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文的主要受众是工作时间不长的研发工程师同学。内容上,主要是我个人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虽然成长是个人的事,但是还是希望本文能够给于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能够解答大家的疑问,成为大家个人成长路上的催化剂。
写作背景:在工作中,我看到了很多能力很不错的同学并没有发展得很好,非常遗憾和感叹。看过了不少情况后,我有时候也在想,如果当时我给他们一些建议的话,或者是能够给于更全面的建议的话,是不是能够帮助到他们,是否能够改变他们成长路线。所以,基于此背景,我写下此文,希望能够给到有缘者一些帮助。
我们评价一名同学时,往往会说“有潜力”,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意味着这个同学的成长空间很大,未来也会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大家对潜力是有误解的。
同时,在工作中,大家对“潜力”也有很多疑问:
-
什么是有潜力呢?是聪明吗?
-
很多的同学明明看起来很有“潜力”,但是为什么后面又变得普通了呢?
-
我很“普通”,能否变得有潜力呢?
所谓的“潜力”,也会回答很多的问题,例如:
-
35岁程序员的出路在哪?
-
同样学校毕业的人,毕业5年、10年后,拉开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这些话题。
二、随着工作经验增加,综合能力变化的几种情况
我们也看一下随着时间发展,能力发展的几种可能性,对未来可能的成长路线有一个综合的认识,然后再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会更加的清晰。
公司的招聘标准比较高,招进来的同学综合能力还是比较好的,能力上有些许区别,但是大致在一个区间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发展速度并不相同,有的同学成长得比较快,有的同学成长得不如预期,还有明星选手,直线上升,也有起点非常高,但是后面变得平庸。
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了方便理解,我尝试着总结出了几种典型情况,如图所示,
声明一下,这里都是现实中的实际 case,但仅仅是为了方便我表达观点,不代表其他含义,也不带边只有这种发展趋势。
不同类型的说明:
-
起点在平均标准内
-
成长快速
-
A和C,比较理想的成长情况,起点在平均水平,成长速度快,工作几年后,成长速度突增。区别是,虽然A起点不高,但是成长速度更快,后面会超越明星选手的成长。
-
F,比较少见,起点在平均水平,开始成长比较慢,随着工作时间增加,突然觉悟,成长变快,后面快速发展。
-
-
成长偏慢
-
D,成长偏慢的情况,起点在平均水平,但是成长缓慢,随着时间推移,综合能力成长有限。
-
-
-
起点高于平均
-
成长快速
-
B,明星选手,校招3+或者3.5,SP 或者SSP,起点超过平均标准,成长速度快,综合能力成长快。
-
-
成长偏慢
-
E,校招3+或者3.5,SP 或者SSP,起点超过平均水平,但是成长缓慢,综合能力成长有限,比较遗憾。
-
-
A、B、C、F 是有潜力的,D和E的情况比较遗憾,需要总结和分析,F的情况比较值得学习。
我们先看 D 和 E 的情况,D 和 E 整体的成长速度比较慢,甚至被工作经验更短的同学超过。尤其是 E,校招毕业的时候,拿到的是 SP 或者 SSP,起点非常高,但是发展得并不好,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是工作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起点高,聪明,有才华,不代表有潜力。
以上都是实际的case,
-
同学D的情况,工作时间长,技术能力扎实,但是整体发展得比较慢,我感觉主要是他的执行力比较差。他的个人认知是到位的,知道自己的短板,包括沟通和工作主动性上,在日常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机会,但是一直没有把握好,没有执行力。
-
同学E的情况,名校毕业,人比较聪明,工作能力强。为什么他发展得比较慢呢,我感觉主要是他的性格导致的,他为人比较内向,给与了很多重点项目,但是他并不愿意深度参与。还有就是遇到逆风情况后,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还会对团队产生负能量。整体上,发展得比较慢。
-
同学F的情况,工作能力中等,工作表现一般,“沉默”了很长时间,直到遇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在工作主动性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后面的产出也有了大幅的提高,能力也快速成长。
总结来看,有潜力的人无论起点如何,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都能够有快速的成长,那么有潜力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三、什么是潜力,有潜力的人都有什么特质?
