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消失的时候》

谁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弥漫在生活的岁月中,常常被自己看得杂乱无章而又平淡无奇。但是,岁月流逝,当你在多少年后又回过头来看这些已经淡漠的往事时,你也许会突然发现,你早已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一篇动人心弦的故事…… 

这是《晚霞消失的时候》的开头。《晚霞消失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初的一部书,最初是手抄本小说,后来在《十月》发表引起争论后才正式出版发行。

我读《晚霞消失的时候》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姐姐从她同学那里借了本书回来,放在桌上有事出去了,我拿起书赶紧先看起来。我们两姊妹从小就爱看书,平时都是姐姐看完我才能看,这次难得有机会先睹为快,连吃饭时都书不离手,一口气看完才睡觉,而且一夜无眠。

那时候资讯完全不像现在,生活中没有网络,很少电视,对人对事都是凭着自己内心的感受作判断,丝毫没有其他声音的干扰。我至今还记得这本书对我心灵的震撼,里面的女主角南珊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从南珊身上,我似乎看到自己一生的样子,清秀干净以书为伴的少女时代,经历悲喜寻求心灵依托的青年时代,成熟安稳的中年时代,安详和谐的老年时代……多年后看到有报道说王朔极其推崇其作者礼平,说《晚霞消失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最好的情感小说,曾把他看得“神魂颠倒,至少一顿饭没吃,一周夜不成寐”,这点倒是能够想象,但他又说“礼平左右着他的趣味,甚至成了他抄袭的对象”,想想王朔作品中那些与南珊形象南辕北辙的女性人物,我不认为他们的作品有任何相似之处。

我当时看的那本书,扉页上用钢笔写着两个字,那是我们年级隔壁班一个男生的名字,应该是姐姐的同学借了那个男生的书,然后再转借给姐姐的。因为这本书,一下对这个男生生出些许好感来,虽然那之前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后来很多年也没说过,但我知道那个男生在哪里上的高中,读了哪所大学,有哪个女生喜欢过他,他又怎样辗转回到了家乡工作。那个男生可能永远也想不到,有个女生,会因为他少年时的一本书,而一直记得他。

《晚霞消失的时候》中贯穿全书的是“我”与南珊的四次相遇。第一次是少年时的“我”在晨读的公园偶遇南珊,那个清秀文静聪慧的女孩开启了“我”懵懂的美好情感;第二次相遇是“我”作为红卫兵头头抄家时,抄的竟是魂牵梦系的女孩南珊的家,特殊的时代注定了曾经心动的两个人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第三次相遇是南珊将去边疆的火车上,“我”听到南珊和她爷爷的对话,对这个经历苦难后有了心灵依托的女孩有了新的认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相遇是十多年后,在云雾缭绕的泰山之巅,已是海军军官的“我”与已成为英语翻译的南珊,以及仙风道骨的住持和尚南岳老人,还有来自美国信基督的海军上尉这几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间心灵深处的沟通,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小时候看书注重的是故事情节,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就是南珊,南珊就是我。那时生活的画卷还完全没有打开,所以笃信自己生命中会遇到一个李淮平——也就是书中的“我”那样虽因种种原因不能走到一起,但会让我一生都魂牵梦系的人。多少年过去了,当然,我并没有遇到李淮平,李淮平也没有遇到我。我想,如果世界上真有那样一个人存在的话,我们都应该为此而深感遗憾,并唏嘘不已吧。

多年后的今天,之所以想起这本年代久远的小说,是因为在这个隆冬的周末,我在脑海中搜索自己对宗教的最初印象。仔细追溯起来,是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宗教信仰有了最初的认识。虽然后来在一次灾难后,一位信仰基督的网友让我印象深刻,但书中几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碰撞给了我更早更深的感受。

《晚霞消失的时候》中提到宗教问题的篇幅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南珊临去边疆时在火车上与爷爷楚轩吾的对话。对于这个酷爱读书的女孩,爷爷希望她用自己的理智来对自己的性格和品德做出公正的评价,希望她按照最好的人生信念和道德标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南珊回答爷爷说:“我不认为我在思想上可以达到一个准确无误的境界,所以我对自己的局限性心中是很清楚的。我完全知道,我看的那些书并不会是济世的良药。这个世界的希望,更多的是在人类自己的心灵中,而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立说者的头脑中。而发现和追求这些希望,也是全人类自己的事情。我读书,是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合理,我永远不会因为自己坚信了什么理想就把它强加到别人的意志和心愿上。”

