线宽需结合PCB叠层结构和介质材料计算。
-
电流需求:普通信号线电流较小(通常<0.5A),线宽一般无需过大。
-
一般推荐值:
-
低速信号(如GPIO、I2C):线宽通常为5-10 mil(0.127-0.254 mm)。
-
高速信号(如USB、HDMI、PCIe):需通过阻抗计算工具确定线宽,通常为4-8 mil(具体取决于叠层和板材,如FR4的典型值)。
-
差分对:线宽和间距需严格匹配(例如5 mil线宽+5 mil间距)。
-
2. 电源线的线宽
电源线需承载较大电流,线宽主要由载流能力和温升决定:
载流公式(IPC-2221标准)
I = k ⋅ Δ T 0.44 ⋅ ( W ⋅ H ) 0.725 I = k \cdot \Delta T^{0.44} \cdot (W \cdot H)^{0.725} I=k⋅ΔT0.44⋅(W⋅H)0.725
参数说明
- ( I ):最大载流能力(单位:A)
- ( k ):修正系数
- 外层走线:( k = 0.048 )
- 内层走线:( k = 0.024 )
- ( ΔT ):允许的温升(单位:℃)
- ( W ):线宽(单位:mil)
- ( H ):铜厚(单位:oz)(1oz = 35μm)
示例
对于外层走线,1 oz铜厚,线宽为20 mil,温升为10℃时:
I
=
0.048
⋅
1
0
0.44
⋅
(
20
⋅
1
)
0.725
≈
2.6
A
I = 0.048 \cdot 10^{0.44} \cdot (20 \cdot 1)^{0.725} \approx 2.6 \, \text{A}
I=0.048⋅100.44⋅(20⋅1)0.725≈2.6A
简化参考值(1 oz铜厚,温升10℃)
线宽(mil) | 载流能力≈(A) |
---|---|
10 | 1.0 |
20 | 2.0 |
50 | 4.0 |
100 | 5.0 |
-
一般推荐值:
-
低电流电源(如3.3V/1A):20-30 mil(0.5-0.76 mm)。
-
高电流电源(如12V/5A):80-100 mil(2-2.54 mm) 或铺铜处理。
-
电源平面:在多层板中优先使用整层铜箔以降低阻抗。
-
3. 设计工具与注意事项
-
阻抗计算工具:使用Polar SI9000、Altium阻抗计算器或在线工具(如:嘉立创阻抗计算神器(新))确定高速信号线宽。
-
载流能力验证:通过IPC标准或在线电流计算器(如:PCB 印制线宽度计算器)校核电源线宽。
-
高频与特殊场景:
-
高频信号需注意参考平面连续性,避免跨分割。
-
大电流电源线可增加覆铜、开窗加锡或使用多层并联走线。
-
总结
-
数据线:优先考虑阻抗匹配(高速信号)或默认5-10 mil(低速信号)。
-
电源线:根据电流选择线宽(1A≈10 mil,依此类推),大电流时优先铺铜。
-
验证工具:务必通过计算工具或仿真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线宽,可平衡信号质量、散热和PCB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