从百科的定义看,“潜力”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一个事物或一种情况具有尚未充分发挥的可能性或能力。这种能力或潜力可能尚未被完全发现或实现,但有望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得到释放或发展。
有时候,我们对潜力的理解往往不够准确,或者对有“潜力”的标准过高,往往认为起点高就有潜力,或者聪明就是有潜力。这会导致几种问题:
-
起点高的同学并不一定能够持续发展好。
-
当发展不顺利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纳入到没有潜力的行列,丧失了恢复成长的可能性。
-
“聪明”的同学也不一定能够有好的发展。
我对潜力的理解,不看起点,也不是聪明。而是是否能够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是否有韧性,看是否能够给自己不断的提高标准,是否能够持续成长。每个人都有待挖掘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方法。
能够加入公司的同学,在聪明程度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天赋上基本也差不多,不是有一句著名的话:“大多数人都没有努力到需要拼天赋的程度”,从实际情况看,确实差不多。
关于有潜力的人都有什么特质,我自己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标准,并且有执行力
先强调一下,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标准,是指与客观标准,或者说平均标准来进行比较,而不是与自己的主观标准比较。
如果与自己主观的标准进行比较,那么会出现一个现象,自己明明比之前很努力了,也有进步,但是在外界看来,还没有达到平均标准。所以说,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标准,是指高于客观标准。
他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会强迫自己努力达到高要求,在过程中有更强的锻炼。另一方面,当结果达成,也会获得外部更高的认可,给与正反馈。
与之相反的情况,
-
眼高手低:对自己标准高,对其他人标准也高,但是缺乏执行力,或者执行力弱,一直低于自己的要求。
-
自满:做事的标准是针对自己的主观标准,做完后,还沾沾自喜。
-
不持续:短期高标准,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举两个实际的case,
case1:
同学A,毕业时间不长,软素质好,工作能力不错,但是在同经验的同学中,其实并不突出,并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但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对自己有非常高的标准。
我发现他的工作表现和产出是不错的,但他在绩效自评中一直给自己打M。在沟通的时候,我了解到他对自己有非常高的标准,每个事情都想做到最好,一直高标准要求自己,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事情,都会仔细复盘和反思,不团提高自己。最后的情况是,他在工作中的能力不断增长,也很快晋升,超过了很多同经验的同学。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绩效时自评给自己打M,仅仅是举一个例子,方便理解,绩效还是要客观去评估。
case2:
有一次有个同学转岗了,他负责的事情要做交接,很多同学觉得这块业务比较“鸡肋”,业务比较复杂,但是收益不明显。最后,这个事被交给了同学B。
同学B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鸡肋”的事就嫌弃,反而是认真梳理和交接,很快掌握这块事情,并且制定了后续的技术规划,并认真执行规划,解决了很多技术债务问题,也优化了技术架构,整体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就是因为在这个事的表现,我们后面给了他更多的空间,承担了更大的职责。
2、有目标感,自驱性强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生活目标、工作目标都不一样,总结下来,大致有如下目标:
-
希望某项事业达成
-
希望体验精彩的人生
-
希望获得晋升
-
希望获得更快个人成长
-
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
-
希望财务自由
-
等等
只有目标还不够,还要有成就感归属的方式,总结下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
个人成就,例如完成一件事本身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
获得他人认可,完成一件事后,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
利他,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对待遇提升的追求,通过完成事情,获得更多成长,进而晋升或者待遇提升
-
等等
有潜力的人对目标有非常强的执着,一定要达成,在过程中用尽自己的努力去达成。
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一般会从什么渠道获得成就感,设定一个小目标,完成并获得成就感,建立这个正反馈循环很重要。
与之相反,我了解到很多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随波逐流。
举个实际的case,
同学A,他的特点是,有非常强的“成功”的欲望。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一直积极主动的去承担团队内项目,我们也确实因为他这种欲望给于了一些项目。他拿到项目后,非常的投入,连节假日都在思考和设计方案,执行力也非常强。结果显而易见,无论在产出上,还是个人能力成长上,都有非常快速的变化。
3、抗挫折能力强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的,总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项目落地后没有拿到收益、业务调整了,项目不做了、工作产出不好,拿到了不好的绩效、不受领导重视等等。
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种情况,一个同学一直发展得很顺利,有他自己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这种情况有时候会比较危险,一旦他遇到了挫折,往往会有非常大的打击,能不能走出来就非常影响他未来的发展。
我也见过很多种不顺的情况,每当有人克服困难,从中走出来,都有非常大的成长,后面的发展也是很顺利。
每当我们遇到挫折,如何去面对它,是发泄情绪,还是自我忧伤,还是寻求帮助,还是自己面对。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关键就是如何去做,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单独展开。
4、愿意倾听其他人的建议
有潜力的人往往会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越是聪明的同学,越是有自己的主见,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宁愿自己去踩坑。
当然,我不是说任何人的建议我们都要采纳,首先先要判断人,如何判断呢?