接着,十九岁的南珊平静地对爷爷谈她对基督教的皈依。“我还应该感谢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是他在我完全可以变成另外一种样子的时候,使我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这使我非常感谢。这力量是伟大而神秘的。有人说,那是一个神圣的意志,有人则说那是一个公正的老人。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我相信他高踞在宇宙之上,知道人间的一切。我并不怀疑我的生命和命运都受过他仁慈的扶助。因此,尽管我不可能见到他,但是我依恋他,假如他真的存在,那么当我终于有一天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我一定为我自己,也为他所恩赐给我的家庭,向他老人家深深鞠躬,表示一个儿女的敬意。”

书中第二处对宗教信仰的描写,是通过“我”、南珊、泰山主持和尚,以及一位外国军官之间的对话,把话题延伸到了科学、艺术、文明等的讨论,涉及到原始宗教、人类文明起源等等领域,他们信仰各异,但对于真理的共同追求,对于正义的共同热爱,对于人类文明的共同景慕,以及对世界未来的共同责任感,让他们的心牵系在了一起。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一个海军军官、共产党员,和南岳老人——一个佛教信徒的倾心交谈。这个“佛不弃我,我不弃佛,青灯古佛,经幢宝卷,已经相守很多年了”的住持和尚无比博学,从宋明理学谈到魏晋的玄学,从印度的婆罗门谈到日本的禅宗,从欧洲的现代科技谈到清代的孝据学术,那些玄奥精深的思想发人深省。“他似很脱俗,然而思路严谨,条理分明,绝然未脱世间的学者风范。他通这里,也重科学,然而笃行的却是宗教”。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引人入胜,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我”问长老:”你的哲学思想使我起敬,你的科学知识也让我深深佩服。正是因为这样,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您为什么还要相信宗教?要知道,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科学如此发达的时代,科学不但发现了无数的真理,而且证实了许多古人不能证实的推测,纠正了许多古人无法纠正的谬误,正如您方才所说,现代科学甚至已经取代了整个古代哲学。这就让我想起了您的宗教,要知道,它几乎和古典哲学一样的古老,难道它至今还没有和古代哲学一样地显得陈旧了吗?难道人类的科学知识还没有纠正它的种种谬误吗?”“我不能否认佛教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一个人假如懂得天文学和气象学,他就不能想象怎样在宇宙中构筑天宫神殿;假如懂得力学和物理学,他就不会相信腾云驾雾真能发生。而您恰恰是一个深知科学的人,您的学识使我相信您也必定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因而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您为什么仍然要相信佛教?“

对于”我“咄咄逼人的问话,长老并没有马上回答,直到后来谈到艺术的话题,长老才说道:“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追求真的,是科学,追求美的,是艺术,追求善的,这就是宗教。艺术既然可以不真实,宗教又为什么一定要真实?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真而在于美。同样,宗教的意义也不在于真而在于善。世上的宗教,西方有耶稣、阿拉,东方有佛祖天师,支派纷繁,何止百种,难道都是真的不成?但那教义尽管纷纭,主旨却终不过是劝导人间,使强者怜愍,富者慈悲,让人生的痛苦得到抚慰,于灵魂的空虚有所寄托。所以,只要善行布于天下,我佛究属有无倒在其次。至于经幢宝刹,无非肃穆其心,而吃斋打坐,则不过养生之道而已。宗教一事,本为人心所设,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完全在于虔诚。古人早就说了,我心即是我佛。可见宗教以道德为本。其实与科学并不相干,只是后人无知,偏要用尘世的经验去证明与推翻天国的存在,才惹出这无数争论,万种是非!”

是啊, 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追求真的,是科学,追求美的,是艺术,追求善的,就是宗教。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蹉跎坎坷,只要正直而坚强,善良而聪慧就好。只有痛苦与幸福的因果循环,才成就了丰富的人生。其实生活对我们是仁慈的,一些无情的事总会给我们带来收益,这样想想,心灵就能有所慰藉。

这也是《晚霞消失的时候》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慰藉。


http://weibo.com/p/1001603805174115258272?from=page_100505_profile&wvr=6&mod=wenzhangmo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