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列,如何理解波列。为什么不同波列之间不会干涉?

先从波列的基本概念开始。波列应该是指光波中的一个有限长度的波动,也就是光子作为波包的形式存在。因为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实际的光源发出的光并不是无限连续的波,而是由许多有限的波列组成的,每个波列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或者说长度。比如,普通的光源如白炽灯,每个原子发光的持续时间很短,大约在纳秒量级,所以每个波列的长度大约是米量级(光速乘以时间)。而激光的相干时间更长,波列也更长,所以激光的相干性更好。

那为什么不同波列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呢?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相位没有固定的关系。比如说,不同波列来自不同的原子发光事件,每个原子在发光时的初始相位是随机的,彼此之间没有关联。当这些波列相遇时,它们的相位差是随机的,导致干涉项在时间平均后相互抵消,所以观察不到稳定的干涉图样。而如果是同一个波列分成的两部分(比如通过分束器),那么它们的相位差时时刻刻是固定的,可以形成稳定的干涉。

1.不同波列没有固定的相位,难道其相位相对来说是时刻在随机变化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同波列的相位是随机变化的。每个波列的初始相位由发光原子或分子的状态决定,而这些状态在每次发光时都是随机的,所以不同波列之间的相位差是不固定的,随时间无规则变化。这样,在观测时,干涉的极大和极小会快速变化,导致平均下来看不到干涉现象。

2.正常来说,不同波列也会存在频率相同的时候,应该会存在干涉,为什么观测不到?

第二个问题,即使不同波列频率相同,也应该会有干涉,但为什么看不到。虽然频率可能相同,但相位差是随机的,并且每个波列的持续时间(即波列长度)有限。当两列波相遇时,只有在它们时间上重叠的部分才会发生干涉。而由于不同波列的到达时间可能不一致,或者它们的持续时间较短,叠加的时间不够长,导致干涉效应无法被观测到。或者,如果两波列频率严格相同且相位差固定,那么理论上应该能干涉,但实际中普通光源很难保证不同波列之间频率严格相同且相位稳定,所以实际中难以观察到这种情况。例如,激光的相干性高,不同波列的相位可能更稳定,所以更容易干涉,而普通光源则不同。

3.单色光,或者电磁波的波列是否无限长?

推广到电磁波,单频点电磁波应具有无限长的波列,其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相干的,无论是时间相干性还是空间相干性。

思考:激光器的线宽与波列之间存在的关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