你是否信任他?他能否成为你的榜样?他的做事方式是否和你一致,你是否能够理解?他是否是真诚的给建议?
如果以上问题都是确定的,那么建议要认真的思考对方的建议。不是当场听过、思考过就完了,而是把他的建议记录下来,仔细思考,认真执行。
能够认真给你建议的人,一定要珍惜。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那么对自己的快速成长是有巨大帮助的。
5、兴趣和工作相匹配,事半功倍
兴趣是第一驱动力,分享一个实际的case,
同学A,人比较聪明,有好奇心,为人热心,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不过,他在工作中表现得中规中矩,我也经常鼓励他,希望他有更好的变现。
直到有一天,某个基础架构部门过来说,要给他颁奖,他是他们部门的“金牌客服”。原来,他对基础技术比较感兴趣,自学了对方的所有源代码,对其中各种细节了如指掌,在对方的oncall群中,还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部门非常感动,所以主动过来表扬。
他因为对对方组件非常了解,还收到邀请,做了全公司范围的分享,课程打分也非常高,收到了很多好评。
后来,他离开了我们团队,去了一个更偏技术的岗位,听说他在那里发展的很好。
6、总结
整体上,我列了我觉得比较重要的特质,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质,例如学习能力、韧性等,没有一一展开。无论天赋如何,如果把握了以上五项特质,给以时间,一定会有好的成长和发展。
四、逆商 - 遇到逆境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章节重点展开一下逆境的问题,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例如项目搞砸了、拿到不理想的绩效了、出现重大事故或过错了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何去渡过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
几种典型的逆境的分析与建议:
1、绩效评估M-
这个话题很敏感,很少有人讲,我想尝试讲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方便遇到此类问题的同学理解以及如何处理。按理来说,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放在这里分享给有缘者。
很多同学遇到的第一个逆境就是拿到 M-绩效,每个同学的背景都不错,都很聪明,也都很努力,但是还是拿到了不理想的绩效。有很多人感到非常的不满,非常的痛苦,不甘心。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来还会持续的情绪低落。
先来聊一下,为什么要有绩效考核,没有区分度会导致什么问题?我发现也很少有人聊这个话题,绩效考核存在的原因才是本质,绩效的标准、流程等等都是过程。理解绩效存在原因,有助于加强认识。
我感觉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
-
对于个人:
-
帮助个人了解岗位标准和工作方向
-
给于客观视角评价,补全个人盲区,帮助个人更好的成长
-
结合表现情况,给于回报
-
-
对于组织:
-
促进组织目标达成
-
发现和培养人才,能够识别出优秀的人,帮助组织持续发展
-
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潜能,调动组织潜能,发挥组织最大效力
-
绩效考核能否发挥实际效果,取决于两个核心点:
-
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
绩效区分度以及对应的回报
如果没有绩效考核会怎么样?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吃大锅饭”的环境,如果绩效没有区分度,做多最少回报都一样,那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躺平”,优秀的人才会离开组织,进而导致组织竞争力变弱,导致在市场环境中落后。
如果理解了以上信息,那么对绩效考核的本质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是努力就会有回报,一定要了解客观的标准,了解绩效的机制,也要了解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到绝对公平。
回到具体怎么做,结合个人经验,如果获得了M-绩效,我的建议是:
-
首先,需要冷静下来,完全以自己主观的标准去纠结是没有必要的。分歧主要出现在用主观标准去评定自己,而没有思考客观的标准。
-
其次,寻求建议,认真的想一下,你对你的 leader 是否信任,他给与的建议是否合理。或者,向你的朋友寻求建议和支持,有时候,你在和朋友讨论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思考。
-
第三,我们需要思考一下绩效的标准是什么,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绩效的评定机制是否合理,在这次绩效上有哪些不足,有时候一时想不清楚,不妨听一下你信任的人的建议。
-
第四,制定计划。一般来讲,计划比较好制定,难的是执行。
-
第五,反思与总结。等再过一段时间,回顾看,我们是否会有收获。
整体上看,绩效是对过去的总结,并不对一个人的否定,而是某个时间段工作结果的总结。我也见过很多拿了 M-后面拿到 E 绩效,后面快速晋升的情况。虽然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不认输,在哪里跌倒在哪爬起来,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最后顺利渡过了。
最后,想补充一句,我不是想表达盲目的接受绩效结果,而是通过一个思考逻辑先来想清楚绩效是否合理,然后再看怎么解决。如果遇到真正不合理的绩效,我们也有对应的申诉机制。
2、业务调整、业务关停等导致个人没有持续的沉淀,影响了成长速度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同学说到自己运气很不好,业务调整了、业务关停了,导致个人发展得很不顺利。
从我自己的工作经验看,一个人遇到业务调整的概率并不低,这里是有本质原因的。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关于业务发展规律,我在《浅谈个人成长与业务发展》有分享过。简单讲,业务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从启动期、发展期、平台期、二次增长期、衰退期等等。了解业务的生命周期,了解业务当前处在的环境,对后续发展有一个合理预期。
其次,市场环境变化快,
-
受各种因素影响,近些年互联网大环境不好。
-
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头部几家拿到大部分份额。
-
互联网的新机会越来越少,最近的AI赛道算是最近几年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
业务发展预期有变化,结合运维成本高昂,对未来的预期也在变化。
结合几个因素,业务发展其实并不容易,导致业务调整频繁。
当你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要惊慌。虽然互联网发展变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个情况,各个团队一直都是对人才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因为,现在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复杂的问题,还是需要持续的解决。
一般来讲,优秀的人从不缺机会,我们需要成为优秀的人。
整体上看,虽然业务有变化和调整,但是从中长期看,大部人还是能够有持续的发展。
3、总结
结合以上的情况,总结了几点建议:
-
尽量控制情绪,先冷静下来:无论事情是不是你导致的,无论是主观问题还是客观问题,先冷静下来,不要把事情变得更坏。
-
向你最信任的寻求建议:正所谓当局之谜,旁观者清,向家人、朋友或其他你信任的人寻求支持,他们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有时候,仅仅是倾诉也能让你得到安慰和支持。
-
客观分析:明确问题是什么,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
-
制定改变计划:针对分析的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并坚决的执行。
-
反思与成长:逆境过后,花点时间反思自己的经历,分析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
总结一下,主要有几个点:
-
我们有时候对“有潜力”有比较高的理解,但我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是没有挖掘出来,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实践,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
-
关于“有潜力”的特质,并不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
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能够从中学习和反思,尽快走出逆境。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也不要灰心,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浪花。
如果你发现自己某个点有遗漏,希望你能够制定计划,尝试改变一下。
如果你发展得很顺利,希望你也能够总结一下,保持自己优秀的方法,也与大家分享一下。
最后,衷心的祝福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有好的发展。